理性看待“莫言作品将收入选修读本”
www.fjnet.cn?2012-10-15 15:44? 程思明?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关莫言作品是否该入选中学生教材的话题引起热议。语文出版社称,目前该社已确定将莫言作品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李敬泽认为,不要低估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莫言早期的短篇小说充满诗意,非常适合中学生读。(10月14日京华时报) 如果我们能从“小学国家课程教材编写核准不再需要教育部审查”这一制度的背景之下,重新看待莫言作品将收入选修读本这一事件,也就不难发现,其所带来的现实意义甚至已远远超出了争议本身。可遗憾的是,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什么人编写教材,选择什么样的教材,主体应该是最熟悉学生成长规律的教师”的话语来看,那种认为教材编写仍不应摆脱教师审议的表述,也未免太过绝对。 实际上,各界民众从未停息过对于作家作品入选中学生教材的争议,但在是否应该遵循民意、听取建议的认知方面,却都达成了一致。应当看到,中学生选修读本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性品读及课堂教学的延伸,其题材固然离不开教学的内容考纲,可仅凭教师选编,忽略学生的想法和一线老师的参与,其教学预期达到的效果也必然不会凸显出来。因此,一些教育专家所担心的“选修读本日益鸡肋化”的现象,显然会接踵而至。 然而,面对莫言作品的入选教材一事来看,民意的纠缠似乎总绕不过“为什么获奖此前没有入选”和“入选是否经过调查评选”的疑惑。不过,这样的担心,反而更加充分地表明了当前各界人士对于中学生教材的关心程度。无论是此前的中小学教材“去鲁迅化”之争,还是金庸的《天龙八部》片段进入高中语文读本,其所闪现的民意参与热情似乎更能说明这一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这在某种程度上颇能反映出当前教材编写改革历程。实际上,相较于此前中学语文教材中过多反映出的阶级题材和革命议题,当前这些语文选修课和的变化所呈现出一定的的社会现实性,却也是不争的事实,而这样的变化,似乎也更加符合高中语文选修课教科书所遵循的“坚持守正出新,培育语文素养”的现实需求。正因如此,对于莫言作品的入选教材事件,即便仍具有一定的争议,对于整个语文教学的现实来看,却也不失一定的进步意义。 当然,对于教材作品编选,若之前就能够吸收舆论意见,并尽可能地考虑中学生的特点一线教师的特点,或许够消除这种广泛的争议。而事实也已表明,那种单纯地依靠绕开民意、搁置讨论的做法,无疑只会激发民众的争论。毕竟,作为一个常规教学的拓展和补充,选修课本众所体现的开放性和选择性的特征,显然不是仅仅依靠几个教师的闭门造车,就能够得以实现的。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19]莫言的境遇是时代症候
- [ 10-19]莫言的淡定与地方政府的亢奋
- [ 10-19]“万亩红高粱”能否打造出民生福地
- [ 10-19]“诺奖”的故乡会收获怎样一片“红高粱”?
- [ 10-19]“赔本种万亩红高粱”为那般?
- [ 10-19]"赔钱种红高粱"窥见现实的"魔幻"
- [ 10-18]“莫言搭台,经济唱戏”唱的是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