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言说超越个人生活态度
www.fjnet.cn?2013-01-09 10:58? 黎 明?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现在都在讲作风,说说公共言说者的作风。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无论“文如其人”还是“人如其文”的话题,探讨的都是“个人生活态度”与文风、话题之间究竟存在何种联系。 不少人以为公共生活中的言说者是严厉、严肃或者常做沉思、沉重状,甚至是阴沉的,这和言说者所说的那些严肃而沉重的话题有关,这些内容紧扣民生与世相,却一点娱乐性都没有,让读者轻松不起来。 出自公共言说者所谓的犀利文字,不是靠形容、描述、讲故事达成犀利效果。通常意义上的“文采”并不适合加在他们身上。或者说,他们的文采,要靠准确的事实引述和环环相扣的逻辑,以及对问题认识的深刻性来表现。他们是在讲理,不是搞“文学”,讲理不排除“文学”,但为了维护逻辑思维的纯粹性,少用形容词,少包装色彩,这是应该的。 公共言说和打球一样,讲究的都是“到位与命中”。言说犀利,是命中、破的了,有说服力。写作构思其间,理解读者的思辨能力也是重要的一环,而表达的方式和技术,也是运用逻辑思维的结果。我们现在有很多的公共言说,有的严重低估读者的思辨能力,有的是不命中、不破的,甚至反常识,这与“公共”二字是背道而驰的。 如果把公共知识分子还原为其应有的本义,那么凭客观观察和深度研究说话,他们的思辨和论述,融入个人踏实的生活经验可以,但不应该被个人“生活态度”或者某时段的心情所左右,更不能被其他利益绑架。“公知”论述公共事务,讲公害、公利,既然选择了公共言说、公权批评这样一种生活定位、生活态度,那就必须在言说时超越个人私利,这种态度也超越于其他的“生活态度”。 必须承认,个人生活态度往往会影响到写作风格和议题选择,影响到观点倾向,求诸己,这是要警惕的。还是那话:事实与逻辑,高于论者的一切,排除论者的一切,包括排除论者自以为是的“良心”,这就是超脱的境界。 自身的美好与和谐状态,有利于发现外界的美好与和谐,同时对邪恶、丑陋、愚昧、苦难也特别敏感。因健全而发现缺陷,因阳光而洞彻阴暗,因敏锐而生成犀利。公共言说者的人格特征,应是清澈阳光的,不阳光的人,越干越阴暗,最终灭自己的灯。 (作者为知名网友)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1-04]城管停水停电应慎重
- [ 11-15]福州慢行系统惬意生活的路径
- [ 11-14]“中国式跨护栏”呼唤规则意识
- [ 11-12]有幸福社区然后有幸福城市
- [ 11-02]流浪汉“幸福生活”道出幸福真谛
- [ 10-23]莫把“惶恐”当成“矫情”
- [ 09-10]重口味的迎新标语让校园的天空平添一份鲜活
- [ 08-13]独立生活不能仅限于“警戒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