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背诗词免门票"能否打开人文景区的生路

www.fjnet.cn?2013-04-09 09:51? 汪红光?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除了一些规模比较大的人文景点之外,在旅游热节节升温的今天,很多地方的中小人文景区竟然出现门可罗雀车马稀的反常境况。究其原因,一是因为高价门票挡住了游客;二是因为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留不住人。实质上,两个问题合在一起就是:景区建设维护缺钱,不得不杀鸡取卵。

把景区当摇钱树,这是很多地方政府开发本地人文资源的初衷,也是他们不惜举债的热望。但愿望与现实总是存在一定的距离,地方政府一厢情愿的想当然,往往只能带来景区的萧条、荒芜。就像大冶的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国家为保护遗址投资了那么多钱,它本身的价值又是那么高,由于门票不合理,本地民众至少有五分之三没去领略过遗址的风采——更别提那些外地观光客了。

记得湖南的韶山、花明楼景区当年也遭遇了同样的尴尬。决策者很快吸取了教训,一边下大力气注入投资,不断完善景区的服务配套设施;一边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免票参观的策略,吸引人气。短短几年,韶山、花明楼跃升为全国知名景点。在他们所有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中,免门票措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黄石西塞山是一处人文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址。由于扼守长江、锁钥门户的独特地形,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尽管它面积狭小,造型单调,但历朝历代不少文人诗客来自题咏,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名篇。在它周围近有唐代元结结庐读书的回山飞云洞,远有闻名四海的古矿冶遗址,按道理该是天天门庭若市、日日人流如潮。

可现实的情况是,西塞山就像一个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大家闺秀,十几年来一直都在待字闺中。此次西塞山管理区打破门票常规,采用张姓游客半票,背诗词免门票的策略,就是力图冲开一条血路。起码它凝聚了人气,提升了影响。如果没有人光顾,影响从何而来?

“五一”小长假在即,国庆大长假也开始向我们招手,希望那些还在生存线上挣扎的地方人文景区能从黄石西塞山、湖南韶山花明楼等地的做法中得到有益的启示,积极调整营销策略,走出经营困境。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虎扑篮球_虎扑nba-社区*论坛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