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一把手提名权”有利于减少人事腐败
www.fjnet.cn?2013-06-03 11:17? 李星文?来源:北青报 我来说两句
“把自下而上的评定和自上而下的考核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对一个干部的素质、能力和品德作出科学的评价。吉安的做法开了一个好头,不妨沿着这一思路继续前进,把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结合起来,以求在用人问题上少失误乃至不失误。” 去年以来,江西省吉安市共拿出76个县级岗位,连续三次在全市开展领导干部竞争性选拔。岗位之多、职位之重、力度之大、面向之广前所未有,引起江西省内外广泛关注。当地官员介绍说,“我们把领导干部选拔的提名权交给各级党组织,限制党政一把手的提名权,符合报名条件的干部个人自我报名,报名者所在的组织部门通过民意测评组织选拔,选出最优的人参加面试选拔”。 吉安这次大规模选拔干部,有两个做法引人注目:一是变“先笔试后面试”为“先面试后笔试”,二是限制党政一把手的提名权,由组织部门通过民意测评组织选拔。先面试后笔试,显然是更重视干部的实干能力,防止将某些书面表达能力不足的优秀干部挡在墙外,这是一个着眼于“看字是虚,见人是实”的技术性革新。而“限制党政一把手的提名权”取意更高,意在打破一种已经固化的按长官意志用人的模式,也就在更大的范围内引起了关注和讨论。 党政干部选拔,原本有一套科学酝酿、民主决策的程序。然而长期以来,很多地方的党政一把手大权在握,在人事任免中有着一言九鼎的权威性和决定性。组织程序照走不误,公示环节决不阙如,但干部的选拔任用每每带有“人治”色彩,有些地方新官和上级形成了人身依附关系,有些地方出现了“买官卖官”的丑闻。用人不规范必然带来种种问题,严重者导致吏治腐败,这一点已为很多案例所证明。 江西吉安“限制党政一把手的提名权”,看似只是回归了正常的组织程序,实则有着非凡的意义。在目前的政治生态中,有一把手参与提名,很可能造成有些人开始就被另眼相待,另一些人则只能是“陪太子读书”。一把手不参与干部提名,至少是避免了选人用人在起点上的不公平,这实际上是党内民主的具体体现。而在干部经过面试和笔试后的评议讨论中,如果仍然是由领导班子充分讨论,集体决策,则意味着党内民主在选人用人上得到了充分发扬。 组织部门司职干部的考察管理,最熟悉干部们的优长和短板,只要得到充分授权,他们完全有能力把合格的干部候选人纳入提名名单。在经过笔试和面试之后,一个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也就基本得以呈现,只要每个参与决策的人都得到说话的机会,就能做到无死角审视和无偏差评议,一群人集体选定的人通常来说比单一视角看中的人更经得起考验。当然,民主集中制的本义是既要民主,也要集中。但民主是集中的基础,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达到正确的集中。 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中,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是一种实质性的进步。除此而外,还应该进一步扩大“公众打分”在用人问题上的权重。一个干部是优秀还是平庸,组织部门和上级领导经过考核、调查可以做到心中有数,而广大群众则不必走访、询问也能做到这一点。一个干部能否胜任自身岗位,本质上要看他的言行是否符合群众的根本利益,他的工作成效是否能让人民满意。广大群众每天都在体会着干部们的言行是否一致,工作是否得力。因为感同身受,他们所给出的评价是最真切的。因为人数众多,他们的口碑是绝无搀假可能的。因而,把自下而上的评定和自上而下的考核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对一个干部的素质、能力和品德作出科学的评价。吉安的做法开了一个好头,不妨沿着这一思路继续前进,把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结合起来,以求在用人问题上少失误乃至不失误。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02]江西吉安竞争性选拔干部:限制党政一把手提名权
- [ 05-31]班子“集体沉默”导致“一把手”一手遮天
- [ 04-27]县域一把手监督存诸多困难 分析称需完善财产申报
- [ 04-17]读懂民意对“裸官不任一把手”的支持
- [ 04-16]调查显示88.7%受访者认同裸官不得担任一把手
- [ 04-14]31省份党政一把手平均57.5岁 7成拥研究生学历
- [ 04-13]新一轮省级一把手调整完成 七成履新者学文科
- [ 04-04]70后蔡澍代理广东从化市长 刷新”一把手”年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