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让“黑急救车”立即“刹车”

2014-03-17 10:30? 马若虎?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近日,京华时报记者经过多次暗访发现,在北京市各大医院周边,长期盘踞着各种挂有外地车牌的黑急救车。这些车内卫生脏乱差,利用“山寨”医生以次充好,存在坐地起价等现象,不仅扰乱医疗秩序,其安全风险也令人堪忧。

早在2010年,有媒体就曝光过黑急救车盛行的现象。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为,黑急救车没有合法手续,应予以严厉打击。但时隔多年,这种现象依然存在。

120急救车收费高、对患者“挑肥拣瘦”,是催生“黑急救车”市场一大原因。另外,黑急救车的外形与正规急救车相差无几,也增加了执法的难度。但不管怎样,这都不是默许甚至放任黑急救车存在的正当理由。

救死扶伤是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陪护、转移患者,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也应责无旁贷。将患者的安全交给黑急救车,等于给他们的生命安上了一颗“不定时炸弹”,不仅因为黑急救车跟一般的“黑车”一样,存在违章违规、不文明驾驶的现象,而且作为“急救车”,医疗设备简陋、医护人员缺乏专业技能,遇到突发情况则后果不堪设想。

生命高于一切。如今的黑急救车问题背后已不单单是金钱利益,如何对患者尽职尽责、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不但全社会要引起高度重视,还要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落到实处,让黑急救车立即“刹车”。

治标要先治本。2010年,郑大一附院急诊科主任医师李莉曾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卫生行政部门强制推行派车‘上转制度’,即患者需转院时,由下级医院派车、派人往上级医院运送病人;二是医院开展‘康复患者服务车’业务,可适当收费。”

当然,立法和执法部门也应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相关部门有必要出台法律来杜绝这种现象,执行者更应加大依法严格查处的力度,对违规违法之人严肃处理。打上了“急救标识”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不是为了一己私欲让他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