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宁夏不断曝出有企业在线排污监测数据造假,而这类“猫腻”事件近年来在全国已是屡见不鲜。从公开偷排到暗地对监测设备“动手脚”,企业污染到底还有多少“隐情”? 前不久,宁夏启元药业被查出污染治理设施运行异常、涉嫌数据造假的问题,即当设备停运、锅炉烟囱排放烟气明显变化时,在线监测数据却纹丝不动。不止在宁夏,去年山东省查处了17家对环境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企业。 国家于2008年启动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设,本意是更加科学、透明、便捷地采集企业排污数据,规范企业排污行为。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降低设备运营费用,逃避环保罚单,企业便“联合”设备运营商在监测数据上花心思,让自动监测成为“手动”,甚至有地方政府也通过此举来赢得环保政绩。难怪,一组组“华丽”的数据背后却是不断恶化的环境状况。 比污染更可怕的是掩盖污染真相。企业在线监测数据造假不仅影响排污费的征收,重要的是会对相关部门制定总量减排计划造成误差。而企业屡查屡犯的根本原因在于违法成本低。据环保部门介绍,现行法律没有对在线监测数据造假规定具体的处罚主体和处罚措施,环境执法部门也因此缺少执法细则,一般几万元的罚款对企业来说有如“隔靴搔痒”。 为了防止企业数据造假行为,有的地方也出台了相应的监管措施,去年国家环保部、发改委、财政部还联合印发了《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二五”规划》,计划投资400亿元实施基础、保障、人才等三大工程加强环境监管能力。 事实上,企业在线排污监测数据造假,涉及排污企业和设备运营商,相关法律首先要明确处罚主体和处罚措施,应对排污企业加大经济或刑事处罚力度,对设备运营商予以曝光、取消资质等处罚,以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切断污染的利益链。此外,为防止排污企业和设备运营商“勾结”,政府可统一“打包”购买在线监测服务,交由第三方定期对监测企业明察暗访。 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曾表示,正在修改的环境保护法将在如何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如何加强依法治污、依法管理等方面有很大的突破。公众期望有更高质量的环保制度、法律出台,让污染真相“晒”在阳光下。 新华社记者赵倩 |
相关阅读:
- [ 03-24]防止污染监测造假,当引入公众监督
- [ 03-20]被污染的权力是更有害的污染源
- [ 03-17]“首张污染罚单”不只具有象征意义
- [ 03-13]向污染宣战需要更多“绿色官员”
- [ 03-12]“向污染宣战”还需雷霆手段
- [ 03-10]污染治理需《环保法》继续发威
- [ 03-04]土壤污染数据别继续“秘密”
- [ 02-21]遭遇空气重污染,必须马上有应对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