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双输”的杭州“限牌”教训深刻

2014-03-27 15:21? 方益华?来源:燕赵晚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3月25日19点,杭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突然宣布“限牌”政策。结果是政府损了声望,百姓瘪了钱袋。一个为治理城市病而努力的政策,得到如此“双输”反应,教训深刻。

限牌限行,关系到治堵、治雾霾,本意是为公众谋福利。可是,“限牌”消息发布之前,市场上已经传闻四起,市民纷纷抢购。而政府部门则莫测高深,甚至一直在否认,给大家留下反复“辟谣”的印象。4S店似乎早就知情,百姓成为完全被动等待的那一群。决策者真的得好好反思一下了。

一直说不会“限牌”,结果突然推出,这种突然袭击的方式,据称是为了不给政策获利留空间,但实际上不过是把权威信息发布权交给了4S店。一些4S店群发短信,言之凿凿,呼吁“速来购车,通宵营业”。普通百姓四处打探,一片惊惶。短短几天,有销售商完成了平时不可想象的巨量销售额,在政策风声中赚得盆满钵溢。而消费者甚至慌乱到对买什么车还一头雾水就匆匆下单。

杭州近年来推行开放式决策、民主促民生,的确做了不少努力。但是这些努力在此次“限牌”中为何没有经得起考验?可见这些先进理念并没有真正在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心中扎下根来。新闻发布会后,杭州市交通局副局长解释说,摇中比例约1∶4.7,就算竞价估计也会在一万三四千元。有网民评论:看了解释,发现抢购完全没必要。为何事前要对公众遮遮掩掩呢?原因在于有关部门习惯了“密室政治”,对与公众紧密互动下的施政方式可能带来的正面效应,心中无数,没有信心。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年。全面深化改革难免要啃硬骨头、过险滩,此次杭州“限牌”最大的败笔也许在于,此前杭州有关部门多次传递出不会限牌的信息,最终又自己翻盘,其实质是把政府的公信力看作小事,难怪被网民讥为“不诚信”。这种对于政府公信力的透支,其负面作用到底有多大?会给今后推进其他改革造成什么困难?有关方面应当深入反思,并尽快采取行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