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纪录片也能唱好“生意经”

2014-05-05 15:38? 何勇海?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曾引起“舌尖狂潮”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再度走进观众视野,如今《舌尖2》虽采用周播方式,仍掀起一股热效应,第一集出现的西藏野生蜂蜜已买不到,贵州鱼酱一天内卖出近千件。从第一集播出时,观众就已嗅到《舌尖2》“生意”的味道,不仅有商家冠名——一部《舌尖2》卖出两个冠名权,一个卖了4300万元,另一个卖了4500万元,加起来近9000万元,还有插播广告。让观众惊呼:《舌尖2》藏着一本生意经。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智利纪录片导演顾兹曼的这句名言,道出了纪录片的价值与意义:刻画时代影像,保存群体记忆。有网友认为,纪录片不是商业电影,它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以展现真实为本质,所以在拍摄纪录片时,不能大“唱”生意经。然而在笔者看来,纪录片拍摄与传播,也应该进行市场化探索,也可以“唱”好生意经。

据近期发布的《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纪录片生产达到1.1万小时。然而,其中称得上纪录片产品的只有1200小时。这就意味着,有将近90%的片子无法从作品转化成商品。

我国纪录片之所以形成数量高、质量低的尴尬现状,除内容存在很多限制、创意不新不足外,还有一个“致命伤”:运作机制死板,生产创作资金匮乏。纪录片生产本来就周期长、投入高、风险大,何况我们的纪录片几乎是由电视台独立投资制作,独立营销,呈封闭式循环,往往会成为一笔亏本的买卖。资金不足之下,制作纪录片只有粗制滥造,进行简单的素材堆积了。低端制作的结果,必然是低效传播。

运作机制死板,恰恰缘于我们的纪录片生产者缺乏市场意识和商业头脑。用一位业内人士的话来说,当拍摄纪录片缺钱时,我们情真意切地呼唤市场、呼唤商机,一旦真正的市场或商机到来时,又浑然不觉,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于自给自足的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事实上,电视台自给自足、手工作坊式的生产,不可能支撑起一个繁荣的纪录片行业,必须进行市场化探索。而《舌尖2》的播出有商家冠名,有软广告植入,还采用周播方便冠名企业宣传,便是一种市场化探索,可降低制作成本,追求精良制作。在市场化探索上,《舌尖2》无疑具有示范效应。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