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一则我国科学家所做的虎扑篮球:剪刀石头布策略的研究引发诸多网友热议。研究作者在论文中称所发现的“赢家留,输家变”的策略可以带来更多人类决策模式的研究,但不少网友却对该研究的价值表示怀疑,甚至指责研究者“闲得蛋疼”。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科学研究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其研究对象要么关乎国计民生,要么指向未知世界。正因如此,当人们得知浙大、中科院的科学家居然在研究“剪刀石头布”策略,难免会有种“不靠谱”的感觉。但其实,只要稍对博弈论有所了解,便会发现所谓“剪刀石头布”研究并非“闲得蛋疼”。虽然说,该课题的模型的确存在问题,结论也有些牵强,但对于激发更多在人类决策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后续研究未必没有积极作用,那种想当然的指责只能说明其自身的无知。 毕竟,科学研究因其高度专业性,并非所有人都能明白、搞懂其潜在的意义和价值。甚至,越是具有原创性、突破性的研究,刚刚开始的时候越是看上去有些不可思议。这或许也是为什么有美国人创设搞笑诺贝尔奖,鼓励、表彰那些“乍看之下令人发笑,之后发人深省”的研究的深意所在。因此,对于科学研究,公众不妨保持以一份宽容的姿态,为研究者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只要不存在学术腐败、科研浪费,那么就应该允许科学家大胆尝试、小心求证。动辄指责,只会令研究者畏首畏尾,难有创新突破。 当然,公众不是专业人士,出现一些误解和偏激的指责在所难免。这时候,就需要媒体的正确引导。然而我们看到,恰恰是此前一些媒体哗众取宠式的报道,将舆论的关注点引到“剪刀石头布”本身,而非相关博弈论的研究。而这背后,反映出的是报道者科学素养不足,以及不少媒体专职科技记者匮乏等深层次问题。这就难免导致一些涉及科学的报道做得不专业,甚至将严肃的科技新闻搞成娱乐事件,并频繁出现误读现象,进而误导舆论。这一点,在转基因的相关争论中也有所表现。 反观欧美一些主流报纸,对于科技新闻往往非常重视,人才储备也相当充裕。这其中,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纽约时报》对于相对论的报道。当时,针对不少人不理解广义相对论而提出的责难,《纽约时报》接连发文劝告读者,不要因为全世界只有十二人懂得“这位突然著名的爱因斯坦博士”的理论而怪罪。如果我们的记者也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对于“剪刀石头布”研究的报道可能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总之,相比于争论“剪刀石头布”研究的是与非,无论是公众还是媒体,我们似乎更应该好好审视一下自己对于科学的态度——是真的信仰还是假的玩闹?是真的重视还是嘴上说说?在此之前,不妨且慢棒杀“剪刀石头布”研究。 王垚烽(浙江 职员) |
相关阅读:
- [ 05-05]纪录片也能唱好“生意经”
- [ 04-22]新疆有条谣言传播的隐形渠道
- [ 04-18]东京如何分散首都职能
- [ 04-04]不护短才能维护学术的尊严
- [ 04-02]让转基因恐惧止于“知者”
- [ 03-31]莫把“汉学”当“国学”
- [ 03-24]高考一分为二,深层变革还需细节求解
- [ 03-19]申不申遗炕都在那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