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从《清明上河图》看出宋代官衙最寒酸

2014-05-21 15:14:17?吴  钩?来源:求是理论网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提起《清明上河图》,人们通常会赞叹其画工精细,画中竟有1695人,各种牲畜60多头,木船20多艘,房屋楼阁100多栋,推车乘轿也有20多辆(乘)。

从这幅画卷上可以看出北宋时市井繁荣、商业昌盛的历史痕迹。

如果你仔细看,还会发现更多内涵。比如画中的房屋,包括酒店、商店、茶坊、旅店、寺院、医馆、民宅等,最气派的建筑非“孙羊正店”莫属。

如果你想在这些建筑中找一座官衙,那肯定得失望了。印象中石狮子当道、衙役把门的官府衙门在画中踪迹全无。如果非要较真,也只能找到一处政府机关----税务所,但这个税务所看起来也很简朴,跟普通民居差不多,比起临街的酒楼商铺来,实在不起眼。

无独有偶,北宋文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开封城皇宫、御街、酒楼、茶馆、商铺、食肆、大相国寺、瓦舍勾栏的热闹景象,唯独对开封府衙的描述一笔带过:“浚仪桥之西,即开封府。”府衙在孟元老笔下,淹没在鳞次栉比的商民建筑中,毫不起眼。

为什么从历史笔记到写实主义的《清明上河图》,对开封府衙都没有触及?难道古代的官衙毫不起眼、不值一提吗?要知道,在当代中国,许多地方的政府大楼通常会成为当地一景。

这些历史作品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在古代的城市里,最富丽堂皇的建筑物不是衙门,而是商用或民用的酒楼饭店、私家园林之类。

如果我们能穿越到宋代的城市,会发现很难找到一座豪华的衙门,倒是破烂衙门随处可见,甚至有些州县的官衙居然是危房。

要说古时候最宏伟的“官衙”,必然是皇宫。但到了宋代,甚至连皇宫都显得寒酸。汴京的皇宫,远不如汉唐长安宫城之恢宏,也不及后来的明清故宫之宽阔。这是因为赵宋皇室对修建皇宫比较克制。

北宋雍熙二年(985),楚王宫失火,宋太宗下了决心要扩建皇宫,便叫殿前都指挥使刘延翰等人“经度之”,即编订建设规划、测绘图纸。不久图纸画了出来,按规划要拆迁不少民居。太宗叫官员去找拆迁征地范围内的居民征询意见,结果“居民多不欲徙”,大部分居民都不给皇帝面子。

宋太宗没有搞强拆的胆魄,只好下诏叫停了扩修宫城的计划(见载于《宋会要辑稿》《宋史?地理志》)。于是北宋皇室居住的宫城是历代统一王朝中格局最小的,站在开封的酒楼“丰乐楼”上,就可以俯视宫禁。

当然宋朝皇帝的这种窘迫也是历史的特例,通常来说,其他王朝任何建筑不许高过皇宫,面积不许大过皇宫,否则就是僭越,就是犯了大不敬之罪。

皇宫不可攀比,地方的官衙却是另一码事。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天下闻名的苏轼前往杭州上任,担任通判一职,这是相当于副市长的高官。虽然任职于人间天堂的杭州,但苏轼绝对不会喜欢上班,因为州衙的屋宇“例皆倾斜,日有覆压之惧”。

杭州曾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都城,其时“官屋皆珍材巨木,号称雄丽”,但入宋之后,“百余年间,官府既无力修换,又不忍拆为小屋,风雨腐坏,日就颓毁”。苏轼就这样心情忐忑地在危墙之下,当了3年杭州通判,直到另迁他州,其间州衙一直未能修缮。

十几年后,即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苏轼升官了,这回朝廷让他当杭州一把手。苏轼又心情忐忑地回来了,发现走时杭州官衙啥样,回来时依然啥样。苏轼问同僚:“这房子如何住人?”同僚们说:“每到雨天,我们都不敢在大堂上待着。”

这一年6月,官衙的危房终于出大事了,一处房屋倒塌,压伤了衙门内两名书吏;8月,州衙的鼓角楼也倒了,“压死鼓角匠一家四口,内有孕妇一人。”自此之后,“不惟官吏家属,日负忧恐,至于吏卒往来,无不狼顾。”

官衙危房严重影响了官吏们的工作情绪,元祐四年九月,苏轼不得不上奏朝廷,请求拨款修缮衙门:“到任之日,见使宅楼庑,欹仄罅缝,但用小木横斜撑住,每过其下,栗然寒心,未尝敢安步徐行。”苏轼文笔好,把危房情状写得令人胆寒。

但在宋朝想修官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地方官要修建衙门,就必须经中央政府审核、批准。早在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朝廷已诏令地方“无得擅修廨舍”,因为朝廷没这项预算。苏轼自己也明白,“近年监司急于财用,尤讳修造,自十千(即十贯钱)以上,不许擅支。”

苏轼是聪明人,他想了个好办法,请求朝廷拨给杭州200道度牒解决经费问题。在宋代,僧尼出家需要获官方颁发的度牒认证,而度牒是要收费的,官方常常通过出售度牒来弥补财政之不足。苏轼一番计算,杭州官衙至少有27处需要大修,需要钱4万余贯,这可不是小数目,约合如今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

要筹集4万贯钱,需要出售200道度牒。苏轼在奏章中威胁说:再不修,日后可就不是4万贯的事了。苏轼还使出大招,向他的高级粉丝皇太后祈求:“伏望圣慈(垂帘听政的高太后),特出宸断,尽赐允从。如蒙朝廷体访得不合如此修完,臣伏欺罔之罪。”纵然如此,朝廷也没有同意拨款,可能是因为预算数目太大了。

次年,杭州发生水灾,又次生饥荒。苏轼再次向朝廷申请划拨200道度牒。按照苏轼的打算,这200道度牒卖成钱,可以购得2.5万石大米,再减价粜米,可得钱1.5万贯,用这笔钱来修缮衙门,虽然无法彻底翻修,不过“修完紧要处,亦粗可足用”。

也亏是天下头号聪明人,才能想出如此两全其美的办法。这一回,朝廷总算同意给政策,不过不是200道,而是只有30道。出售30道度牒所募集的资金,肯定是不足以修整官衙的。之后杭州官衙是怎么整修的就无记载了,估计这点钱只能草草修缮了事。不过,苏轼在元祐五年(1090)主持修建的一处公共工程,则在青史上流芳千古,那就是杭州的“苏堤”。

(文章来源于《新湘评论》2014年第10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