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残疾人职业常态化”更需从小“融合”

2014-05-22 08:27:46?武  洁?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5月18日是全国助残日,其间,中山各大社工机构开展助残日系列活动,通过各种方式,为残疾人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部分社工机构还将残疾人社会工作常态化。(《南方都市报》5月20日)

一直以来,残疾人给人们的印象,要么是完全无法自食其力,只能靠乞讨或社会救济艰难生存,要么也仅仅是局限于“盲人按摩”之类的特殊职业,对于残疾人而言,社会工作常态化,的确是个可望而难及的梦想。

从这个角度来看,为残疾人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推进残疾人社会工作常态化,无疑有望突破对于残疾人的社会角色与职业局限,从而让残疾人更好的融入社会,充分发挥其才能,并更好的生活。不过,残疾人社会工作常态化,显然不是说句话便可兑现承诺。残疾人之所以社会角色固化,职业发展局限,这背后固然不乏社会偏见甚至歧视,这些观念当然需要首先扭转。

但比这更为重要的,恰恰是让残疾人能够获得更多的教育培训选项,从而获得更多的个人发展机会。而在这方面,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其实都存在着对于残疾人设置的壁垒,认为残疾人无法获得相应能力,或者即便学出来也难以就业,竟然也成了剥夺残疾人发展个人专业能力的借口。尤其残疾学生被隔离在正常教育体系之外,更是导致了残疾人的社会工作能力受限。

而按照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对于残疾人的教育,公约的精神是“融合”而非“隔离”。残疾人,包括盲人,不应该被隔离在特殊教育系统中,而应该回归主流教育系统,实现“融合”。例如,在美国,并没有专门的残疾人学校和为残疾人特别设立的专业,在美国,包括律师、神经科医生、普通中小学教师、社会工作者、钢琴调律师、心理咨询师和外交官等,都有盲人从业。而这显然拜“融合”式教育所赐。

可见,真正意义上兑现“残疾人社会工作常态化”的承诺,或许还有赖偏见的消除,观念的更新,以及从教育到求职各个环节对残疾人的真正融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