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被讹”伪命题 正在变成有病呻吟

2014-08-01 07:08:17?杨于泽?来源: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7月27日中午,广东东莞市虎门镇暴雨倾盆,某企业执行董事程善道开路虎越野车,发现一位老太突然跌倒在快车道上。他及时报警,拨打120,下车扶起老人并在雨中撑伞守候,直到将老人送上救护车后才离开。后来才知道,跌倒的老太来自河南,叫符金变,目前已无大碍。

此事马上成为新闻报道与评论的题材,如果我们研究一下其中新闻被发掘、重构与变异,肯定会有所发现和领悟。新闻最早是被广东一家有影响力的媒体报道出来的,只在副标题中提示“车主称担心过‘被讹’”。各种网站转载时,新闻已变成“路虎车主扶倒地老太:她最多讹我的钱,讹不了我的命”。

7月30日,人民日报也关注此事,刊发题为《“就算被讹也救人”可贵在哪》的评论。还配了一幅漫画,画面上飘浮着三种说法:“越帮越麻烦的”、“谁扶谁遭殃”、“不敢扶”。关键词是“讹”。

问题是,那位河南老太并没有讹人,其家人也没有讹人的意思。所谓“她最多讹我的钱,讹不了我的命”,并非程善道在现场所说的话,而是媒体记者在对话中诱导出来的“假言判断”。

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内媒体对“扶人被讹”命题的持续痴迷。“扶人被讹”来源于南京“彭宇案”,它发生于2006年末,根据媒体描述,彭宇在公交站好心扶起老太徐寿兰并送医,后来老太告到法院,讹彭宇赔偿13万多元。

从此以后,国内类似报道如雨后春笋,似乎神州处处都是讹人的老人和被讹的年轻人。“扶人被讹”几乎成为新闻报道的一个“母题”,成了一个好题材、新闻富矿和热卖产品。直到今天,其热力仍不稍衰。

但现在看来,对“扶人被讹”的担忧已经成为中国社会道德提升的一个陷阱。舆论花了8年时间提倡不讹人,“扶人被讹”新闻已经类型化,并且变成一项“传统”,但问题似乎毫无解决的迹象。

道德,不仅涉及观念与意愿,而且是一个实践与能力的问题。在美国,如何助人,需要政府、学校和NGO的培训,助人者要具备一定“执业资格”。然后有社会网络把助人者纳入网络中,而升学、就业、从政则对人们的社会服务提出量化要求。这涉及道德能力建设的问题,中国媒体很少研究,却用8年的时间指责中国老太,实际上是为部分人的道德卑怯和无能寻找借口。

实际上,“扶人被讹”被严重夸大了,它只是一个伪命题。2012年初,彭宇案真相已经大白于天下,彭宇的确撞到了徐寿兰老太太。媒体热炒“扶人被讹”新闻以来,不少自称“扶人被讹”者后来被证明欺骗了舆论。

老人倒地,有人扶起,老人索赔,到底孰是孰非,理应悉听司法裁决,媒体不必急于选边站。热心炒作所谓“扶人被讹”,其实是一种无病呻吟:因为生产不出热卖新闻,于是好作“呻吟语”。

2012年3月5日,有个所谓“中国好人网”,搞了个所谓首届“搀扶老人奖”评选,宣布向彭宇颁发“委屈奖”,发奖金2万元。此时彭宇案已经真相大白。这明显是一种恶意的商业炒作,应该属于有病呻吟了。

□ 本报评论员 杨于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