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现代科学观念指导抗震救灾 鲁甸地震发生后,灾区搜救、排险等各项工作迅速有序展开。地震灾难让人猝不及防,“多难”激励着我们砥砺奋进,用现代科学观念指导抗震救灾战胜灾难。 科学高效的应急机制是用现代化观念抗震救灾的基石。鲁甸地震发生后,按照应急预案,各方抗震救灾力量以最快的速度集结,国家救援体系全面启动。为了保障救灾有序有力、科学有效,抗震救灾由地方具体负责,国家全力给予支持。这种责任明晰、主次分明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尽最大可能做到信息共享、步调一致、协同作战,各方齐心协力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 鲁甸抗震救灾,救灾装备“鸟枪换炮”,为决策指挥提供服务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更好使了,使抗震救灾得到先进技术的支撑。地震后,测绘部门很快用无人机航拍制作首批高分辨率影像图,房屋损毁、道路受阻、山体塌方、堰塞湖情况等一目了然。利用先进仪器,在震后半小时地震部门就准确判断出受灾最严重的区域,为救援力量的精确部署指明了方向,为抢救宝贵生命争取了时间。 应急医疗救援能力的提升,是用现代科学观念指导抗震救灾的直接体现。应急救援队根据各地医疗机构的水平、条件组建,有针对性携带设备,有了野战手术车等先进设备和多学科联合会诊机制,医疗队可以在灾区就地为伤员手术。重灾区巧家县医院原本不具备条件的开颅手术都已经进行多例,在震区开通了一条生命的“绿色通道”。 地震后,震区群众守望相助的正能量让人热血沸腾,更多人用平和的心态默默为抗震救灾“保驾护航”。公路抢通人员依然冒着危险抢通施工,家园被毁的干部仍然咬紧牙关寻找失踪的村民。而在震区外的网络空间,呼吁理性表达爱心和科学支援灾区,不作秀、不帮倒忙的倡导成为主流声音。 鲁甸抗震救灾还在持续。从未来一段时间看,受灾群众安置还是以满足衣、食、住为主要目标,这牵动着“生命线”抢通、群众安置、供水供电、物资发放、卫生防疫等方方面面。当前余震仍不断发生,次生灾害隐患大,加上雨季降水影响,震区各级党委政府当继续以现代化科学观念引领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直至取得抗震救灾的胜利。 |
相关阅读:
- [ 08-08]让抗震救灾帮助鲁甸改写命运
- [ 08-05]社会力量参与抗震救灾应视需而动
- [ 08-05]抗震救灾:请让专业人干专业事
- [ 07-29]抗震救灾是“最好课堂”
- [ 04-26]将抗震救灾精神化作复兴力量
- [ 04-25]低保户捐低保金抗震救灾令人感动
- [ 04-24]向抗震救灾中的那些平凡英雄致敬
- [ 04-23]坚定信心,凝聚抗震救灾强大力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