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扑灭“秸秆狼烟”需帮助农民趋利避害

2014-10-11 17:25:23?邹乾平?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昨日,福州晴空万里,清风拂面,十分惬意;而在华北地区却是重霾蔽日,全民打响“呼吸保卫战”……环保部门认为,眼下北方地区进入秋收季节,焚烧秸秆现象集中,是本次重污染形成、加重的重要因素。而眼下,福州也已进入农作物秋收时节。连日来,记者走访闽侯、永泰多个水稻耕种区域,发现乱烧秸秆现象确实严重,滚滚浓烟直接致现场空气成重度污染。(10月11日《海峡都市报》)

焚烧秸秆有四害,推升PM2.5、PM10,污染空气;伤害呼吸道,危害健康;浓烟影响视线,危及交通;秋冬干燥,烧秸秆易引发火情。人有着趋利避害的本能,但在这四害之下,农民依然选择焚烧,为此,我们首先必须搞清楚,他们趋的什么利。

其实,焚烧秸秆在农民眼中的利很简单。其一,农民朋友往往认为,秸秆看起来没有太大的价值,但经过焚烧之后,可增加土壤肥力,是成本低廉的自然化肥。其二,农民普遍没有其它更为便利的处理秸秆的方式,不焚烧就可能导致秸秆处理浪费时间,影响抢种抢收。又或者,要让农民以科学的方式自行处理桔梗,成本较高,这将导致他们原本就微薄的种植利润再次缩水。

如此看来,焚烧秸秆之害虽大,但离焚烧秸秆的农民却较远,焚烧秸秆之利虽小;显然离他们要近的多。所以,要扑灭“秸秆狼烟”,除了简单的禁止,还需要引导农民正确地趋利避害,帮助农民既科学处理秸秆,又不影响,甚至还能增加农民的收益。

笔者认为,首先,有关部门或组织应加大对焚烧秸秆的弊端,及其灰烬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等,加大科普宣传的力度,帮助农民核算利弊。其次,辅助农民在正确处理秸秆上下功夫。比如,农忙时节帮助农民抢种抢收,让农民不误农时,腾出时间合理处理桔梗;比如,秸秆可以粉碎之后直接还田,还可以发酵成沼气原料,这些都比简单地焚烧,更能发挥秸秆的作用,带来更大的效益。

只是,这些办法需要一定的前期投入。这就要求政府相应地实行处理补贴,鼓励农民改变原始、落后的“焚毁思维”。虽然,这可能暂时会增加政府的财政投入和工作量,但它们无疑是扑灭“秸秆狼烟”,破解“年年禁焚年年烧”的困局的一剂良方。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