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农民为什么年年烧秸秆?

2014-10-16 15:22:47?张玉胜?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秸秆去哪儿”系列评论之一

中央气象台发布,国庆节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等7省市身中“霾伏”,出现了持续性雾霾天气,影响面积约39万平方公里。气象专家称,此次雾霾及重污染天气形成,主要源自华北、黄淮等地维持静稳天气和河南、河北等地出现秸秆焚烧情况的双重因素。环境保护部卫星遥感监测的数据显示,目前各地已陆续进入秋季秸秆焚烧高峰期,10月6日至12日的一周内,共在18个省份监测到疑似秸秆焚烧火点517个。

尽管农作物秸秆焚烧不无临时性与季节性特点,且有数据表明其产生的PM2.5不足总量的5%。但由于秸秆焚烧往往是农民在短时间内的大面积集中行动,加之受持续高湿静稳天气条件的助推,“遍地狼烟”成为造成一定时段和一定范围内雾霾天气的“元凶”是不争的事实。禁止秸秆焚烧已成保护大气环境、减少污染来源的当务之急和大势所趋。为此,各地不乏针对性的秸秆“禁烧令”,但由于受多重因素制约,禁烧效果并不理想。专家称,秸秆焚烧导致污染最重时段,其产生的PM2.5可占当天空气中PM2.5总量的30%-40%。

应该说,随着国民环保意识的日益觉醒和农村普及科学知识的不断加强,对焚烧秸秆加重污染的危害已有足够认识。每到农忙季节,农村基层干部更是以24小时蹲守、责任到人、拉网式排查、与干部考核挂钩等多种手段加强禁烧防控。但秸秆焚烧缘何屡禁不止,甚至防不胜防?究其原因,除了农村人多、地广、面大,禁烧管理有技术性难度外,更与农村能源结构调整、养殖方式改变、秸秆利用缺位等不无关联。防止秸秆焚烧成为污染源,不能简单地一“禁”了之,需要从送信息、搭鹊桥、找出路的服务型角度变堵为疏。以“复合方”、“组合拳”的综合性措施,促其迈入可持续的利用与治理之道。

在人们的传统认知里,农作物秸秆利用不乏碎作饲料、制作纸料、炊作燃料、沤作肥料的四大功效,但随着社会进步和资源结构变化,作为农业副产品的秸秆的原有功能被大大压缩,“资源”成了多余废物和农民负担。曾几何时,“秸秆还田”被视为规避秸秆焚烧、沤作土壤肥料的有效良方被广为推广,但此举在农业实践中却也遭遇到诸多不便和弊端。由于很多地方沿袭一年多熟的种植习惯,农作物的换季收种又存在争抢农时的时令特点,尽快“处理”掉上一季遗留秸秆,有利于下一茬作物播种。长期堆积田间未能及时腐烂的秸秆,势必影响播种与出苗率,且极易滋生病虫危害。“付之一炬”便成为农民简单快捷、无奈但有效的处置选择。

面对既浪费又不环保的秸秆焚烧,各级政府要把综合性利用视为促其趋利避害、变废为宝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考量方向,多算资源账、经济账、环保账和民生账。资料显示,作为光合作用的产物,植物秸秆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主要成分,其中约60%是碳元素。玉米秸秆和稻草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0%和6%。如何从制作板材、推广沼气、用于造纸、生物质发电等多个层面拓展秸秆用途,需要地方政府的为民情怀和创新智慧,需要技术部门的潜心研究和锐意攻关,也需要相关部门着力破解农村劳力紧缺、秸秆难以集中回收的“最后一公里”瓶颈。秸秆变废为宝之时,当为其终止焚烧之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