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放大镜偷窥捐款50万的“慈善少年”
2014-11-10 11:17:3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为帮助贫困同学,上海3名中小学生近日捐出了自己10余年积攒的50万元压岁钱,用于设立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青春之光爱心专项基金”。目前,该基金已确认首批将资助共30名特困学生和特殊儿童。3名捐赠学生分别是来自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的魏琮泰、杨行,以及来自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的魏启泰。现年14岁的魏琮泰也由此成为上海最年轻的慈善专项基金主任。 (11月9日《北京青年报》) 总体而言,对于这些“慈善少年”,质疑大于褒扬。网上的声音很杂乱。有人说,这只是富人的一场游戏;有人说,做慈善也要高大上;有人还说,捐款多就可以当主任?应该说,有这样的质疑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我们不能用不怀好意的放大镜去看待“慈善少年”。对于这样的行为,哪怕其心中只有一丝一毫的爱心成分,也需要我们用全心全意去维护。 眼下,是一个道德缺失的时代,是一个诚信缺失的时代,是一个爱心缺失的时代。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有这样的现实,越需要我们去珍惜这样的举动。 我们要有让“慈善种子”长大的耐心。是的,正如有很多人说的一样,小小年纪懂得什么是慈善?什么是爱心?的确是这样,虽然拿出了这么多钱,他们也真的未必知道慈善的真正意义,也未必在心灵深处有多么眷顾弱势群体的想法。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10多岁的他们虽然对慈善还很懵懂。但是,我们要给他们接触慈善的机会,要给他们心灵深处慈善的种子破土而出的环境。现在他们或许只是埋下了慈善的种子,但是未来和他们一起长大的兴许就有慈善的大树。 我们要有让假慈善变成真慈善的勇气。还有很大一部分网友的意见是,这样的慈善是假慈善,他们的父母都是人上人,都是大企业的老板。之所以让孩子用这种形式去做慈善,无非是想引起轰动效应,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他们的企业,关注他们的产品。对于这一点,谁也不敢给个肯定的回答。问题是,即使是假慈善又如何?假慈善拿出的也是真金白银,对于受到资助的人来说,他们是实实在在的摆脱了困境,是孩子能上学了,是孩子有钢笔了,是孩子有本子了。我们要有让假慈善变成真慈善的勇气。 面对这3个“慈善少年”,我们不能用不怀好意的放大镜去偷窥。有人甚至在人肉这3个少年好他们父母,看看他们究竟想的是什么。而且有人开始追问鼓励用压岁钱建立慈善资金,会让其他孩子有了对压岁钱的依赖,成为坏的榜样。这些担心不是多余的,但是,我们更应该给慈善一个宽容的环境。在社会保障制度还难以做到应保尽保的时候,不妨对这种慈善多些热烈欢迎的掌声。不管他们的出发点是什么,最起码可以在眼下解决一部分人的燃眉之急。再说了,让这些孩子和弱势群体的孩子多接触,多交流,也可以解决人群难以融合的尴尬。 当所有的富人孩子都能埋下一颗“慈善种子”的时候,何愁种子发芽后不会有一个慈善事业的春天? |
相关阅读:
- [ 11-10]捐压岁钱成立慈善基金50万元门槛太高
- [ 11-10]黄金大米真是“慈善产品”?
- [ 11-07]施乐会收“置顶费”,慈善商业化运营需慎行
- [ 11-04]期待慈善立法的步伐再快些
- [ 09-23]慈善透明度是慈善事业的健康指数
- [ 09-22]慈善组织不透明,《慈善法》呼之欲出
- [ 09-22]红会受赠不足 也可能反衬慈善进步
- [ 09-21]是什么拉低了慈善透明度的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