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村民发手机、给村小学捐电脑…… 遵义市一男子打着“融资”的幌子诈骗,通过上述手段获得村民信任后,骗得315万余元。(11月11日《贵阳晚报》)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富豪骗子”最后终到了法律的惩治,也为村民挽回了部分损失。但需要引起反思的是,本是左邻右舍、亲戚朋友,敖姓男子为何要将“魔爪”伸向他们?在农民朋友的周围,究竟还“潜伏”着多少让人无法预防的骗子和骗术? 农村群众生活的圈子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大家相互之间的了解相对较深,因此很容易就建立起了信任关系。有时候只是一句话或者一个承诺,大家都会深信不疑,这给老百姓办事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暴露了诸多弊端,比如滋生了“人情大不过王法”、“用感情代替制度”等错误的观念。遵义这名“富豪骗子”只花费了几万元的“诱饵”,轻而易举地就“融资”数百万元,获取信任的成本太低就是主要的原因。反过来说,要不是敖姓男子自己没有上进心,进而被村民“识破”报警,他的这种“融资”合法吗? 另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的空心化、空壳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青壮年基本都外出务工或者经商,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孺,大多缺乏文化,防范意识不强,这也给骗子行骗提供了天然的“土壤条件”。特别是一些人打着官员、商人、名人等幌子,抓住当前农村老百姓防范辨识能力弱的不足,且有着“好汉不吃眼前亏”的怪诞心理,大肆招摇撞骗,甚至“行骗不成就抢劫”,既威胁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给和谐社会建设带来了负面影响和巨大阻力。 骗子把“目光”瞄准了农村,这也是在警醒当地政府、公安、综治等有关方面,抓工作应当及时调整思路,转移方向和重点。比如,经常到农村开展法制宣传,提高老百姓的法治意识和防范能力;建立健全农村联防联治机制,多投入力量加强治安巡逻等等,用强硬的态势压倒那些防不胜防的骗子伎俩和手段。 |
相关阅读:
- [ 09-26]给吃空饷者安个诈骗罪如何
- [ 09-19]别让信息泄露成“千元改分”诈骗利器
- [ 09-15]运营商需多管齐下打击移动网络诈骗
- [ 08-12]警惕诈骗“傍上”纪委的“大腿”
- [ 08-11]“捞人”诈骗案应有“反腐”续集
- [ 07-15]福州警方一句“或为诈骗”显难服众
- [ 04-23]骗取保障房也应定性为诈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