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出权责边界 加强日常考核 郝春禄 前一时期,笔者在部分省区市调研时发现,不少干部对作风新常态还有各种不适应,“为官不为”思维还有市场,并在各地各级各部门不同程度存在。归根结底,还是作风转变没有到位,官本位思想还在作祟。 比如,有领导干部认为,现在明确了责任追究和倒查机制,舆论监督和网络监督的力度又很大,做起事得三思后行、权衡得失。某种程度讲,这是必要的,也是好事。现在的问题,是一些人走向了极端,因为怕被“倒查”,连一些该办的事都不办了,甚至有的以“风声紧了,要求严了”为借口,该沟通的也不沟通了。 还有的领导干部,把守规矩和干事创业对立起来,认为“不干事就会不出事”。特别是随着一系列领导干部行为规范出台后,有人往后退、往后缩,造成一些单位工作“变形”“走样”,甚至连党委和政府研究决定的事项,都不及时落实。 作风建设,是正本清源之事。现在暴露的这些问题,是一种潜伏在领导干部身上的可怕病毒,也是失职渎职的另一种表现。这正是作风建设需要进一步解决的,而不是像一些干部说的,是作风建设引来的。 如何标本兼治?我以为,要从制度层面多管齐下。 首先,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减少微观事务管理的同时,要规范行政行为,真正做到该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不管不干预,切实提高政府管理水平。还要通过进一步清权、确权、配权、晒权、制权,用法律规则为行政权划出清晰的边界。 其次,应加强公务员的日常考核。根据辽宁新修订的干部任用实施意见和办法,干部考察要结合平时考核及一贯表现,那么,指标设计、数据采集、结果应用这些问题,如何在平时考核里得到规范化、合理化,这需要进一步细化。 最后,要形成治理合力,尤其发挥党委和组织、纪检、绩效考核等部门的主体作用,通过修改完善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干部作风指数评价要点等,确保有规可依;通过建立工作奖惩制度,来保护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总之,下一步,应将“为官不为”问题,作为贯彻执行中央作风建设精神的监督和查办重点,主动出击。 (作者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校委委员,本报记者何勇采访整理) |
相关阅读:
- [ 10-09]转作风的意义在于改生态
- [ 06-15]党报批部分地方转作风走形 暂停工作搞学习惹民怨
- [ 05-04]打赢转作风持久战需监督加码
- [ 03-26]转作风,就得“一锤接着一锤敲”
- [ 02-07]马年转作风可先拿“开门炮”开刀
- [ 01-27]副局长开会迟到被免职,转作风就得“零容忍”!
- [ 11-07]转作风,政府何惜阶前三尺之地
- [ 11-06]转作风“成绩单”晒出了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