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马上就到了,各种组织、各种形式、各种名义的慰问,又开始扎堆儿进行,有些“被慰问者”不堪其扰。时评人张枫逸曾说,事实上,节日扎堆献爱心也是一种暴力慈善。首先,一些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却没有考虑到捐赠对象的想法和需求,往往在对方想要安静的时候贸然造访,把并不需要的东西强加于对方,以致造成反感和抵触情绪;其次,一些爱心捐赠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或是为完成寒暑假社会实践任务,或是为自己的企业打免费广告,使得受赠人丝毫感受不到真挚的关心,却更像是一种道具任人摆布。 其实每个人都懂得,献爱心本身是一种好事情,但是“扎堆献爱心”就不是好事情了。我们急需做的是给“扎堆慈善”找个出口,把“暴力慈善”化解于无形,既让爱心单位和个人献了爱心,又让“暴力慈善”无影无踪。 第一种出口是,各地慈善机构或者民政部门统一组织慈善活动,首先向社会发布公告,请需要救助、资助的家庭或者团体提交申请,把确定需要资助、救助的对象列出明细,号召各爱心单位和个人进行捐助,择期组织一个公开的捐赠仪式,可以定向捐助,也可以不定向,可以提前捐助,也可以现场,根据自愿原则列出捐赠者的姓名、单位以及捐赠物资数额向社会公示,并且及时公布捐助物资的去向,还可以在报纸、电视台、电台、网络等媒体反复公示这个清单,既表扬了捐赠单位和个人,满足部分企业和个人的广告需求,又避免了被救助者的尴尬和疲惫,充分维护了被救助者的尊严。当然,如果有被救助者自愿现身说法,表达对慈善机构和个人的感激之情,也可以满足愿望。 第二个出口是,各媒体充分发挥公益职能,辟出版面,根据捐助物资数额以广告专版或者专栏的形式刊登捐助者的捐助形象广告,公布捐赠物资数额和去向,既让捐助单位和个人受了益,又打造了民生立报、立台、立网的美好形象。 第三个出口是,各经常受捐助的机构应该制定出台受助工作机制,统一接受捐助物资,统一管理,除非捐助者有特定指向的均统一使用,分门别类、分时间合理安排义工服务,及时向社会公布捐赠者的姓名、单位、捐赠物资数额以及去向,接受社会监督。 慈善的本质是自愿付出。除了义工服务,任何捐助行为都应该避免捐助者和被捐助者见面,因为见面就容易衍生出其他事物。这三个出口很好地解决了“扎堆慈善”暴露出来的缺陷,需要捐助者得到了捐助,减轻甚至解决了困难,捐助者达到了慈善甚至宣传的目的,树立了自身的公益形象,可谓两全其美。 |
相关阅读:
- [ 01-21]玩好“互联网慈善”先得修炼内功
- [ 01-16]期待“快递哥”平民慈善的涟漪效应
- [ 01-14]“微慈善”,人人都能成为慈善家
- [ 12-26]提高慈善透明度没有止境
- [ 12-23]修复社会信用,才可突破民间慈善瓶颈
- [ 12-23]遏制公益敛财乱象还需出台《慈善法》
- [ 12-19]让慈善事业激发爱心能量
- [ 12-17]慈善立法真正“开门”才能促进慈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