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的中青报第二版头条报道“想生二孩,问题是谁带”,第三版头条报道“56。9%受访者明确表示愿意‘带薪’回家护理老人”。不管编辑是有意还是无意,“抚小”与“养老”两大社会焦虑的问题同时进入视线,很容易让人联想并进行“脑补”。 笔者想起了新加坡近几年推行一项购房新政:父母子女购房成近邻,如果是首次购买政府组屋,可以获得四万元(相当于人民币20万元)购房津贴。此举一是解决了父母可以就近帮助儿女带小孩,二是解决了父母年岁大了之后儿女们赡养的便利。这项购房政策获得市民的拥护,促进了大家庭建立紧密联系。 这个办法对于幅圆辽阔,人口迁居复杂,一个大家庭并不一定在一个城市的中国来说,效力作用不一定比得上一个城市国家。但父母子女在一个城市的毕竟会是多数,如果借鉴,还是会惠及相当一部分人。按这种一箭双雕的思路,可以引出更多新的办法。 比如,由政府补贴,儿女“带薪”回家护理老人,虽然面临一些质疑,但在独生子女大部分进入成家或中年的社会,它是国家对于社会为计划生育付出代价的一种反哺。现在政府鼓励生二孩,仍然关联这两代人。既然养老政府可以出钱,养小出钱也符合逻辑。需要注意的是,补贴“养老”主要针对有困难的失能或失智老人,补贴“抚小”主要针对抚养二孩在经济和时间确有困难的群体。 按这个思路再看,为了鼓励生育二孩,从国家到各省市,都进一步延长了女性生育的产假,上海增加30天,山东增加60天。同时,很多地方新增了男性陪产假,这类看似利好的政策,其实催生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生育女性将遭遇职场更加严重的排挤。为此,不妨考虑男女双方享受同等长度的假期,或者缩小男女休假时间的过大差距,前提是男女轮休,这既解决了在生育问题上的男性缺位,又一定会大大弱化社会对生育女性在就业方面的压力。同时也就减轻了老一代人在“抚小”上的负担。 “抚小”和“养老”不单是一个家务事,在一个家庭,它是精力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在一个社会,它都归结为一个社会保障问题。还有许多环节可以统筹考虑设计政策。同时,不论是老人还是儿女,既要提倡家庭担当,也要有社会责任意识。“软件”不配套,再好的“硬件”有可能成摆设。 |
相关阅读:
- [ 03-04]能否给二孩家庭减点税
- [ 03-03]别逼女性在二孩和事业间作选择
- [ 03-01]“全面二孩”儿科荒要尽快解决
- [ 02-24]消除二孩焦虑有赖制度破冰
- [ 02-23]“二孩家庭日”集中反映百姓焦虑
- [ 02-23]“二孩家庭日”的意义在于倡导
- [ 02-17]春节你被问候啥时生二孩了吗
- [ 02-16]“啥时生二孩”不应只是家庭选择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