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大学生患抑郁症,需正视而非标签化

2016-07-05 07:31:38?杨朝清?来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有媒体近日调查发现,在北京一所著名重点大学有40人被确诊为抑郁症,约占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访问量的两成。智识高、求胜心强的大学生,已然成为抑郁症高发人群。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大学生和抑郁症在概念上并无关联,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即使在重点大学、名牌大学里,依然有不少大学生承受着抑郁症带来的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走出标签化误区,正视“大学生抑郁症”,显得尤为重要。

抑郁症并不遥远,笔者在工作的过程中也曾接触过几位罹患抑郁症的大学生。这些中小学时期的“尖子生”,进入重点大学后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他们渴望“争上游”,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如别人”的挫败感和失落感。如果他们不能进行自我调适,不能实现与自我的和解、同他人的交流、对社会的融入,就可能导致精神世界里的“变形记”。

和一些名人一样,大多数大学生抑郁症患者都有过“人前坚强,人后沮丧”的挣扎。他们大多擅长印象管理,在台前是阳光的正常人,在幕后却独自承受抑郁症带来的煎熬。走出抑郁症的阴影,不仅要靠大学生的“自我救赎”,也离不开外部支持。

这是一个尴尬的现实——公众对抑郁症的基本知识和诊疗不甚了了,多数人对抑郁症一知半解,而一些蜻蜓点水、断章取义的“浅阅读”,导致抑郁症被标签化、污名化。大学校园里患抑郁症的学生人数在增加,有些大学生以及他们父母却往往存在“病耻感”,刻意避免与老师、同学交流,甚至不愿意求医问药。

长期以来,过于重视物质生活和知识学习,却忽视了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建设,让一些大学生的压力和负面情绪长期得不到疏解。面对“大学生抑郁症”,有些父母难以接受,他们非但没有给子女提供应有的陪伴、慰藉与帮助,反而指责批评子女“想不开”“意志力不够坚强”,甚至打骂孩子,这样的态度让大学生在抑郁症的泥沼里越陷越深。就此而言,摘掉“有色眼镜”,正视抑郁症,是治疗抑郁症关键的第一步。

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碑上有一句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在他看来,医学的最大价值不是治愈疾病,而是安慰和帮助病患。寻求专业机构的心理辅导和医疗服务也好,家人朋友给予陪伴和守护也罢,在对抗抑郁症的道路上,患者不能“一个人去战斗”,而是需要更多爱与关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