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江昨日所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介绍,业经3次审议和修改的民法总则草案已提请本次全国人大会议审议。在民法总则出台后,即进行民法典各分编的编纂工作,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随着民法总则提请全国人大审议,第一部新中国编纂的民法典已经落地在望,这既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重大进展,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去年6月,民法总则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不久向社会征求意见,马上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这次提交全国人大会议审议,可以说民法总则“好事已近”。 民法典的价值在于界定和保障权利,是权利保障法律体系的基础部分,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为准则、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据。如果说公法是通过规范公权力来保障人民的权利,民法典本质上就是直接列举、界定和保障权利。有了完善的民法典,国家对人民权利的保障才臻于完备。 新中国于1954年首次启动民法典的编纂,今天编纂民法典真正摆上全国人大立法日程。民法典既然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如果不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民法典也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法学教育1978年恢复,迄今不到40年,民法典编纂延至现在,正应了“盛世修典”的成说。 国家重视对人民权利的保障,是中国社会价值观念上的一个深刻转折。传统社会一直有“重刑轻民”的传统,这种传统的本质就是重国家强制、轻民事权利。也就是说,传统上国家通常把法律当成统治的工具,法律展示的是暴力的一面,民事权利被极大地忽视。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立,民事权利成为一个严肃问题,保障权利的要求也提出来了。各种民法单行法的出台,乃至民法典编纂有望3年内告竣,都既是国家拨乱反正的结果,也是迈向现代法治的重大进展。 我们今天编纂民法典及其总则,必须着眼于对权利的保障。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等,法人包括了国家权力机关,虽然这些主体在民事法律上是平等的,但公权力仍隐然其中,这就影响到国家立法时对民事权利的界定。比如对财产权的保护,过去我们重保护公有财产,现在强调平等保护公私产权,但至今留有诸多模糊地带和漏洞,譬如单行《物权法》对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规定,目前官学两界就存在多种不同理解。 检验即将出台的民法典品质的标准,是人民满不满意、放不放心。民法有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之称,也是民事权利的“百科全书”。一部好的民法典可以通过界定权利来保障权利,而且鼓励创造,增强社会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特别是中央强调平等保护公私财产权利,民法典一定要博采中外,体现我们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实践“有恒产者有恒心”的真理性认识,增强人民对国家前途的信心。 |
相关阅读:
- [ 03-08]民法典编纂,立下法治中国新标杆
- [ 03-02]法条打补丁,法官也要擦亮眼
- [ 03-02]惩治“老赖”也要适当做“减法”
- [ 03-02]拒绝配偶不法债务彰显法治进步
- [ 03-01]“智慧法院”助力司法公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