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3年高考进入倒计时,各地高考安检纷纷开始“备战”,除了将手表、手机拒之门外,高清摄像头、无线电干扰屏蔽仪、身份识别器、金属探测仪等高科技设备也纷纷上阵。特别是号称“史上最严”的吉林高考“无声入场”,如果没有相关证明,金属内衣、假牙佩戴者都无法过关,由此引发公众热议。
良好的考风考纪事关高考公平,对苦读多年的学子尤为重要。应当承认,在现行考试制度下,安检越严越能减少舞弊机会,有关部门的积极作为值得肯定。但肃清考场纪律,维护考生权益,绝不能仅倚仗技术“升级换代”,还必须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监管。
古往今来,有考试就有投机取巧者,舞弊手段也在不断翻新。客观地说,高科技检查并非百分百可靠,总会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滞后和疏漏,或者是人为的“选择性失灵”。今年广泛应用的金属探测仪,也防不住社会上早已出现的陶瓷耳机接收器。反过来说,考生舞弊也不会毫无异常现象,只要考场内的监考人员严格履责、“火眼金睛”,十有八九都能看出端倪。
个别考生蒙混过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规模的考风考纪“集体坍塌”。从贵州松桃高考集体舞弊案到吉林松原高考舞弊案,再到湖南耒阳高考舞弊事件,每一起案件背后都有明显的人心作祟,每一次原因追查都是“人为”导致。当监考者的眼睛耳朵不“失明失聪”,当与高考密切相关的工作人员主动参与其中,那么再高端的监控平台都无济于事,再多的仪器设备都无法奏效。
高考舞弊,不但损害考试公平,更严重的是公然存在的舞弊观念会扰乱社会风气,颠覆人们的是非观。遵纪守法、公平竞争,原是考生自小就该遵循的基本规则,现在却要依靠耗费不菲资金搭建的监控平台,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应是全社会之痛。高考当前,加大对徇私舞弊者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当然必要,但归根到底还须重视诚信教育,加强诚信建设,努力重构社会诚信。只有扭转投机取巧和功利化的社会风气,才能从根子上解决高考舞弊问题。
(新华社记者姜琳、吴振东)
评论1+1
“人性化高考”值得称道
山东制定了2013年夏季高考偶发事件处理工作程序,考生若忘了带《准考证》,可先“验脸”入考场,由考生领队于考试结束前送至考场。
山东省制定的这项考规,让人倍感亲切。从考生忘带《准考证》,到忘带2B铅笔等考试工具,种种偶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可谓细致入微,从诸多细节上随处可见对考生的悉心呵护。
这样的考规之所以是令人称道的,就在于它无处不体现出对“人”即考生的关爱,而这种人性化的制度,总能以其春风化雨般的温情,使人感受到这种制度所体现出的温度。
去年某考生迟到了2分钟,不能进入考场。考生的妈妈又是求情又是下跪,最终考生还是未能参加考试。这种奉制度为僵死的教条而缺乏灵活、人性化的运用,十分不近人情。
高考在即,考生由于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在一些备考的细节上出现疏忽或偏差,在所难免。在考生即将进入考场时,考务部门固然可以依据相关规定,让考生自己来承担诸如忘带准考证等“事故”的责任,但我们成人社会的责任,不仅仅在于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办事,更应在不违背这些规章制度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倾心帮助考生做好迎接高考的各项准备,这种“更人性化高考”,值得称道。
(屈正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