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吉林“史上最严”高考安检的消息被媒体铺天盖地转载。据称,金属探测仪一响,即便只是女生穿着文胸有金属搭扣,也将被拒之门外。为此,吉林省一位高三班主任近日给学生们总结出高考“穿衣宝典”,建议女生高考不要穿文胸而改穿背心,裤子穿松紧带儿的,鞋子最好是一次成型的塑料凉拖。

随着高考的临近,各种与高考有关的消息格外牵动人心。吉林出台“史上最严”高考安检的消息,学校提醒女生不要穿着带有金属的文胸,本是出于好意。然而,老师善意的提醒,但被一些无聊的新闻媒体记者解读为不让女生穿文胸。

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了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没那么夸张,女生穿文胸没关系。江苏对考生的要求是不带金属首饰,最好不穿有金属纽扣或饰品的衣服和鞋子。”媒体随意解读高考安检,刻意炒作高考女生文胸,显然跑题太远。

应当说,安检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不要说坐飞机要安检,现在坐火车也要安检,在汽车站进口处同样也要安检。就考试而言,高考安检也不是第一回。之所以采取安检措施,也是为了防止考生作弊。

固然,学校和家长要对考生加强诚信教育,考生也应端正思想,诚信考试。但诚信教育显然不是万能的。每年高考都会爆出五花八门的高考舞弊案。考生靠夹带小纸条、在大腿上写答案之类的“小儿科”早已行不通了。考生作弊已经发展到在考场外架设电台,考生在耳朵里装微型接受器之类的高科技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预防考生舞弊的措施之一,安检虽然可能给考务工作和考生带来一些麻烦,但安检在前,防范于未然,对于规范高考秩序,维护高考公平,很有必要。

一些媒体对于高考安检的片面解读,为博读者眼球的不惜炒作女生的文胸,低级趣味的背后,是少数媒体社会责任的缺失。事关考生前和途命运的高考当前,对于安检,考生和家长或许会有疑虑,媒体应该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帮助考生和考生家长消除疑虑,而不是夸大事实,人为制造紧张气氛,用“史上最严”、“禁止女生穿文胸”这样耸人听闻的标题,给高考添乱,给考生和考生家长添堵。

社会责任是媒体赢得受众尊敬和市场份额的关键,也是媒体赖以生存的无形资产。然而,少数媒体的表现实在差强人意。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假新闻不断,就连声称“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大公报,也出现了总书记打车的“乌龙”新闻。个别媒体甚至片面解读中央精神,完全丧失了媒体的基本立场和社会责任。

某些媒体为了追求发行量、点击率,忘记了自己的使命与责任,这一现象令人担忧。媒体拥有的权力和其他任何权力一样,必须加强自律,并自觉接受外部监督。新闻媒体一旦失去公信力,忘记了自己的社会担当,靠炒作高考女生的文胸博眼球,其结局必然会被公众无情吐弃。希望少数媒体三思。

随着2013年高考进入倒计时,各地高考安检纷纷开始“备战”,除了将手表、手机拒之门外,高清摄像头、无线电干扰屏蔽仪、身份识别器、金属探测仪等高科技设备也纷纷上阵。特别是号称“史上最严”的吉林高考“无声入场”,如果没有相关证明,金属内衣、假牙佩戴者都无法过关,由此引发公众热议。

良好的考风考纪事关高考公平,对苦读多年的学子尤为重要。应当承认,在现行考试制度下,安检越严越能减少舞弊机会,有关部门的积极作为值得肯定。但肃清考场纪律,维护考生权益,绝不能仅倚仗技术“升级换代”,还必须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监管。

古往今来,有考试就有投机取巧者,舞弊手段也在不断翻新。客观地说,高科技检查并非百分百可靠,总会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滞后和疏漏,或者是人为的“选择性失灵”。今年广泛应用的金属探测仪,也防不住社会上早已出现的陶瓷耳机接收器。反过来说,考生舞弊也不会毫无异常现象,只要考场内的监考人员严格履责、“火眼金睛”,十有八九都能看出端倪。

个别考生蒙混过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规模的考风考纪“集体坍塌”。从贵州松桃高考集体舞弊案到吉林松原高考舞弊案,再到湖南耒阳高考舞弊事件,每一起案件背后都有明显的人心作祟,每一次原因追查都是“人为”导致。当监考者的眼睛耳朵不“失明失聪”,当与高考密切相关的工作人员主动参与其中,那么再高端的监控平台都无济于事,再多的仪器设备都无法奏效。

高考舞弊,不但损害考试公平,更严重的是公然存在的舞弊观念会扰乱社会风气,颠覆人们的是非观。遵纪守法、公平竞争,原是考生自小就该遵循的基本规则,现在却要依靠耗费不菲资金搭建的监控平台,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应是全社会之痛。高考当前,加大对徇私舞弊者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当然必要,但归根到底还须重视诚信教育,加强诚信建设,努力重构社会诚信。只有扭转投机取巧和功利化的社会风气,才能从根子上解决高考舞弊问题。

(新华社记者姜琳、吴振东)


评论1+1

“人性化高考”值得称道

山东制定了2013年夏季高考偶发事件处理工作程序,考生若忘了带《准考证》,可先“验脸”入考场,由考生领队于考试结束前送至考场。

山东省制定的这项考规,让人倍感亲切。从考生忘带《准考证》,到忘带2B铅笔等考试工具,种种偶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可谓细致入微,从诸多细节上随处可见对考生的悉心呵护。

这样的考规之所以是令人称道的,就在于它无处不体现出对“人”即考生的关爱,而这种人性化的制度,总能以其春风化雨般的温情,使人感受到这种制度所体现出的温度。

去年某考生迟到了2分钟,不能进入考场。考生的妈妈又是求情又是下跪,最终考生还是未能参加考试。这种奉制度为僵死的教条而缺乏灵活、人性化的运用,十分不近人情。

高考在即,考生由于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在一些备考的细节上出现疏忽或偏差,在所难免。在考生即将进入考场时,考务部门固然可以依据相关规定,让考生自己来承担诸如忘带准考证等“事故”的责任,但我们成人社会的责任,不仅仅在于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办事,更应在不违背这些规章制度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倾心帮助考生做好迎接高考的各项准备,这种“更人性化高考”,值得称道。

(屈正州)

近日,山东省制定2013年夏季高考偶发事件处理工作程序:若考生忘带或遗失准考证,可先验证考生的相貌,安排其进场考试,同时要求考生领队在考试结束前将准考证送到考场,若准考证确系丢失则由招生办补发;若发现考生重号,可先安排考生进场考试,同时责成有关人员立即查明考生的确切考号,做出处理;若考生忘带2B铅笔、塑料橡皮、圆规、三角板等,主考可指示考务组提供。

山东省为高考制定的这一系列举措,带给我们人性化服务的很多启示。

为了维护高考公平和秩序,需要制定一整套严格的规则,但说到底,这些规则是服务于考生的,而不是为了刁难考生。在不破坏高考公平、不影响考试秩序的前提下,考试部门应该体谅和照顾一些考生的疏忽大意,以更多的人性化举措保证考生顺利参考、考得舒心、发挥出最好水平。

以没带准考证的考生可“验脸”入考为例,考生忘带或遗失准考证,当然是考生的过错,但这一过错是完全可以弥补的,那就没必要为难考生。“验脸”入场会破坏高考公平,或者说会给作弊者以可乘之机吗?不会,因为考生领队(或考生的家人)必须在考试结束前将准考证送到考场,如果确系丢失则由招生办核实补发,其中并没有空子可钻。显然,这一举措并不会带来什么弊端,却让考生能够及时参加考试,何乐而不为呢?

考试要携带这证那证,这当然是规定,考务人员也是按规定行事。可是,再死板的规定也是人制定的,而人是活的。每年高考,都有不少考生因忘带准考证而被拒入场,或因拿到准考证时已错过入场时限而失去考试机会,所谓人性化,正是在于对人的处境的体谅。

高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名考生的前途,决定着一个家庭的喜怒哀乐,因各种疏忽或意外而不能参加考试,这对于考生而言堪称悲剧。有关部门在设计高考规则时,在不影响高考公平和考试秩序的前提下,各地应以更多灵活务实的人性化举措,确保每名考生高考权利的实现。

文胸要换成背心,裤子穿松紧带儿的,鞋子最好是一次成型的塑料凉拖……这是吉林省一位高三班主任近日给学生们总结出的高考“穿衣宝典”。今年吉林省将实施“史上最严”高考安检,金属探测仪一响,即便只是文胸后面有两排金属搭扣,也将被拒之门外。(据2013年6月3日《新京报》)

必须肯定,“无声入场”体现了政府力保高考公平性的决心和力度,这也是好心,但是好心未必就能办好事。无论做什么事,只有把握好度,恰到好处,才能卓有成效,否则,注定会适得其反,好心不得好报,甚至把事情弄砸了。

随着高考作弊手段日益高科技化,不断升级高考安检措施也实属正常。为落实吉林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的高考“无声入场”要求,参加高考的女生就连日常生活必备文胸也要换掉,这似乎就太不近人情了吧。尽管考场不是走秀场,也不需要女生们展示身材,但是一律脱掉文胸换背心,多少会让早已习惯佩戴文胸的女生们感到心里很别扭,甚至影响高考情绪。

自从1900年法国女子萨洛特(GachesSarrautte)发明了适合女性生理特点的健康胸衣以后,文胸的好处越来越赢得了女同胞的青睐。佩戴文胸不仅仅可以让胸型更完美,而且还是一种女性必备的保健用品。日常佩戴文胸的好处很多:保护乳头不受擦伤或碰痛,在秋冬季还有保暖作用;保持乳房的稳定性,减轻剧烈运动时的乳房振动;可以弥补体形上的缺陷,调整乳峰的高度和位置,增加乳房的美感;可以预防乳房下部血液淤滞而引起乳房疾患,减轻心脏的局部压力,促进心血流循环畅通。尤其是处在青春期发育的女生,佩戴文胸可以预防两个乳房在发育的时候外扩和下垂,保持胸部的挺拔高耸,既能享受文胸应有的呵护,又可以为自己增添一份自信。

但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文胸大部分都是镶入钢托的,钢托附着于各类罩杯上(包括1/2罩杯、3/4罩杯、5/8罩杯和全罩杯等),链接处至少还有两排金属搭扣。由于吉林省要求高考“无声入场”,任何带有金属物质、会引起安检仪器“滴滴”响的物品,都会成为考生进场的拦路虎,使其进不了考场。女生文胸自然是“惹麻烦”的物品,因此才引起学校的特别关照。

文胸换背心,“滴滴”响声消失了,但同时也让人们感到这种矫枉过正的“一刀切”做法,暴露出了没有人情的癫狂和痴迷。这与为了孩子高考毒死青蛙、考生家长组成人墙拦车堵人、父亲去世两个月母亲为高考对女儿隐瞒死讯、男孩高考结束后才得知母亲12天前车祸去世等一幕幕高考悲剧,大有异曲同工之处,这种高考安检已经扭曲了人性。我们不难想象,如果可以裸体的话,考生们一定都是一丝不挂上阵的。

也许有人会说,高考只有两三天时间,不佩戴文胸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也不无道理。问题是,女生的生理隐私应得到尊重。文胸作为女生重点保护部位的“卫士”,往往是她们特别珍惜的物品,视同隐私而倍加小心呵护。对于女生生理上的特殊需求应当给予尊重,不该随意剥夺。

其实,防范场内外勾结作弊并不难,加强场外无线电信号侦测,严格考场监视,尤其是实施强力的无线信号屏避,切断场内外互通的渠道,想作弊都做不成。经验表明,大凡作弊成功者,都有监考人员的暗中策应,是在监考人员大力帮助下完成的。只有管住监考者,才是防作弊的关键,大可不必兴师动众,人人过滤,身上丝毫金属都不能有,这不但没啥成效,反倒影响了考生的情绪,正如一位教师说,“学生本来不紧张,这一折腾反倒紧张了。”所以,还是放过女生文胸为好。

文胸要换成背心,裤子穿松紧带儿的,鞋子最好是一次成型的塑料凉拖……这是吉林省一位高三班主任近日给学生们总结出的高考“穿衣宝典”。今年吉林省将实施“史上最严”高考安检,金属探测仪一响,即便只是文胸后面有两排金属搭扣,也将被拒之门外。(6月3日《新京报》)

又到一年高考时。往往到这个时候,防止和打击高考舞弊都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仔细观察,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预防措施是逐年加码,高考安检只有“更严”没有“最严”;另一方面,曝光的高考舞弊却并没有因此减少,大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势。

报道中,吉林当地一名高中毕业班班主任说,她1993年第一次参加高考监考时,当时并没有什么先进科技设备,但几乎没有考生作弊。所以说,高考安检的严厉程度与舞弊案件的发生率并不必然成正关联。进一步讲,如果把根治高考舞弊的希望寄托在不断升级的设备上,最终只可能是竹蓝打水一场空。因为,再先进的反作弊仪器,对于相应作弊手法而言,都不过是亡羊补牢。

形形色色的高考舞弊背后,暴露的是考生诚信教育的缺失,以及这种缺失的低成本。在美国,诚信教育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孩子入学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诚信教育课,此后,学校管理者还会想尽办法不断给学生灌输这一理念,使诚信观念扎根于学生内心。每名学生都有学业诚信档案,如果曾经有作弊或者抄袭的污点,今后找工作就悬了。可见,在一个注重诚信,又有各种手段了解你的诚信记录的社会,欺骗是得不偿失的。

反观我国的学校和家庭教育,诚信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用起来不要”,特别是在赋予太多太重功能的高考、中考中,与老老实实考试的考生相比,作弊者无疑占领了获胜和获利的先机。不仅被发现的概率很小,而且即便被发现了,最重的处罚不过是取消当年考试成绩以及次年高考资格,并不会给自己未来发展带来过多的不利影响。与作弊涉险过关的获利相比,作弊偶尔失手付出的代价,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也正是如此,面对不断升级的高考安检,一些人依然会跃跃欲试,铤而走险。

“史上最严”高考安检这种有形的检查措施容易建起来,但要在考生内心建立一条“最严”的无形自我安检线却很不容易。如果诚信教育能从小抓起,嵌进孩子的身体里,融进他们的血液中;如果每名考生都知道作弊将要付出终身的代价,不能因为考试的“小事”而耽误了未来的“大事”,那么,就会视老实考试为正常、作弊获利为耻辱,内心的自我安检线也才会真正建立起来,这条安检线比再先进的机器设备都管用、都有效。

本网评论热词:史上最严高考

吉林省招考部门今年提出高考“无声入场”的要求,任何带有金属物质、会引起安检仪器“滴滴”响的物品,都将被禁止带入。即便只是文胸后面有两排金属搭扣,也将被拒之门外。许多高三班主任给学生总结出高考“穿衣宝典”:文胸要换成背心,裤子穿松紧带儿的,鞋子最好是一次成型的塑料凉拖……(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3版)

所谓“史上最严”的高考安检,或许言之过早。从以往媒体所报道的情况来看,吉林今年尚算不上异常苛刻。但当新闻中高三班主任历数过种种“穿衣宝典”,即便是在考场外,已经历过高考很多年,我也产生了一些小小的紧张与不适感。正因为如此,我格外关注围观者的态度。可我没想到的是,最严的安检举措竟然招致了许多人的不解与质疑。譬如新闻中就有家长说,“虽然看上去检得严,实际还是有空子可钻”。而在微博中,看到的更多是对以上安检举措的如潮批评。

必须得承认,那些不解与质疑的声音都不乏道理,大家或感叹学生诚信教育的缺失,或表示高考安检不能陷入“技术迷信”,更不能走火入魔。问题是:对高考实行严格的安检制度就错了吗?对于当下这样一个随时可能技术性舞弊的考试环境,需要的就是严苛的防作弊手段。采取最严的安检举措,杜绝可能与此相关的高科技作弊工具入场,实在不应被指责。

固然,一点金属也不能带进考场的规定,会让考生产生小小的紧张感,但这本质上只是他们享受公平高考环境所支付的必要成本。时至今日,我们社会的公平体系正在面临挑战与崩溃的危险,高考也在逐渐显现出它的种种短板与弊端来,但它依旧是一种“最不坏”的公平制度,承担着“教育改变命运”的巨大公众期望。恰缘于此,这就要求对高考制度进行最大程度的公平性捍卫,任何与此相符合的举动都不能被轻易否定。从这样的角度来说,“史上最严”的高考安检自然也包括在此种公平性努力当中。

当然,高考的防舞弊问题从来都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制度问题,它更需要经由《考试法》的出台,用细化且严厉的法律规定,来对出卷、考试、阅卷与录取的整个高考招录流程进行监督,把参与该过程的学生、老师、学校与政府部门全部囊括其中,以形成强大的威慑力。但无论如何,在呼吁《考试法》必须迅速面世的同时,进行一些“务实”性的高考安检举措,它虽然无法治本,却也是一种公平的“增量累进”。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对“史上最严”高考安检举措的质疑看似理由充分,却也是“伪正义”的。

评价“最严”高考安检应拒绝伪正义,这一点确凿无疑。但并不代表着就可以无视“以考生为本”的基本考试理念,它也正是众多质疑声真正的由来。所以,观察“史上最严”的高考安检,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它的异常之严,而在于此种严格缺少了人性化的安排,从而使考生和学生少了适应期,也附生了些许本不应存在的紧张感。这其实也是一种提醒:高考具体安检举措可否提前告知?提前告知是为了让凝重6月不再增添突如其来的不适,也是为了求得公平和认同的两全。

据吉林省招生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的高考“无声入场”要求,任何带有金属物质、会引起安检仪器“滴滴”响的物品,都会成为考生进场的拦路虎。记者了解到,那些曾经镶过金属牙齿、体内手术留下钢钉、钢板的考生,需出具医疗机构(吉林省医院)证明材料,方能入场。(6月3日《新京报》)

也许,“无声入场”的初衷是好的。更不可否认,每年的高考都有学生作弊。可是,连女生穿文胸都过不“关”,就是“矫枉过正”。

首先,“无声入场”并非滴水不漏。正如学生家长所言,虽然看上去检得严,实际还是有空子可钻。如,到医院检查时戴的真的金属牙套,开完证明后再换成作弊工具。再如,金属探测仪毕竟掌握在人的手里,万一检测人员被买通,照样检不出来。再说,到医院开证明,也增加了学生及家长不少负担。

其次,给学生带来无形压力。高考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本来精神就高度紧张,现在又弄了个“探测器”,不紧张的学生也紧张了。正如一位考生在经过反复检测,终于衣服上被贴上了“合格”标签,可是该生却表示“不爽”。“感觉我们好像一群动物,检疫合格可以上市了。”

其实,严肃考场纪律,本无可非议。可是,“无声入场”不仅保证不了“万无一失”,还会给学生增加心理负担,这样的考场“要求”,显然是顾此失彼,甚至挂一漏万。

再说,学生无“诚信”,是“教育”出了问题。如果平时不注重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和道德培养,高考时就把学生当作“洪水猛兽”,甚至把学生当贼来“防”,不仅是中国教育的悲哀,更是对学生的污辱。

文胸要换成背心,裤子穿松紧带儿的,鞋子最好是一次成型的塑料凉拖……这是吉林省一位高三班主任近日给学生们总结出的高考“穿衣宝典”。今年吉林省将实施“史上最严”高考安检,金属探测仪一响,即便只是文胸后面有两排金属搭扣,也将被拒之门外。(6月3日新京报网)

维护高考的公平正义。各种不公平现象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依然执著地对公平正义不懈追求的今天,高考,依然是相对公平的一方净土。当走捷径者踩在老实人的肩上,作弊者取代优秀的考生进入了重点大学,当你的大学梦由于作弊者得利而破灭,你的人生梦想,人生轨迹因此而改变,试问,你还有任何理由不去捍卫和维护高考的公平正义,期盼这不多的净土不被污染?

安检不过是维护公平正义的一种手段。安检就在我们身边,当我们到汽车站乘坐汽车要安检,进火车站乘火车要安检,上机场坐飞机要安检,到特殊的地方要安检,安检让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更有保障。安检可以应用到很多场合,当安检应用到高考考场,也无须过于大惊小怪。安检借助一些金属探测仪,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安检的作用,在高科技作弊防不胜防的今天,高考采取安检,也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目的也是更好地维护高考的公平正义,这么浅显的道理,相信大家都会理解。安检查出带金属的文胸,不过是安检过程中的小插曲,文胸不是高考安检的全部,又何必跟文胸过不去呢?

高考遭遇文胸让谁尴尬。高考跟文胸,也许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但是,因为有了使用金属探测仪的安检,让文胸成了高考新的话题,成了有的考生高考过程中会呼吸的痛。诚然,多一道安检,多一道如此严格的安检,无形当中,给本身就紧张的高考,增添了新的热浪,给考生带来新的压力。但是,试想一下,如果通过安检能让自己和他人公平竞技,梦圆自己的大学梦,多一道安检又算得了什么呢?当然,我们不能将希望寄托于一道安检,过了安检也不一定能确保没有作弊。但是,换个角度讲,安检让有的人紧张的同时,是否也让本来就处于劣势的寒门学子,平添了一份自信和光明呢?

据吉林省招生办提出的高考“无声入场”要求,考生身上任何带有金属物质、会引起安检仪器“滴滴”响的物品,都会成为该生进场的拦路虎,甚至女生只是文胸后面有两排金属搭扣,也将被拒之门外。(6月3日新京报)

吉林省的这次高考安检,号称“史上最严安检”。当笔者看到这则消息时,在苦笑之余还感到一些悲哀。曾经“纯洁”的高考,怎会变成了“技术大战”?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假如有一天我们的科技发展到了衣服都可以用来作弊的时候,我们岂非要“裸体考试”?

诚然,人生的道路很漫长,但关键之处往往只有几步。通过高考来改变命运,是许多孩子的一个愿望。为了确保高考公平、公正,就现有的状况来看,从技术上进行严格把关还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无声入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震慑作用,体现了政府力保高考公平性的决心。

但是,我们高考的公平性不仅仅只是体现在考试这一个环节上。考完试之后,我们还有阅卷、评分、录取等,如何在每一个环节都确保高考公平,则是我们应当多加思考的。

制度保障只是外力,我们需要更多的“内在保障”。有老师在谈及1993年的高考时说,“秉承中国人诚实信用的传统,是那时考生不作弊的原因。所以,中国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被重视,从根本上提高考生的诚信。”如何加强考生的诚信意识,让考生自觉养成诚信的好习惯,更是我们当前教育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诚信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但这不应成为我们少作为甚至不作为的借口。“不怕慢,就怕站”,从现在做起,从娃娃抓起,一切还来得及。

让原本“纯净”的考试得到回归,让我们的考生多花一些心思用在学习上,如此,我们的教育才会有希望,我们的国家也才会有希望。

文胸要换成背心,裤子穿松紧带儿的,鞋子最好是一次成型的塑料凉拖……今年吉林省将实施“史上最严”高考安检,金属探测仪一响,即便只是文胸后面有两排金属搭扣,也将被拒之门外。为此,那些曾经镶过金属牙齿,体内手术留下钢钉、钢板的考生,这几天正忙着去医院开具证明。(《新京报》6月3日)

高考是考生的人生大事,更关系着社会信任,祭出“史上最严”的高考安检,以确保高考安全万无一失,相关方面的良苦用心可以理解,考生及其家长也理应积极配合。但是,高考安检的责任能不能无限地转移给考生,是值得商榷的。

“史上最严”高考安检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女生文胸后面的两排金属搭扣、裤子皮带上的金属扣子、鞋子上的一点金属就真的影响了高考安全?如果由于医疗档案遗失,医院不能开具相关证明,考生怎么办?

回顾近几年的高考安全事故,主要的大概是三类:一是试卷安全保密环节出现问题导致泄题;二是考场时钟出现问题,影响考生正常答题;三是利用形形色色的现代工具作弊。前两类高考安全事故,责任显然不在考生。至于利用高科技产品作弊,目前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金属探测仪、手机狗、考场信号屏蔽仪等反作弊高科技产品,近年来已在各地纷纷派上用场,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确保高考安全,根本措施还是在人,工具只是辅助。即使通过“史上最严”高考安检,是否就能确保无任何安全事故发生呢?恐怕无人敢保证。实际上,“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谁能保证就不存在用非金属工具作弊的可能性?技术不能杜绝作弊,我们在提高反作弊技术的同时,更需要的是尽快出台《考试法》,加大作弊风险,更好地打击考试作弊。

吉林省出台“史上最严”高考安检举措,禁止一切金属物质进入考场,甚至连女生文胸中的铁丝也不放过,因患疾病身体被植入金属医疗器件的考生,须出具省医院的证明材料,对此,有人认为过于苛刻、不近人情。但是,为了确保高考的公平公正,寒窗苦读十来年的学子们在这个特殊时期做出一点牺牲,本质上是有利于考生自己的,又有何不可?

这样的规定和举措,确实给考生们带来了些许麻烦,也可能加剧一些学生的紧张情绪,但很显然的是,着装问题稍加注意考生们是完全可以克服的。为了公平的高考做一些必要的准备,难道不比有人趁机舞弊危害自己的合法利益划算吗?两害相权取其轻,与其因为不完善的安检增加考场内作弊的可能性,不如提前严加防范。

个别学生认为,面对这种安检,“感觉我们好像一群动物,检疫合格可以上市了”。但这种安检覆盖的是全省所有考生而非个别人,考生大可不必如此多虑。

也许还有人会说,就凭“安检”一个环节就能确保高考考场的公平?笔者承认,这一项措施不能保证高考的公平正义万无一失,但严格把握好“高考安检”环节,仍不失为一种促进高考公平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各种新规的出台,自然有利就会有弊,是否科学合理,关键要看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综合各方面考虑,吉林此番出台的最严高考安检,还是利大于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