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4月8日 海峡导报特约评论员、台湾经济研究院董事、爆料“天王” 邱毅

在金溥聪的策略下,盘踞“立法院”的学生本已穷途末路,不仅社会对其支持度呈现遽降,学生内部组织也有分崩离析的危机。就在运动将以失败收场之际,王金平突然出招,相当程度鼓舞了学生士气,但也突显出马英九、王金平间的政治角力。

此次“学运”领袖本属“台独基本教义派”,他们嘴里喊的“反服贸黑箱”是假,“反中、倒马、搞台独”才是真的。他们提出的民间版“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已将司马昭之心暴露无遗。

若认真看看民间版“监督条例”就可清晰明了,该条例开宗明义就是“两国论”、“一边一国”入法。问题是,若一旦“先立法”,就等于是将“台独”入法,而基于“一中框架”的服贸协议根本没得谈,未来两岸的各种协议,也没得谈。只要两岸经贸交流中断,以当前台湾经济对大陆依赖之深,台湾社会恐怕将付出惨痛代价。

而王金平是绝顶聪明的人,他不会不懂此间道理,也知道这是“台独”分子操作的阴谋。但他实在太恨马英九,致使其将“斗垮马英九”摆在政治决策的最高顺位。在“学运”第一时间,王金平拒绝“立法院”驻卫警察将学生驱离,已错失化解学运危机的黄金时间。在往后的半个月里,王金平神隐不出,似乎在等待马英九的善意召唤与和解诚意。但马英九只想逼王金平选边表态,根本不考虑与王金平握手言和。所以,4月6日王金平意外现身“立法院”议场,并一纸声明向学生“先立法、再审查”的要求靠拢,这一来学生虽欢欣鼓舞,“府”“院”党却错愕傻眼。

“马王政争”的续篇会是“马败王胜”的结局吗?好戏才刚刚开始。目前,马英九已对王金平的处理方案作出善意回应,可如果监督条例卡在“一中框架”和“两国论”的争议里,“立法院”又是一场混战,根本不可能在这个会期通过,于是服贸协议就遥遥无期了。

若这种情况发生,台湾经济将受重创,社会将呈现钟摆效应,出现另一种压倒性的氛围:即检讨学运对台湾社会之重伤害,林飞帆等人将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今天支持“学运”的王金平和煽动此次“学运”的民进党,也会成为千夫所指的罪人。

东南网4月8日 海峡导报特约评论员、台湾时事评论员 钮则勋

照理说“3·30”大集会应是学生最佳的退场时机,毕竟该场集会的人数确实足以对马“政府”形成非常大的压力。若那时就退场,除了能有个漂亮的下台身影外,同时也可形塑对制度尊重的形象。失去那次最佳机会后,只能寻求次佳的退场可能。王金平6日的进场关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退场的次佳选择。

首先,王金平赴议场关心学生,且承诺“先立法、再协商”,呼应学生“先立法、再审查”的要求;况且由“立法院长”之尊作下保证,对学生来说可信度高,除了可确保战果外,也较能让社会接受其宣称的理性沟通价值。有了王金平力量的挹注,学生等于找到了个大靠山,退场后仍能借力使力。

其次,学生运动的能量在“3·30”集结之后已面临“边际效益递减”的情况,不仅有学生团体退出活动,也有参与的团体质疑活动已由“少数菁英”主导,内部产生各种不同的声音,社会上也渐渐出现对“学运”不耐的声音及质疑,这些原因都让“立法院”内外的参与人数持续减少中。

或许是因为这些现象已突显出活动的局限性,是以学生团体才祭出召开“人民议会”希望来持续运动抗争的热度,或是企图藉以来寻求退场的可能。但由于“人民议会”本身代表性及讨论议题的立场有其盲点,要以此作为退场机制,力道则稍嫌不足。

再者,马“政府”现今对“学运”的策略已渐渐改变,在能退、能让的都让给学生后,倘再对学生让步将损及自己的权威。所以当学生不断拉高抗争态势后,想和马“政府”坐下来谈、取得共识,然后退场的机会已渐渺茫。

基于以上论述,王金平为学生搭了个下台阶,学生顺势退场当然是理性选择,而王金平亦在马王较劲中得分。但问题是,王金平的得分使政治能量提升及其承诺的“先立法、再协商”无疑会引爆马王间的再次较劲,使马王关系更复杂。因为此议将使马英九服贸6月通过的目标变得渺茫,对两岸关系造成负面影响,而接班梯队的合纵连横,王也可能在其间扮演“平衡者”的角色,这些事态对马来说都是难题。

东南网4月8日 海峡导报特约评论员、美丽岛电子报副董事长 郭正亮

王金平突如其来,选在上周日步入“立法院”探望学生,还在议场外宣读声明,对学生承诺在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完成立法之前,将不召集有关服贸的朝野协商,形同直接回应学生“先立法、再审查”的诉求,让学生终于找到台阶下。

王出手之后,不但学生表示肯定,民进党主席苏贞昌也立即表示欢迎,泛绿县市长也迅速跟进。王几乎在出手瞬间,就虏获了多数泛绿民心,俨然成为国民党唯一足以收服泛绿的政治领袖。

吊诡的是,王的突发声明,不但马英九和江宜桦事先不知,连国民党“立法院”党团也毫无所悉。国民党“大党鞭”林鸿池表示突然被告知前往议场,但不知王将发表书面声明,事后因此表示不会背书。国民党团首席副书记长费鸿泰更愤而表示,感觉整个国民党被王出卖。这是继3月22日王拒绝出席马召开的“院际协调会议”以来,第二次公然挑战马的领导权威。

问题是,尽管国民党对王深感不悦,但王身为“立法院长”,本人必然是朝野协商主席,握有是否排入服贸议程的绝对筹码。除非国民党开除王党籍,进而取消其不分区“立委”资格,或是发动“立法院”政变,改选“立法院长”,否则对王根本无计可施。

王在“学运”接近尾声的关键时刻突然出手,再次证明他是台湾慎谋能断、该出手才出手的政治高手。他以“院长”身份保证“先立法、再协商”,一方面让学生找到台阶下,进而虏获泛绿民心;一方面也没否定服贸,仍可加速通过监督条例立法,保留本会期排入服贸审查的可能性。如今,王成为化解“学运”僵局的危机领导人,未来如能进一步折衷朝野通过服贸,王更将同时博得两岸掌声,并让国、民两党从此都敬他三分。

在打赢国民党的党籍官司之后,王已经确保了不分区“立委”资格,他深知自己不可能再得到国民党不分区提名,也料定马不敢轻举妄动撤换他的“院长”职位,因此决定放手一搏。借由化解“学运”僵局建立领导声望,确立游走国、民两党的中立“院长”地位。这样一来,王不但将成为2014年地方选举竞相被人邀请的助选“天王”,也将在2016年“总统”选举时,成为两党竞相争取的实力人物。

今年是台湾地区“七合一”选举年,因服贸协议凸显的政局乱象,以及台湾经济不能拓展上升空间,如果处理不好,马英九确有提前“跛脚”的可能。

沉默三周后,台湾地区最高民意机构负责人王金平日前首次就服贸协议表态:“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完成立法前,将不召集服贸协议党团协商会议。这一动作令事先不知情的国民党党团大为震惊,也让王金平与马英九、学生、民进党之间的多边关系再现变数。

观察相关各方的未来走向,关键要看王金平单兵作战的目的是什么。从反服贸行动的势头看,在持续三周以后已显衰竭之势,反服贸行动收兵需要一个台面上的理由。呼吁反服贸学生退场,也是王金平此次出马的理由。他的表态,等于正面回应了反服贸一方“先立法、再审查”的诉求,从效果看,确实对平息现有对峙局势注入一些积极因素。反服贸学生已表态将于10日退出“立法院”。

但是,由于王金平的表态与此前行政当局的一贯立场有明显分化,蓝营内部的裂痕也由此凸显。这不能不让人猜测,王金平的大动作背后,有去年9月掀起的马王之争这根隐线。只不过,彼时是马攻王守,现在反转为马守王攻。

无论王金平出手的初衷为何,马英九目前面临的挑战空前严峻。一方面,他需要衡量能否以及如何冰释此前与王金平的嫌隙,还需要重新平衡“府”“院”关系,使推动落实服贸协议不致因此受阻。此前,台湾行政当局原本希望6月前通过服贸协议,目前看尽管行政方面仍然立场坚决,但必须先处理王金平表态产生的新程序问题。

另一方面,马英九还必须处理事实上已经形成的反服贸学生、民进党和王金平三方“围马”的局面。需要马英九注意的是,超出党派分野的行事手法,有可能放大街头政治产生的广场效应,以其代替民主政治应当遵循的程序范式。这种事实上等于鼓励民粹情绪的做法,在台湾地区已经屡见不鲜。

此外,王金平是否向绿方靠拢,还是将在蓝营内部挑战其权力,对大陆关系的决定权是否要部分让渡于民意机构,民进党和反服贸方还有什么动作等。由于今年是台湾地区“七合一”选举年,因服贸协议凸显的政局乱象,以及台湾经济不能拓展上升空间,如果处理不好,马英九确有提前“跛脚”的可能。

好在,民意并非随波逐流。根据台湾有关部门民调,接近58%的民众认为学生应该退场,让民意机构恢复运作;将近50%的民众认为服贸协议逐条审查与制定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应同时进行;只有26%的民众赞成先制定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再审查两岸服贸协议。乐见两岸经贸关系紧密,仍然是主流。这是马英九应对当下挑战应该借助的主要力量。

□徐立凡(媒体人)

台海网4月5日讯 台湾《中国时报》五日社论--请民进党说清楚,文章摘编如下:

3月13日一份民调显示,民进党两岸政策最不能让民众接受的前3名依序是“逢中必反(40.7%)”、“对中国经济政策保守(21.7%)”、“台湾独立(19%)”。这份民调还询问民众7大问题:“哪个政党对中的经济政策跟你比较接近”、“哪个政党对中的社会政策跟你比较接近”、“比较支持哪个政党与中国的交流态度”、“哪个政党的两岸政策让你比较安心”、“哪个政党的两岸政策对台湾比较有利”、“哪个政党的两岸政策执行成果让你比较满意”、“哪个政党的两岸政策跟你比较接近”。

结果显示,民进党只在“对中的社会政策”赢国民党。这份民调的制作者与公布者都是民进党,公布的时间则是此次学运爆发的5天前。

众所周知,除了了解民意、掌握选情外,政党往往视民调为政治斗争与政治宣传工具,民进党主动公布这份看似对其不利民调自有其用意,原本可视为民进党进一步调整两岸政策的讯号,显示民进党亟欲改变、扭转民众对其“逢中必反”等负面印象。

遗憾的是,面对学运的突然爆发与迅速蔓延,台湾社会一时似出现对两岸服贸协议的巨大质疑,民进党即改变原本在服贸协议问题上“逐条审查并且表决通过,未经实质审查通过前协议不得启动生效”的基本立场,转而支持学生“退回服贸”、“先立法(两岸协议监督机制法制化)、再审查”的主张。

从学潮爆发到现在,民进党在群众动员上配合抗争学生,在被占领“立法院”议场前“护卫”抗争学生,在朝野协商上寸步不让,坚决抵制所有建设性解决方案。面对“立法院”议场遭抗争者占领,“议长”不愿动用警察权驱离,抗争者又要求审查两岸协议监督条例,面对此一矛盾、荒谬景象,王金平“院长”主张“立委”异地召开“院会”,将多个条例草案付委,以便实质进行法案审查并处理当前诸多重大争议。但民进党团不同意,同时,面对国民党团提出的协商条见,就是不霸占主席台,让服贸协议能逐条审查,民进党也不同意。

另一方面,学运的主要诉求之一,也是“政府”政积极回应的两岸协议监督机制法制化问题上,由律师赖中强等学者联手制定所谓民间版“两岸协定缔结条例草案 ”,委由民进党“立委”尤美女提案,先不论“宪法”学者所关切的立法权凌驾于行政权之上的重大问题,更令人怵目惊心的是其中明白显示的“台独”立场。

正如“行政院长”江宜桦前晚指出,反服贸学生提出的所谓民间版,不是要在两岸现行架构下展开,是要改变“国家认同与定位”,让所谓“两国论”变成法律文本。民进党版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则将“两岸协议”定位“两国协议”,要将“一边一国”塞入法条,是破坏两岸和平发展关系的图谋,不但不得人心,更会引起国际社会疑虑。

事态演变到今天,民进党本来想抛弃、改变的“逢中必反”负面印象,在这场两岸服贸协议审查争议后,原封不动回到民进党身上,甚至变本加厉,更为强化。我们不禁要问,这是3周以前民进党领导层在决定公布前述民调时所想要得到的结果吗?

学潮发生后,民进党中央和“立法院”党团明显出现激进化返祖现象,一时间彷彿回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后、90年代初,高举“台独”大旗,和执政者全面对抗的那个民进党。另一方面,多数民进党籍县市首长却在这场服贸大争议中,选择站在有条件支持服贸的务实稳健立场。

一个民进党,两种政治动作,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民进党,哪一个才是民众能信赖、能托付的建设性力量?民进党人不应该思考清楚,向社会交代吗?

?台海网4月5日讯台湾“中央网路报”5日评论指出,反两岸服贸协议学生霸占“立法院”议场迄今仍无化解迹象,不仅对“政府”的运作与社会的和谐造成冲击,连带的也影响到民进党下届党主席的选举,将党主席参选登记从4月7日延后一周。

党主席领表与登记的延后,表面上看起来,民进党为了避免外界物议,只是单纯的选务工作调整而已,但对绿营生态稍有了解的人都知,此事恐怕跟蔡英文、谢长廷及苏贞昌三位问鼎党魁者的选情变化难脱干系。

反服贸抗争活动开始以来,蔡、谢、苏人都曾到场声援,一开始三人同时现身,随后个别出现,既是亮相声援,也是测试水温,看看自己在抗争人群中的热度如何,藉以投射出个人的政治行情。

由于主导抗争的学生头头,多与蔡英文有些关系,蔡一到场,学生反应比较好些,反观谢长廷、苏贞昌出现,学生就没有太多的反应。尤其,苏还被学生亏,要他“不要只想著选‘总统’”,现场气氛非常尴尬。

不知是否受到如此刺激,民进党原主张逐条审查服贸协议,中常会并通过那些要删除、那些可保留的对案,苏贞昌突然“大暴走”,以党中央名义透过4月2日上午出刊的某周刊夹册喊出“重启谈判”。

民进党前“立委”,也是ECFA小组召集人的郭正亮当天即痛批苏贞昌,如此重大转变,不仅未经党内协商,甚至还与党内巨头蔡英文、谢长廷及陈菊都不同调,根本就是想挟学运“末路狂飙”,走极端路线拚主席连任。

郭正亮的抨击,与党中央将下届党主席选举登记延后,两个时间点如此接近,令人玩味。有人就说,面对反服贸抗争,外界认为民进党已被边缘化,此时将党主席选举登记延后,的确有些反常。

台海网(微博)4月5日讯 台湾“中央网路报”评论文章指出:自从反对“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一群学生冲进“立法院”、占领议场以来,许多有关学生占领议场是否违法的讨论,都被台湾一面倒的媒体报导所淹没,好似现有的民主政治早已荡然无存,对好不容易站稳脚步的台湾民主发展来说,实在是一大讽刺。

针对“反服贸学运”来说,平心而论,3月30日凯道大游行的声势确实惊人,可说是此次学运的最高潮;但随著人潮散去,也同时暴露出学运强弩之末、进退两难的困境。

对于此次学运涉及的几点民主法治观念,我们认为有釐清说明之必要,否则“民主宪政制度”将无以为继,以免因近日某些媒体报导渲染助威下,把占据议场塑造成“民主英雄”,导致价值错乱。

首先,有媒体报导将此次学运与1990年的“野百合学运”相提并论,认为与当年那些冲撞威权体制的学生一样,都有改革体制的梦想,故值得支持。然而,正是这种似是而非的谬论才造成台湾民主政治的当前困境。

当年在国民党一党“独大”、“宪法临时条款”仍有效实施的情况下,学生反而更有正当性瘫痪“国会”。但他们却没有选择闯进“立法院”,来对抗“国会”常年不改选的状态。因此,相较于野百合的作法,此次占领“立法院”议场的行动明显违法,其正当性更是薄弱。

其次,自从1992年底推动“国会”全面改选及1996年“总统”直选之后,已经进入完全的“民主宪政”阶段。两次(2000年及2008年)顺利且平和的政党轮替,更足以证明民主政治的成熟度,更是华人社会的民主典范。即便“立法院”朝野政党多次因法案而上演全武行,仍未减损“民主灯塔”之美誉。

而民主化之后的台湾,历年来的社会运动固然都对政府行程一股庞大压力,但大致都能平和收场,与韩国警民激烈对抗、甚至动用催泪瓦斯相比,台湾相形温和许多。也因此,此次学运占领议场确实已严重威胁台湾民主根基。

更重要的是,马英九是经由全民选出的“元首”,纵使民意支持度再低,仍然是“总统”。这是民主制度的基本常识,反服贸学生岂能以民调高低来评判“总统”的统治正当性?若可以,则为何他们没有出来挑战当年贪腐丑闻缠身的陈水扁呢?更何况,这些学生又是根据哪条“宪法”或法律可以恣意而行?

“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会”理事卜道维(David Brown)就批评“民进党妨碍议事的举动不具正当性。”曾任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的容安澜(Alan Romberg)也说,“学生关切国家大事值得鼓励,学生关切服贸协议也值得各界深思,但他‘不赞成学生种种干扰政府的举动,不论是对立法院或行政院’,而且‘政治人物鼓动学生这样做,令人遗憾’。”

如果学生不满“立委”、甚或行政部门统的表现,应积极寻求合法正当的解决途径,占领“国会”只是幼稚、不成熟的行为,何来正当性?尤其几位学运代表近日言行,已经明显自我膨胀,甚至还企图煽动罢工罢课,对社会安定伤害极深。

反过来看,当在野党一再以非民主手段来戕害民主政治时,却从未看过这些学运或教授们公开斥责,甚至对在野党片面撕毁朝野“逐条实质审查”协议的举动也无动于衷,显示其言行根本只是为了满足“反马”、“仇中”的意识型态,完全不是出自于捍卫民主的真诚决心。

其次,依据民主政治的原理,执政党的行政及立法部门行为一致,共同捍卫政策乃是政党政治的通则,何来行政权独大之说?难道党籍“立委”支持同党行政部门提出的政策就不是民主?这些学生们似乎要重新思考民主政治的定义了,否则只会闹笑话。

当一些示威学生转向攻进“行政院”的时候,就证明了此一学运不是单纯的学生自发性反服贸运动,而是早已预谋多时的抗争,其目的只是为了突显政治主张。这可从在野党与学运配合演出的一连串戏码看出些许端倪,只是他们掩饰地太天衣无缝罢了。

当学运代表喊出“马‘总统’已经失去统治正当性”及提出召开“公民宪政会议”时,学运的本质也已经变调了,等于是向“政府”及公权力宣战了,也意图推翻现有的“宪政体制”。从他们提出的“公民宪政会议”的要求,到外围团体提出包括“宪政体制”的讨论等议题,就知道反服贸协议只是他们一个动员的藉口,其实真正想的是改变现有的体制。

这也不是不可以,毕竟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言论自由,但请在法律体制内进行,而不是躲在体制下行革命之实。

多数台湾人民是善良的,也同情学生的要求,但学生们切记,所有一切政治诉求都应在体制内进行,否则前人多年努力的民主成果将毁于一旦。

?台海网4月5日讯 马里兰大学访问学者、虎扑篮球: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李翌鹏投书中评社,分析美国官方和学者对台湾正在发生的“反服贸”学生运动表态的“潜台词”。文章如下: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评估之后,美国对此次学运的看法逐渐明朗。无论是美国国务院助理国务卿拉塞尔在国会听证会上的表态,还是容安澜、卜道维、卜睿哲、葛来仪、薛瑞福等公开发表的看法,以及我最近一段时间与美国学者私下沟通交流的情况来看,美国的公开表态背后有很多不便明讲的“潜台词”。

台湾长期以来被美国奉为亚洲民主的“灯塔”,自然不会认为此次学运是不民主的,他们强调此次事件体现了台湾的民主依然是有活力的,学生有权力表达他们的不同意见。但是,对学运中学生占领“立法院”,攻击“行政院”的脱序行为,美国学者无一例外的表示不能认同和接受,甚至有学者私下对我讲,这些行为令人“非常厌恶(very ugly)”。他们私下几乎都认为台湾当局驱散占领“行政院”的人群是“恰当的”、“温和的”,是一种维护法治和秩序的必要行为。拉塞尔在听证会中表示希望学生负责任地行使自由的权力,避免暴力,潜台词很明显,就是认为之前抗争行动中存在着不负责任的暴力行为。因此,美国才一再敦促各方要以和平的方式来寻求问题的解决。

美国虽然极力避免在整个事件中给人留下选边的印象,不公开表示支持哪一方,反对哪一方,但从官方和学者的看法中,还是能够看出其倾向性。在民进党对卜道维的言论进行攻击后,美国学者在公开场合的表态异常小心,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对民进党没有看法。我曾就媒体报道的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学者虎扑篮球:“此次运动是由民进党操弄的”的观点咨询美国学者的看法,我还特别向他们解释中文中“操弄”和“操控”的区别。有学者表示,说民进党“操弄”是有道理的,但民进党的确无法“操控”学运的发展。他们认为,民进党的确实一开始就想利用学运,特别是刚开始还试图将学运变成选举场合,只是后来引起反感才调整策略。有美国学者认为,民进党现在已经骑虎难下,就像跟着“学运”的车上了高速公路却找不到下高速的出口,服贸已经越来越成为民进党的“烫手山芋”。这些都说明,美国对民进党在这次学运中的角色是看的很清楚的,这是否会影响到民进党与美国“重建互信”的努力,还需要继续观察。

  美国虽然避免对服贸协议本身发表看法,但对两岸签署服贸的努力并不反对。美国比较关心的是,台湾如何实现对外经济关系多元化,降低对大陆经济的依存度,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与更多国家或地区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同时争取加入RCEP和TPP等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美国学者认为,如果台湾能够避开大陆直接参与到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中来,当然的最理想的选择。但目前的政治现实是,大陆现在是全球最大贸易区,对RCEP和TPP的多数国家和地区来说,他们在考虑是否同意台湾加入时,不可能不考虑到大陆的立场。因此,如果两岸在服贸问题上卡壳,势必会影响到台湾参与亚太经济合作机制的进程,缺乏多边参与所导致的后果反而可能是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存度更高,这是美国所不愿意看到的。

对于此次学运可能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影响,美国学者认为目前还需观察,因为事件本身还没有落幕。但有一点非常明确的是,美国无论是政府还是学者,对过去六年两岸当局为缓和台海局势,扩大两岸交流的努力都表示充分肯定,不希望看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两岸之间有益的交流因为此次的学运事件而发生逆转。但与此同时,他们也认为交流的节奏可以有所调整,应该更能够照顾到台湾普通民众的感受,希望中国大陆真的能象虎扑nba:会见连战时所讲的那样“更有耐心”来处理两岸问题。

?台海网4月5日讯 台湾新生报五日社论--服贸纷扰重创民众身心健康,摘编如下:

反服贸学运犹如智利强震一样撼动人心,使社会秩序付出惨重代价。最悲哀的是警察,一边被学生辱骂,一边要保护学生。最苦闷的是无辜大众,一方面忧治安混乱,一方面劝朝野息争。再这样子发酵下去,没病的人,都会染上忧郁症。

台中市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身心科门诊发现,学运忧郁症的患者增加约一成。高雄精神科医师林耕新赴现场观察后指出,不管是声援反服贸或反反服贸的人,都已身心俱疲到一个临界点。这是一个可怕的警讯,有必要加强各项因应措施。

警察是人民保母,绝大多数是忠勤职守,任劳任怨的。这次学运最辛苦的就是他们,吃不好、睡不饱,还天天挨骂。苗栗竹南警分局副所长柯雄飞支援后返回泰安家里,疑因过劳,突然脑干出血昏迷,家人焦急万分。台北市警中正一分局长方仰宁曾四十小时没睡过觉。还有一对警官夫妻,十三天劳燕分飞,只见面三十秒。有的警眷抱怨多日未见丈夫回家,小女儿还写信希望爸爸能快点回来。警察大学教授叶毓兰大声疾呼,请大家给警察一点温暖,警察应受到尊重。在此,我们恳切期盼,民众赶快回归冷静与理性,好好让这场学运和平落幕。谁都有子女,也都有父母,大家要相互包容与体谅,彼此不是敌人,而是祸福与共的同船人。

员警和学生身体不适数字持续攀升,单单三月三十日凯道大游行当天,就有十二位参与活动民众因热昏送到台大医院急诊,该院顿时宛如“休息站”,引发急诊及住院病人家属的反弹,结果吵成一团。日前,“立法院”方圆百里之内的左邻右舍,都被日以继夜的噪音弄得心悸幻听,多达六十八家住户连署要求学生马上退出会场,还给他们清静生活空间。

医院早已家家客满,每天都像菜市场一样,人来人往,拥挤不堪,医护人员忙碌不堪,病床几乎一床难求。“健保署”公布,一○二年医学中心收治急诊患者逾一八三万人,急诊壅塞排行榜第一名为台大医院,急诊等床难度亦最高最久;但林口长庚十几年来均蝉联急诊人数排行第一,去年收治人数多达廿万五千多人。由此可知,台湾平时病人已够多,遇上特殊状况,岂不更加惊人。所以,人人都要关心自己健康,别把医院“压垮”,还把自己“整死”。

没有健康,就没有快乐与幸福,学运已闹得够久了,该是退场时候了,这对大家都好。老实说,学生生病,家长心疼;警察生病,家眷悲伤;这个社会,需要健康的民众,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都是一家人,把对方当作敌人或仇人看待,就太离谱了。

不要为服贸案搞得水火不容,赶快恢复正常生活秩序,别累坏身体,伤了和气,天气冷热无常,早晚请添加衣服,珍惜自己健康,勿拧乱别人起居作息。 

?台海网4月5日讯 台湾“中央网路报”5日评论指出,所谓民间版与民进党版的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这都是企图把李登辉“两国论”与陈水扁“一边一国”等“台独”立场予以法制化。

所谓民间版与民进党版,以为如此就可以将“台独”立法,其实是十分幼稚的。

首先,在台澎金马地区运作的“宪政体制”,对于两岸关系有其规范可循,从“宪法”、法律到行政命令,都遵循“一个中国”,除非透过重新制订“宪法”,否则任何法令均不可能纳入“两国论”、“一边一国”等“台独”主张。一群学生违法霸占议场,在里面吃喝拉撒睡、吹冷气、贴标语,并由警察照顾其安全,就可以达成“台独”法案?民进党还趁乱起哄。均无民主法治可言。 

其次,“台独”将给台湾造成的代价,这些所谓民间人士、学生、民进党必须老老实实地告知台湾人民。“台独”立法后,绝对不是两岸直航、经济合作、制度化协商都中断而已,而是双方的政治摊牌、军事冲突即刻浮现。相信多数台湾人民均了解这个道理,民间版、民进党版又怎会以为人民会接受“台独”立法?

再者,美国早已受够了李、扁冲撞两岸红线所带来的区域不稳定,美方说出台海问题“应由两岸人民决定”,意指非台湾单方可以为所欲为。马英九近年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的努力,则获美方大为肯定,因此,所谓民间人士、学生、民进党当前企图偷渡“台独”,只会使美方更加认同国民党政府的大陆政策,任何一批人士就以为可以轻易把“台独”立法?

搞“台独”是与台湾、大陆、美国同时为敌,神仙也无法促其实现。因此,民间版、民进党版的监督条例草案,都只是“台独”法案的幼稚版。
 

?台海网4月5日讯 “反服贸学运”进入第19天,随着朝野版本的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出炉,服贸较劲也撕掉外衣进入统“独”对决阶段。以目前的态势,学生的后面是“台独基本教义派”学者,民进党则受党主席选举,以及年底“七合一”选举初选影响,陷入非理性漩涡,毫不掩饰地回到“两国论”,欲摧毁两岸经贸甚至全盘的两岸关系。

据中评社分析文章报道,由于“立法院长”王金平的不作为,和民进党在后面撑腰,自18日晚上攻占“立法院”议场的学生,如脱缰野马,学生领袖最新的说法是4月5日要召开“人民议会”,由人民自行审议民间版和“行政院”版的两岸监督机制。学运领袖林飞帆竟还在议场高声问学生:“两岸是不是两个国家?”

“人民议会”近期是泰国反对派在一连串欲推翻政府的狂飙动作所喊出的名词,要求组建“人民议会”接管国家权力。

这简直已经闹到不像话了!台湾“立法院”所有“立委”都是人民一票票选出来的,学生凭什么推翻“立法院”,要成立“人民议会”?台湾社会能由几个学生随便喊喊,就要取代“修宪”程序,推翻“宪政体制”,决定“两岸是两个国家”?学生怎么闹是其次,重点是背后政党的态度,民进党一手把学生拱上来,学生失控与失序,他们竟然闷不吭声,尤有甚者还在一旁敲边鼓。

“反服贸学运”的本质现在也已具体浮现,就像97岁的老铁杆“台独”史明日前到“立法院”议场探视学生所说的,“这次学运的重点是路线斗争,而不在于服贸”。“独派”的目标是藉由监督条例法制化,卡住未来所有两岸协议,让两岸关系的发展在此打住。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所推的民间版两岸协定缔结条例,则是由民进党“立委”尤美女等10位“立委”共同提案,并经民进党、台联党、亲民党32位“立委”连署,已送交“立法院”议事处。提案及连署共有42位在野党“立委”,包括泛蓝阵营的亲民党在内。所以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学生问题,而是政党的问题。

至于在野党何以失去基本的理性,无非是选举效应!民进党主席5月中改选,苏贞昌、蔡英文为了2016都势在必得,谢长廷为了争党权也动作不断,民进党基层党员绝大多数都是深绿,这时绿“天王”没有人敢扮黑脸。学运领袖俨然是把反服贸当成超跑在开,无视红灯、黄灯一路狂飙,苏蔡谢没人出手去拦,握有党机器的苏贞昌更加码出宣传手册,与马“政府”大抗衡。

  另外就是,年底“七合一”选举的市长、市议员初选最近都在进行中,许多绿营参选人卯足力藉反服贸造势,包括声援运动,上电话谈话性节目火拚,也成了喂养学运源源不断的奶水。

由于党内初选太激烈,民进党陷入的非理性漩涡已深不见底。党中央与绿大老岂会不知美国断然不会支持民进党推“两国论”、学生召开“人民会议”审查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如果要闹到让美国出手制止民进党的激进化,这就实在太难看了。

不过,以目前的发展,民进党已完全被“独派”所主导,变成是尾巴在咬狗。近期内党内理性力量如果出不来,与激进的学运与“独派”学者保持界限,后续不但会赔上民进党的未来,一旦两岸未来无法再签署任何协议,将赔上两岸关系,也会毁了台湾的未来,民进党再执政也没用。

东南网4月4日 海峡导报 王炜

龙应台对学运的看法,引发台湾各方关注。

对于来自思想界、文化界前辈的客观评价,近来红得发紫的“学生领袖”林飞帆却极其刻薄地反唇相讥,称龙应台是当权者,完全没资格讲这话,“真正思想基础薄弱的是龙应台”。

林飞帆的这番话,其实暴露了某种极其诡异的思维模式:自己是学生,所以“天生正确”;别人是当权者,所以“当然错误”。

于是乎,林飞帆自己不知进退,是“退无可退”,而马英九坚守底线,就成了“一意孤行”;林飞帆自己暴力冲撞,是“捍卫民主”,而江宜桦维护法纪,就成了“血腥镇压”;林飞帆自己整天盲目地呛来呛去,俨然“正义代言”,而龙应台偶尔对其提一两点批评忠告,却变成“没有资格”。

说到底,这根本就是一种霸凌,专横对民主的霸凌,破坏对秩序的霸凌,暴力对法治的霸凌,狂热对理性的霸凌,无知对思想的霸凌。

龙应台说,她想听听学生反对服贸协议哪一条?为什么反对?对于支持服贸的专家说法,学生又有什么理由可反驳?对于一位备受尊敬的前辈,这样的基本要求实在看不出有何过分之处。如果林飞帆真的如部分媒体粉饰的那般“天纵英明”,为什么不站出来,给龙应台和更多抱有同样疑惑的普罗大众一个清晰合理的解释?而却要胡搅蛮缠,用语言暴力去转移焦点、掩盖真相?

道理很简单,正如龙应台点出的,其根本就思想薄弱,甚至完全缺乏思想。学运在这样的“领袖”引导之下,又怎么可能演绎出丰富多元、绽放光芒的民主思想呢?

东南网4月4日 海峡导报特约评论员 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教授 潘锡堂

学运总要保留可与“政府”谈判的空间,才能谈出双方都可接受的共识。然而,这次学运一直没有丝毫让步的想法,无异关闭了与马英九对话的大门,实质上使这次运动变成“少数霸权”。

民进党前“立委”郭正亮撰文说,这场学运“先标举民主,却违反民主”,已使自己陷入困境。真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民主”就是自己有说话的自由,但也必须尊重他人的意见;如果将自己的意见视为对他人的命令,并以挟制的手段胁迫他人屈从,那就是“民王”,不是“民主”。

服贸协议是一争议性议题,民调显示支持者及反对者不相上下;且程序争议大,实质争议较小。这场学运使民众有了聚焦于争议的机会,但服贸协议的法制结论为何,仍须待民主机制决定,不能决定于任何“民王”的命令或挟制。

学生之所以能占据并挟制“立院”,其实是因政治上的宽容与投鼠忌器的现实顾虑;但就民主法治言,这样的行为绝无正当性。若学生竟将这种“民王”行径视为“民主”,不啻是在试探人民的善意与耐性。

其实学运学生及其诉求,完全没有代表台湾人民的正当性。学生夸言“青年学生开始治台”,根本就是假借“反服贸”以遂其“反民主”的霸权作为。所以,在学运喧闹十多天后,岛内多方反对声音已陆续响起。

江宜桦和马英九先后发表公开谈话,却无法提出强而有力的主张。其中一个明显的问题,是一直未能将社会上支持服贸的沉默力量当成后盾,却让自己的神经被学生掐在手里。

随着占领“立法院”运动成了看不到尽头的虚耗战,让原本沉默的大众,决定不再沉默。集会自由需要公民素养,方不致高喊反服贸,却不知服贸何物;强调捍卫民主,却从校园到网络都凝塑了不容异见的氛围;标举“公民不服从”,却徒见挑战法律的不服从,而未看理性负责的公民。

东南网4月3日 海峡导报特约撰述人:王建民(中国社科院台研所研究员)

日前台湾爆发的反服贸学运,引起海峡两岸以及国际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那么如何定性这次学运?这次是真正的一次“公民运动”还是带有明显亲绿色彩的“绿色行动”?是民主运动还是反民主运动?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

近年在台湾兴起一股所谓的“公民运动”,引起岛内学者们的关注与研究。于是许多人将这次反服贸学运定性为“公民运动”、社会运动、学生运动。这样的称谓或定性也不算错,只是不够准确,有点笼统与抽象,没有反映出这次学运的真正内涵与本质。观察这次反服贸学运的前前后后、策略与主张以及学运领袖的政治倾向,显然不是一次单纯的“公民运动”,而是一次典型的、带有政治性的亲绿激进青年学生的“绿色行动”。“公民运动”关心、关注社会公共议题,理性表达立场与诉求,抗议相对和平,没有政党色彩,不讲颜色,甚至拒绝政治人物的参与或主导。但这次反服贸学运不同,关心的虽然也是公共议题,但抗议过程则违背了一个公民具有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反民主,践踏法治,变得很暴力,损坏公物,威胁、污辱亲蓝媒体,特别是政治立场非常明显,有挥之不去的政党色彩。

骨干分子林飞帆、陈为廷、魏扬等人是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及其他民进党政治人物的选举青年骨干,如陈为廷是2012年“大选”时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蔡英文及“立委”候选人杨长镇的竞选总部青年后援会会长,林飞帆曾担任蔡英文宜兰县竞选总部青年军,魏扬是民进党籍“立委”姚文智办公室实习生。2013年8月成立的“黑色岛内青年阵线”,是这次学运的核心组织者与发动者,其主要成员是民进党籍或亲民进党的青年学生,其名称本身就有明显的“台独”主张,核心成员林飞帆曾明确表示自己“支持台独”。这充分表明反服贸学运实质上是绿营青年学生的“反中”运动,是“绿色政治运动”。

尽管不能说这次反服贸学运就是民进党直接发动的,但种种迹象显示,其背后有民进党与绿营人士的强大支持与运作。在“立法院”审查服贸爆发争议后,民进党主席苏贞昌率先发出包围“立法院”的号召,是促成学生冲击与占领“立法院”的重要原因。更是在多名民进党“立委”的直接协助下,学生才得以冲进并占领“立法院”。苏贞昌、蔡英文等民进党政治领袖参与静坐。在整个学运过程中,民进党人士从幕后为学运提供信息、设备与物资等诸多协助,到民进党人士公开直接参与,让这次学运更加“绿化”。特别是,这次反服贸学运的基本主张、诉求以及包括国际社会舆论的宣传与操作等斗争策略,与民进党的做法与主张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