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东莞本地知名微博“东莞学生部落”发帖称“广东东莞外国语学校一次发放18件校服,需2180元,同学们看到这价格纷纷表示穿不起!”微博发布后引发网友热议,该校学生认为“被坑了”,因为在此之前,他们不知道领到的校服居然价格不菲。(4月26日《广州日报》)

很显然,打包购买的校服有违市场规律,价格不仅没有降反而升了,更有违政府部门多年来强调要求公共服务产品招投标制度的初衷。校服,服务的群体是学校,其属性也难以脱离公共服务产品之列,既是如此,那么无论从招投标程序还是价格定位上,均应以合法、质量、优惠为基础,更应该提前广而告之,以获得受众者的认可。

然而,从整个事件中不难发现,学校对于购买校服的款式、件数还是价格,均未提前向学生进行告知,即使如东莞外国语学校负责学生服管理工作的李老师所说的那样,价格是经过教育局等部门联合招标确定的,那么对于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来说,一次性购18件校服的合理性难道不值得商榷?校方如此机械执行上级部门的指示,是盲从还是利益驱使?

不可否认,正如校服制作公司所表示,单价、面料、质地、款式等都是按照东莞市统一招标要求去做的。至少说明这批校服的出处是合法生产的,质量也是由有关部门把过关的,这点无庸置疑。但问题是,校服不同于其它政府招投标管理,它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需要学生家长自掏腰包来买单的,而政府进行统一招标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质量、价格,是以纯粹服务学生为基础的,那么这其中的公平性是否尽到了政府义务?事先为何没有充分征求家长的意见、建议?至少,参与市统一招标的企业必须要经得起追查、过程要向市民公开,性价比更要做到优中取优,如此,方能不辜负百姓重托,不会引发民众质疑。

反观近年来,因校服价格引发的舆论风波并不不在少数。去年年底,浙江温州一中学要求学生掏1680元买14件校服就曾引起过社会争议,还有很多学校按级别对校服购买进行提成的事儿也屡有发生。而此次,东莞外国语学校一次性打包为学生购买18件校服,不仅会增加家长们一次支付的负担,更会引发家长们的强烈不满,毕竟校服只要质量可靠,美观、大方,能够体现校园文化即可,不能一味以质量高为由提高价格。

故,“穿不起”的校服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看看背后到底有没有猫腻,以正视听,别让“穿不起”的校服成为家长们质疑校方和有关部门说不清的罪证。

说说校服那点事儿2015-04-27 07:53

近日,东莞一所学校发放“天价校服”引发热议,东莞市外国语学校一位负责管理校服事宜的老师证实事情属实,但这名老师称校服价格是由市教育局联合多部门招标确定的。记者获悉,该校本次发放的校服有12种不同季节的衣服。(4月26日《广州日报》)

平均每件校服100多元,如果能保证校服用料、做工、舒适度等细节,这个价格应属于合理范围。另外,从数量看,“夏运”上衣短裤、“秋运”上衣长裤这几类比较常穿的也不过发了两套,在广东,遇上湿漉漉的回南天,两套校服恐怕不够穿,数量上也不应苛求。

说起我们的校服,其实在价格与数量外,被吐槽更多的是校服样式,“男女无异”的体育版校服不仅无法体现学生个性,也没有多少审美价值,这种服装能满足时下广大学生的需求吗?校服文化应该有怎样的内涵,该承载怎样的功能,值得思考。

校服是校园文化的载体之一,规范服装有利于统一管理,也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当然,除此之外,校服对于中小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也有重要意义。对于审美正处于塑造阶段的中小学生,校服除了舒适外,美观与否同样重要。

放眼当前,我国不少地方校服形式统一,松松垮垮,款式单调而平板,风格趋于运动装,实用功能强而审美功能不足,忽略了孩子们的形体之美与青春气息。不少学生往往通过穿大号校服或把裤脚改窄等方式进行无言的抵抗。几年前,南京一所中学计划引进韩版校服,引得学生欢呼雀跃,一时成为热门话题。我们的校服确实到了该反思的阶段。

与我国学生对校服“厌倦情绪”相比,一些国家如日本韩国,学生却把穿校服当成时尚。在日本、韩国等地,校服不仅是上学时的必备装束,而且因其时尚、美观,不少学生毕业后依旧喜欢穿校服风格的时装,校服的价值得到延伸。

国外校服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在于注重审美功能。培养孩子的审美个性,与时俱进地在校服中移入时尚元素,是日韩国家校服的共性。拿日本校服而言,它们参照西装或职业装的标准,辅以柔线的设计,从而突出学生的温纯与可爱。白衬衫、小领结、毛线背心、短裙、高筒袜、黑皮鞋……这些看似很“潮”的配饰都被纳入日韩校服,既体现了时尚的元素又体现了活泼可爱的本性,因而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国外校服值得我们学习的另一点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呼应。不少国家的校服款式都与本国文化有机地结合,英国校服以经典优雅的款式使一代代英国学生传承了英国人严谨高雅的气质;日本在校服的设计中注重加入流行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对时尚的正确认识;韩国较为西化的校服款式,体现了韩国飞速发展的国际化步伐。我们国家有着丰富的传统服饰资源,中山装、旗袍、汉服……带有民族特色的服饰为何不能被校服“巧用”?我们一直纠结于如何发扬传统文化,何不以校服作为着力点?

总的来说,校服作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承载更多审美及文化功能。这不仅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丰富校园文化、拓展校服价值的必经之路。期待我们的校服多来点“日韩style”。

25日下午,东莞本地知名微博“东莞学生部落”发帖称,“东莞外国语学校事先没有告知校服的价钱,发了校服后才告诉同学们价钱。属于先斩后奏,同学们看到这价格纷纷表示穿不起!”记者获悉,该校本次发放的校服有12种不同季节的衣服,共有18件,费用需2180元。(4月26日《广州日报》)

对于中学校服的话题,从毒校服到“丑到爆表”,似乎争议总是层出不穷。而这一次,所谓的“天价校服”更是吸引了舆论的注意。

东莞外国语学校校服事件也并不新鲜,只是校方的“力道”大了一些。几年一套还属于较为正常的推出节奏,但一次性为学生们制作12种18件不同季节的校服,并收取2180元的费用,确实有点猛。

这也折射出一个事实,校服这个领域似乎总吸引着投资者的青睐。我们粗略算上这么一笔账,中国校服年产量超过1亿套,校服消费金额约为252亿元。而目前,全国中小学生总人数约2.08亿。校服分夏、春、冬三类,假设每名学生每类一套、每套校服180元,这就是一个价值1123亿元的庞大市场。

市场庞大自然需要更为规范的管理,不过,我国校服市场的管理却并不乐观。目前对于校服管理的文件有1993年国家教委印发的《虎扑篮球:加强城市中小学生穿学生装(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这也是迄今教育部门针对校服问题的唯一文件,其中除了对学生装的设计原则提出“朴素、大方、明快、实用”要求外,对生产、定价、招标和销售没有任何规定。

对于校服生产,也没有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监管。全国各地有勤工办、后勤办、后勤装备协会等诸多独立于教育局的事业单位管理校服,而一旦校服出现问题,教育局、物价局、工商局、质监局等诸多部门又都说不归自己管。

如此一来,校方就有了采购校服的权力。而正是这份绝对权力带来的任性,让学校每次在制定校服相关的决议时,总是拥有决定权。作为青少年学生身份的特制服装,校服除了最基本的服装功效,其实更体现着肩负青少年教育发展的学校在管理与思维上的态度。校方在选择时,要考虑到教育的主体涉及学校与学生双方,学校的公益服务性质也不能让校服带跑了题。

25日下午,东莞本地知名微博“东莞学生部落”发帖称,“东莞外国语学校事先没有告知校服的价钱,发了校服后才告诉同学们价钱。属于先斩后奏,同学们看到这价格纷纷表示穿不起!”记者获悉,该校本次发放的校服有12种不同季节的衣服,共有18件,费用需2180元。(新闻来源:4月26日《广州日报》)

2180元的校服,就是穿得起,也花得冤——按照教育部《依法治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施纲要(征求意见稿)》之规定:学校实施采购校服等直接涉及学生个体利益的活动,应由学校或者教师提出建议和选择方案,并做出相应说明,提交家长委员会做出决定。也就是说,在校服问题上,学生既有知情权,也有决定权。但在这所学校,“学校通知缴费前,学生连校服价格都不知道”。显然,学校先斩后奏的任性,是拜过程不透明、监管不到位、处罚不给力所赐。

面对备受诟病的校服价高质次问题,学校总是振振有词,最惯用的是把“自愿购买”摆在前面,以期堵住公众悠悠之口。但正如有评论者调侃的,只要是学校要求的事情,为了孩子,家长哪一回不是“自愿”的呢?“自愿购买”虽是卸责幌子,却也道出了一个颇有意义的事实:一直沿用至今的校服由学生统一购买这种模式已经不合时宜。要避免校服背后的腐败,必须转变思路,找到釜底抽薪之策。笔者不揣浅陋,奉献两招。

这第一招,就是“租”。让学校出资购买,再出租给学生。租金可按学期或学年支付。而租金数额,应结合市场,由家长委员会商量,并由物价部门核准,而不能由学校单方说了算。至于校服成本,则是完全可以通过多次出租给学弟学妹得以收回。这样做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让“穿不起”校服者可以“租得起”,也最大程度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问题在于:如何让学校同意?

这第二招,就是“收”。校服总归是一种耐用品,对于正出处于猛长身体的初中生来说,一套衣服,别说穿三年,穿一年还合身就不错了。而且,校服与职业装的功能基本一样,仅仅表明学生身份,一出校门,校服就基本完成了它的使命,因此,根本没有每年都要出新的必要。如何将闲置的崭新“垃圾”变废为宝?回归校园循环使用无疑是最好归属。学校可以按质有偿回收,这既避免了浪费,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对孩子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也大有裨益。

近日,东莞知名微博“东莞学生部落”发帖称,东莞外国语学校发放的校服有12种不同季节的衣服,共有18件,费用需2180元。微博发布后引发网友热议,一些网友直呼“穿不起”。东莞外国语学校一位负责管理校服事宜的老师证实事情属实,但这名老师称校服价格是由市教育局联合多部门招标确定的。记者了解到,这一价格标准将在今年全市市直属中学执行。

“多款订制”校服没有原罪

王传涛

2180元的校服,这个价格确实给人以“穿不起”的感觉。然而,客观来说,这12种共计18件的校服,应该是我们极少看到的、一直存在于传说之中的“多款订制”校服,这给了许多网友眼前一亮的感觉——原来我国校服也可以做到款式多样、私人订制。

笔者认为,如果这些校服能够确保招标透明,程序合乎正义,则价格高或许并非问题。并且,还可能为奇丑无比的“中国式校服”吹来一阵新风。要知道,一件成年人的西装或礼服,只要是量身定做,价格基本都不会低于一两千元。

“中国式校服”肇始于1993年4月,当时的国家教委印发了《虎扑篮球:加强城市中小学生穿学生装(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从那时起,校服开始在全国范围普及开来。但是,在统一校服的“行政命令”之下,学校更注重的往往是校服的统一效果,而不是美观效果。再加上囿于家庭收入和审美等问题,校服的花色与款式这些年也没有发生过变化。

花一样的年龄,应该穿花一样的校服。可是,肥大异常、色调单一的运动服却成为了“中国式校服”的唯一特点。而且,其中的很多还以“劣质”著称,甚至还会出现“毒校服”这样的安全事件。而一些地方教育系统,因为校服招投标问题,也被曝光出不少贪腐案件——在校服问题上,从来不缺少“苍蝇”。

改革“中国式校服”,势在必行。但若普及东莞这样“多款订制”校服,也面临许多困难。最关键的一点当属校服的费用问题。因为家庭间的收入存在差距,有些家庭能买得起漂亮高档的校服,但许多家庭则会感觉压力很大。财政发放补贴,全国范围内又缺少统一的标准;有些地方政府也不想承担这方面的负担。于是,在我国的校服问题上,就容易出现这样一个悖论:如果要便宜的,则只能沿用这些不太好看的;如果要高大上的“多款订制”,则必然面临“穿不起”的尴尬。

对此,教育部门有责任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对校服进行补贴,以公共财政推动这个关乎中国教育的面子问题。众所周知,我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仅占到GDP的4%,这仅仅是一个“及格线”,相较于许多国家和地区,我国教育投入仍然非常少。因此,公共财政有责任对校服进行补贴。二是势必解决教育腐败尤其是校服腐败问题,把校服的招投标过程放在阳光之下,让学生和家长监控校服订制的全过程。

“多款订制”的校服从来没有原罪——让我国校服变得美观漂亮和大方,只能走“多款订制”之路。有原罪的是,当下教育体制与公共财政对于校服乃至整个教育的投入不力;有原罪的是,教育权力仍然没有得到较好的约束与监督,利用校服进行权力寻租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


校服采购不能“花别人钱办别人事”

燕农

近年来,围绕校服采购曝出的丑闻可谓接二连三。2013年,先是上海曝出“毒校服”事件,后是广东紫金县教育局副局长蔡志涛被曝开“父子店”,垄断校服供应8年敛财过亿。日前,新华社报道,海口市查处了系列窝案,部分中小学校长、区教育局局长等49名干部被查处,其中就包括“校服腐败案”,报道就此追问:一件校服也要“吃干榨净”?当然,东莞招标的“穿不起”的校服,是否存在猫腻,尚不能妄下结论。

即便如此,“穿不起”的校服备受质疑也在所难免。一者,东莞市外来务工者规模庞大,打工子弟受义务教育政策的惠顾进得了学校、却买不起校服,岂不令人扼腕?二者,东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基本是长夏无冬,购置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全套校服,乃至于内穿的毛背心、毛衣均在其列,是否存在过度采购?三者,中小学生身体发育快,一套校服很难穿三年,一应俱全的18件校服套装,难免由于日后不合体而增加浪费。

中小学生要不要统一购买校服,教育部早有明确态度。2006年初,教育部出台文件规范学校收费行为,明确不得要求学生统一购买校服,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向学生免费提供。但基于城市很多中小学都有统一校服的实际,允许城市中小学购买校服,“但必须是在经济条件允许,学生自愿的情况下进行”。其实,遍翻各相关法律法规,强制学生购买校服并无法律依据,只是停留于行政意见和红头文件中。

但是,因为“增强集体荣誉感”的行政意愿和或有的利益关联,很多地方将“自愿”演绎成了“统一自愿”,且校服采购“丑到爆”,质次而价高。抛开个案腐败不谈,就普遍意义而言,校服采购已经跌入了逻辑怪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曾提出“花钱办事”的四种模式,其中:花别人的钱,干别人的事,就会既不注重结果也不注重节约;花自己的钱,干自己的事,便会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节约。事实上,校服采购就是“花别人钱办别人事”,结果与节约不可能双赢。

购买校服并不涉及财政资金,也不属于政府购买设备或服务,依据《招标投标法》及《政府采购法》实施校服招标,本身就存在争议。事实证明,即便是校服公开招标,“花别人钱办别人事”的结果也并不让人满意。所以,整饬校服采购的种种乱象,要么让掏钱的学生和家长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变成“花自己钱办自己事”的模式;要么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部分,由公立学校免费提供。总之,现行的基本逻辑关系不作调整,只在采购环节作制度设计,或将很难治本,而且,治标也难免摁下葫芦起了瓢。

昨日下午,东莞本地知名微博“东莞学生部落”发帖称,“东莞外国语学校事先没有告知校服的价钱,发了校服后才告诉同学们价钱。属于先斩后奏,同学们看到这价格纷纷表示穿不起!”记者获悉,该校本次发放的校服有12种不同季节的衣服,共有18件,费用需2180元。微博发布后引发网友热议,一些来自该校的网友直呼“穿不起”,并认为“被坑了”,因为在此之前,他们不知道领到的校服居然价格不菲。东莞市外国语学校一位负责管理校服事宜的老师证实事情属实,但这名老师称校服价格是由市教育局联合多部门招标确定的。记者了解到,这一价格标准将在今年全市市直属中学执行。(4月26日《广州日报》)

东莞2000元校服风波,已然满城风雨。这是否在东莞教育局意料之中,外人不得而知。看来,东莞教育局需要解释一番了。首先,新一届中央政府一直致力于权力下放,东莞教育局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权力上收?为什么全市市直属中学的校服事宜都要来插一手踹一脚?其次,东莞教育局上收校服权力后所招标的校服价格为什么比过去还要贵?当然可以说质量比以前好,但好在哪里需要列举确凿证据。再次,东莞教育局为什么乐意为数十万家长做主?校服做多少件,采用什么档次,家长的发言权哪里去了?最后,为什么校服发放后才告诉学生价格?招标时没能确定吗?

现在网友们直呼“穿不起”、“被坑了”,学生们、家长们自然不敢多说。但是“为民做主”的东莞教育局不能故意失语不了了之,说不定部分网友就是学生家长。从而有必要公开招标文件,甚至公开校服厂商虎扑篮球:这笔校服的所有账目了。这不算什么商业秘密,更不是国家机密。发票为据,布料进价多少,加工费多少,销售价多少,有关这笔校服生意的所有资金往来,都需要审计一番。让人们看看明白,对比一下市场平均价格和平均利润。何况批量定做,给予一定幅度的优惠也是市场惯例。东莞2千元校服风波如何平息?不仅需要东莞教育局自证清白,而且需要亮相真凭实据来说服人,好为大众释疑。

虎扑篮球:校服物丑价贵暗藏猫腻的新闻早不鲜见,甚至带毒校服也曾扎实刺激过读者眼球。即使今日,还有“海南部分中小学校长吃回扣:校服一件提成6元”的新闻,与东莞2000元校服风波此起彼伏难登大雅之堂。

倒霉的是学生,再差的校服还得穿戴,再丑的校服还得“自豪”。敢怒不敢言的是家长,被孩子绑定,不能让孩子受气,只能自己吞声忍气。校服猫腻,当然标的不会太大。校服腐败充其量是苍蝇一枚,与动辄数千万数亿的大案相比,似乎实在不值一提。但是反腐败,必须零容忍,必须不留死角,必须防止“小洞不补,大洞无法补”。所以必须老虎苍蝇一起打,学校、教育局有关校服、教材、设备、基建、食堂等等都要让阳关普照,让金箍棒进去扫一扫。而且,学校是教育祖国下一代、培育民族未来灵魂的神圣园地,必须力争保持圣洁纯净之气,不能让歪风邪气把校园搅得乌烟瘴气,玷污了花草树苗。

【“校服腐败”案层出不穷,不胜枚举。东莞外国语学校2180元校服背后,会否落入这种俗套,不妨问个究竟。】

买校服,没有最多,只有更多。去年年底,浙江温州一中学要求学生掏1680元买14件校服引起争议,如今广东东莞外国语学校一次发放18件校服,需2180元。面对学生家长的质疑,校方表示,价格是经过教育局等部门联合招标确定的,单价都一样,只是件数有区别;虽然价格比以前高,但“质量比以前要好一到两倍”。

校服不仅是学生身份的象征、青葱岁月的印记,也是学校的活招牌,校风校格融于一件衣衫之中,校服存在的合理性毋庸置疑。但是,东莞外国语学校校服采购在很多细节上值得推敲。细节一:一次性将夏秋冬校服悉数购买,有必要吗?此举利在方便校方操作,但会加重学生家长的一次性支出负担、不符合学生的发育规律。青春期的学生,身体如雨后春笋,春天买的冬装到了冬天未必能穿。如果尺码小了不能穿,不就是浪费吗?

细节二:发了校服后才告诉学生价钱,先斩后奏为什么?买卖必须你情我愿才能成交,即使校服集中采购难以满足学生、家长的选择权,至少也要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吧。“打死狗讲价”,强迫对方接受,算不算强买强卖呢?

细节三:集中采购价格却更高了。集中采购本是以量压价之举,东莞外国语学校校服反其道而行之,令人费解。至于说“质量比以前要好一到两倍”,空口无凭,采购方需要拿出证据。

细节四:教育局采购,有没有问过家长?校服是家长掏钱,不是财政埋单,教育局单方面招标,与厂家博弈,是否有违公正原则?在校服购买上,尊重家长意愿是实体正义的必然要求。

在香港,校服采购就不会引起家长质疑。据报道,香港中学生置办一套冬季校服,包括衬衫、羊毛衫、外套、西裤、领带等,再加上运动服,总共花费七八百港币,夏季则差不多是一半价钱。相形之下,东莞校服价格合理吗?香港学校也通过招标形式,请多家校服公司报价,如何选择,则全由家长决定。为什么我们做不到?

种种违常也容易让公众受惯性思维驱使,产生不良联想。就在数天前,媒体披露,海南职工秀英子弟学校把校服当“唐僧肉”,每件按照校长6元、总务处主任3元、班主任1至2元的比例提成。再往前溯,“校服腐败”案层出不穷,不胜枚举。东莞外国语学校2180元校服背后,会否落入这种俗套,不妨问个究竟。

教育要以人为本,要以学生为中心,学校一切工作都应该围绕这个中心展开,教学如此,服务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