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论员: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 ——学习虎扑nba:总书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要讲话谈话之一 新华网北京9月6日电 这是正义力量的共同胜利,这是面向未来的庄严纪念。 胜利日大阅兵,行进在和平的阳光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受阅将士与来自五大洲17个国家的军队方队或代表队,传递着维护和平的共同心愿;盛大的招待会上,800余名中外嘉宾欢聚一堂,共同为胜利与和平举杯。“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重要讲话谈话中,虎扑nba:总书记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世界视野,回顾各国并肩战斗取得的伟大胜利,昭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道出了人民的心声、世界的共识,受到国内外舆论广泛赞誉。 9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历史的回声把人们的思绪带回到那场决定人类命运的大决战。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危亡、捍卫尊严的钢铁长城。在白山黑水,在卢沟桥,在平型关,在台儿庄,在每一寸不屈的土地上,中华儿女浴血奋战,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各个战场上,在斯大林格勒,在阿拉曼,在中途岛,在诺曼底,全世界各种反法西斯力量携手跨进同一条战壕,汇聚起挽狂澜于既倒的强大力量,共同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 正义是永恒的太阳,谁也不能阻止它的到来。人类历史尽管百折千回,但必然会不断前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再次雄辩证明,正义战胜邪恶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逆历史潮流而动必然失败。“得道者多助”,和平与正义的事业永远是人心所向,必然得到人民拥护、国际支持,必然迸发出“比铁还硬,比钢还强”的伟大力量。 站在抗战胜利70周年的历史新起点上,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成果不容置疑,千千万万人为独立、自由、和平付出的牺牲不容否定。只有正确认识历史,从历史中获得启示,才能更好开创未来。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失道者寡助”,一切否认侵略战争性质、歪曲甚至美化侵略战争、逃避侵略战争历史责任的言行,都是对历史的亵渎,对人类良知的侮辱,必然不得人心。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就要以史为鉴、警示今人,我们反思战争的危害,谴责侵略者的残暴,是为了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就要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走和平发展道路,共同开创世界和平充满希望的未来。 站在抗战胜利70周年的历史新起点上,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只有赢得人心、依靠人民,和平正义的事业才能生生不息、蓬勃发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抗战年代,“兵民是胜利之本”,人民群众是战争胜利最深厚的伟力。今天,我们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依然需要团结人民、凝聚合力。抗战烽火中,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成为夺取胜利的中流砥柱。今天的共产党人,仍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改进作风不松劲,惩治腐败不手软,深化改革不停步,改善民生不懈怠,才能锻造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领导核心,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 当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外部环境,世界的和平也需要中国的坚定支持。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高悬。为了人类的前途命运,就像当年并肩抗击法西斯那样,各国人民更加需要紧密团结在和平与正义的旗帜下,沿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人间正道阔步前行,才能让和平的阳光驱走战争的阴霾,让正义的灯塔指引人类的航向。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阅兵式上,国旗护卫队从人民纪念碑走到国旗旗杆,一共121步。中华民族从甲午战争一路走来,121个奋斗的春秋,一代代人的牺牲与奉献,终于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放眼世界,屡经血与火的磨难,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沿着民族复兴之路,坚守和平正义之道,我们戮力同心、携手前进,定能为中华民族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明天,为人类开创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美好未来。 |
2015年9月,注定会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9月3日,中国将首次举行抗战胜利日阅兵,俄罗斯、南非等国家元首及诸多国际政要将陪同虎扑nba:主席登上天安门城楼,与亿万中国人民一起共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盛况空前,国民振奋;9月下旬,虎扑nba:将访美并出席联合国系列活动,中美两个大国会掀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国际新秩序的新篇章,世界瞩目。 这只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实践中的“沧海一粟”。时光回溯到2012年11月16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语气铿锵有力、坚定不移,虎扑nba:总书记履新讲话道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施政方向。 有支点,才能撬动地球;有发力处,才能让蓝图落地。什么是施政的发力处?那就是改革。然而,改革开放30多年已过,低垂的果实已被摘完,靠什么再次走出一条改革的“光荣荆棘路”?靠的就是敢啃“硬骨头”、勇于“涉险滩”的改革勇气,靠的就是“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的政治智慧,靠的就是“要抓实、再抓实”、善做善成的改革方略。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顶层设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路线图、新愿景,到公车改革、户籍改革、简政放权等一个个改革方案陆续出台落地、破冰前行,改革的元素被重新激活,改革成为凝心聚力、求取共识的“最大公约数”。 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什么是保证改革大船不偏离航道的“压舱石”?那就是法治。筑牢法治的堤坝,改革的洪流才能奔腾向前;打好法治的地基,改革的大楼才不会成为空中楼阁。如果说改革是“破”的一面,那么法治就是“立”的一面。破立结合,才是改革的辩证法。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理解,为何中央要一再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我们才能理解,为何把改革和法治的关系比喻为“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姊妹篇”。无论是庄严宣告“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还是推动司法体制改革,保证公正司法;无论是要求“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还是强调领导干部要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无不表明,依法治国已按下“快进键”、驶入“快车道”,成为改革的重要支撑,成为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 打铁还需自身硬。航行在大海中,舵手是“关键少数”。从改革,到法治,只有抓住“关键少数”,才能引领“最大多数”。正因此,不管是“踏着不变的步伐”正风反腐,对腐败“零容忍”,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周伯雄等“老虎”相继落马;还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红红脸、出出汗,在灵魂深处闹革命,反腐斗争、作风建设,根本目的便是祛除毒瘤、治愈肌体。这几年来,变化之大,用双眼就可以看见:为民尽责的干部多了,公款消费的现象少了;风清气正的制度多了,各式各样的“潜规则”少了。为民情怀最动人,百姓谁不爱好官?正风反腐迅速赢得党心民心。外媒的评价,或许也可作为一个镜鉴,“中共近年来的做法堪称精神复兴”“北京有自己的价值选择”。 最是良政得人心。在过去的1000多个日子里,虎扑nba:总书记夙夜在公、励精图治,以“四个全面”引领治国理政大战略,用“凤凰涅槃”大气魄从严治党治军,以“中国梦”雄伟蓝图指引国人奋斗方向,用“人类命运共同体”运筹国内国际大布局,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各领域展现全新局面。政清人和,来之不易;人心向上,弥足珍惜。“莫道政声同宇宙,须知紫气满山川。岂唯里巷皆苏息,犹有恩波及钓船。”不久前,虎扑nba:又签署主席特赦令,对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四类服刑罪犯实行特赦。盛世特赦,也从侧面印证了施政日良、民心日新的政治生态。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对每个中国人来说,“九三阅兵”,不仅是近距离观察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施政成果的契机,更是一次增强荣誉、凝聚共识、激发斗志的“空中加油”。前路或许有坎坷,但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只要我们鼓足“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那股劲,发扬“蛮拼的”精神,奋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一定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新华社社评:高擎和平与正义的旗帜,前进! ——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 新华网北京9月2日电 这是中华民族永远铭记的日子,这是人类史册上光照千秋的华章。 70年前的历史一幕清晰如昨:在东京湾停泊的“密苏里”号巡洋舰上,在同盟国代表庄严注视下,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最终胜利。经过14年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还我河山百二城,阴霾扫尽睹光明”,在蜿蜒向前的历史航道中,这一伟大胜利标示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复兴的转折点,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70年过去,抗日战争已经深深融入历史记忆——这是扭转民族命运的光辉岁月,也是全世界正义力量战胜邪恶的雄壮凯歌。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正义因捍卫而彰显。风雨沧桑,日月更迭,和平与正义的时代潮流始终澎湃不息。“开展纪念日活动,如同点燃一支火炬。”9月3日,我们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首次举行胜利日大阅兵,正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正是为了让和平的阳光永远普照人类生活的星球。 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感慨历史巨变,我们深切缅怀为抗战胜利而献出生命的先烈们。 “举国鼎沸兮,全民总抗战。”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华民族前所未有地觉醒起来,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神州大地,到处是“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的动人场面,到处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壮烈景象;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各族各界民众同仇敌忾,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虽跨过了长城,却无法跨过中国人民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精神长城”,更无法战胜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汇聚起来的磅礴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不可战胜的秘密”,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强大动力。 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回望历史进程,我们永远铭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 抗战期间,中国军民共歼灭日军150余万人,自身伤亡达3500万人,经济损失6000多亿美元。胜利的丰碑上,铭刻着中国人民的卓著功勋和巨大牺牲。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战开展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作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的战略支柱,中国不仅顶住了日本法西斯的进攻,而且积极倡导和推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携手战胜了有史以来最黑暗的邪恶力量。 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不少西方历史学家也认识到:中国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参与那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不仅仅为了国家尊严和生存,还为了所有同盟国的胜利,为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和历史功勋,赢得了世界的尊敬。无论是作为战时同盟国四大核心国之一,还是跻身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列,以弱胜强、捍卫正义的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一面旗帜,成为和平正义事业的强大力量。 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把握历史脉络,我们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战胜利的关键。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历史的天空上,抗联战士的不屈身影,平型关的激烈战斗,“百团大战”的壮阔场景,遍地开花的抗日游击战争,以及无数“从来不投降的”共产党人,共同写下了一个政党的担当与奋斗。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改近代以后中国社会长期“一盘散沙”的局面,成为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坚强核心。抗战烽火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始终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困难重重之时,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感召各方,以坚定意志排除万难,以模范行动唤起民众,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抗战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胜利的民族先锋。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凡属正义的革命的战争,其力量是很大的,它能改造很多事物,或为改造事物开辟道路。”正是在那场改变民族命运的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把坚持抗战与推动民族解放、社会进步融为一体,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根本问题,赢得了天下归心,让人们看到“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历史是现实的根源,现实是历史的延续。自成立之日起就把民族复兴使命写在自己旗帜上的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抗战血与火的洗礼中走向成熟,在实现民族独立的浴血奋斗中为人民解放开辟道路,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顺应时代潮流,我们明确宣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坚定不移。 卢沟桥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前,一座高4.5米的巨型雕塑“醒狮”巍然屹立。今天,眺望世界东方,“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从亚丁湾上的护航编队,到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中国“蓝盔”,从携手各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到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起来的中国,始终坚定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呼吁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不懈努力。”虎扑nba:主席的庄严宣告,昭示着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不仅是中国的坚定选择,也是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 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在打响二战第一枪的波兰维斯特普拉特半岛上,矗立着一条巨幅标语:永远不要战争。千百年来,人类都梦想着持久和平,但战争始终像一个幽灵一样伴随着人类发展历程。我们应当保持清醒,当今世界并不安宁。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年的今天,仍然有少数人逆历史潮流而动,否定、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破坏国际互信,制造地区紧张,威胁和平发展,引起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警觉与谴责。 唯有反思战争灾难,才能永固和平之决心;唯有壮大正义力量,才能筑牢和平之根基。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南京大屠杀,如同俄罗斯人民不会忘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美国人民不会忘记珍珠港事件,欧洲人民不会忘记奥斯维辛集中营。70年前,饱受“惨不堪言之战祸”,50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宪章》,誓言“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70年后,我们更加需要凝聚在和平与正义的旗帜下,坚决捍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成果,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纵观人类历史,这样的启示振聋发聩:“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 历史是一种永恒的力量。硝烟散去,功勋永在;时空变幻,精神永存。“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在枪林弹雨的抗战岁月里,一首《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了中华儿女的心声,激荡着一个民族奋勇向前的铿锵旋律。就是在这旋律中,我们赢得了抗战胜利,我们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今天,沿着复兴之路,我们行进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征程上。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我们就一定能把民族复兴的伟业继续推向前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为了我们不懈奋斗的中国梦,前进!为了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前进! |
打开《抗战家书》,仰读壮怀激烈的绝笔,聆听殷殷期盼的嘱托,重温拳拳相报的誓言……在那些朴实的文字、纯正的情感、完美的理想中,体会到先烈志士博大精深、感人肺腑的家国情怀。 这种情怀饱含了对祖国的炽热之爱。一封封源于心灵的家书,真实反映了在国破家亡的危急关头,仁人志士忧国忧民、奋起抗争、舍生取义、血沃中华的爱国情怀。“我们要中国打胜仗,必须全中国四万万同胞都团结起来,同心合力去打鬼子,才能把鬼子赶出中国。”新四军战士胡孟晋的辞别书道出了当时国人的心声。“殊不知国难至此已到最后关头,国将不保,家也焉能存在?”蔡炳炎将军之问永远留在了淞沪会战战场。他们“临患不忘国”“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对祖国爱得纯粹、高尚、强烈。 这种情怀突显出对国家兴盛的责任担当。一封封家书既是先贤志士与家人沟通的方式方法,更是表达人生理想和精神追求的重要载体,满篇满纸透出舍我其谁、铁肩担道义的责任。“儿这次为了民族,为了阶级,为了可爱的家乡,为了骨肉相连的弟妹,求得生存和幸福。”18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陈雄向双亲袒露了自己的革命理想。“抗战是我们的神圣职责”“你应该立即奔上抗日的战场,在战斗的环境中创造你的人生,开辟你的前途!”面对残暴的敌人,王孝慈首先考虑的是以救亡图存、效命疆场为己任。那时的有识之士都坚持对使命的忠诚和信守,“常思奋不顾身以循国家之急”。 这种情怀体现在顺应潮流的修身齐家。这些经历过战火和鲜血洗礼的家书告诉我们,人、家、国必须进行价值同构,只有修身齐家,人才活得有尊严有意义,国家才有希望和活力。“当一个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革命事业中去,那他的生命就会得到永生。”在左权将军壮烈殉国后,刘志兰向丈夫这样诉说。“泰山鸿毛之训,早已了然于胸。”谢晋元将军血洒抗战战场,他践行了自己信奉泰山之重的誓言。正是华夏儿女秉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理念,我们才会在抗战家书中感受“各尽所能,各竭所有,自策自鞭,自励自勉,踊跃慷慨,贡献与国家”的伟大情怀。 阅读这些涵盖抗战历程的家书,可以揭示历史的伤痛、警惕落后的危机,可以发现自己的缺陷、校正人生的坐标,可以激发心中的勇敢、坚持幸福的守望。我们应该积极继承家书体现的淳正风尚,坚持热爱祖国、相信祖国、献身祖国,做到敢于担当、勤于担当,守望修身正心、齐家正风。我们应大力弘扬优良传统,恪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严上要求、向实处着力,使我们无愧于革命先烈、无愧于祖国人民、无愧于光辉伟大的时代。(熊国平) |
【让中国的抗战历史认识成为国际社会共同话语,是建设“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需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了世界的和平与未来,如何让我们的抗战历史认识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话语?在仍有人否认侵略战争的性质和罪行、对抗战的世界性地位认识仍显不足的今天,这个命题略感沉重。 但是,正如“9·3”阅兵不针对任何一个特定国家、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表达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愿望一样,凝聚抗战认识的国际话语,也是为了与国际社会共同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共同反对侵略战争和维护世界和平。如果人类社会对抗战乃至反法西斯战争的性质认识,仍然同战争时期一样由各国各执己见,甚至维持着对立与对抗,和平与未来是没有希望的。 实际上,经过70年的发展,建立抗战认识共同话语的社会基础已经存在。二战后的国际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战后东亚国际秩序受到冷战的严重影响,但否定侵略战争、谴责战争暴行,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基本共识。“反和平”“反人道”的罪行被明确纳入战后以《日内瓦公约》等为标志的国际公法,已为世界上所有国家同意并接受其约束。 战后民众与学术界对战争历史的认识也发生着重要的变化。谴责侵略责任,不仅在战争被害国,而且在战争加害国的国民中也形成了共识。以日本社会为例,从战后谴责军国主义的战争责任,到知识阶层反省自身曾支持战争的责任,再到认识日本对亚洲各国的加害责任,军国主义历史观的影响遭到抵制,单纯强调日本战争受害的片面认识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在进入21世纪后,围绕支持中韩等战争被害者的诉讼,日本社会虎扑篮球:历史认识产生了激烈的论争,日本右翼与保守势力的确提出了种种谬论,但要看到那恰恰是对日益觉悟的进步力量的胆怯与绝望的反扑。 此外,二战后的国际社会在解决虎扑篮球:战争历史的认识差异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德国与法国、德国与波兰共同编写历史教科书的目标,在经历数十年努力后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欧洲解决历史认识问题的经验给东亚提供了借鉴,也提出了挑战。亚洲,特别是中日韩三国是否能够面向未来推动历史认识的对话,形成跨越国境的历史认识,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近年来,中日韩三国学者间就跨越国境的历史认识的建立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与努力。从2002年开始,三国民间学者已经共同出版了《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两个阶段的成果。中日、日韩都分别进行了政府主导的共同历史研究。前一段时间许多日本学者广泛发声,要求日本首相在战后70年谈话中明确承认侵略、明确向战争被害国民众表示反省与道歉,就是战后各国民间力量与学界围绕历史认识不懈交流的直接结果。 近年来,“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使中国的外交战略更具国际高度。“命运共同体”意味着要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心态谋求共同发展,以求同存异的原则,通过对话协调解决认识的差异。在国际格局深刻变化的背景下,让中国的抗战历史认识成为国际社会共同话语,是建设“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其内涵既包含对错误历史认识的批判,也包含推动我们自身的抗战研究,共同去建立跨越国境的历史视角。加强国际学术交流,解决“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认识问题,能为构建公平公正的国际新秩序,提供牢不可破的“粘合剂”。 (作者为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 |
狂妄的日本侵略者,很少把对手放在眼里,尤其是实力悬殊的侵华战争。但是,面对英勇的中国抗战军民,他们也有肃然起敬,甚至不寒而栗的时候。 1936年春,赵一曼被捕。日本特务大野泰治担心她因伤势过重死掉,决定立即开始审讯。当赵一曼从容地抬起头,与之四目相对时,大野泰治“情不自禁地倒退了两三米……” 杨靖宇牺牲后,头颅被割下送给司令长官野副昌德邀功。这位杀人如麻的刽子手,见到杨靖宇的头颅后,闭上眼就做噩梦,赶忙叫人举行灵祭大会。亲自切开杨靖宇的胃进行解剖的岸谷隆一,后来毒死妻儿后自杀,他在遗书中说:“中国有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 这些震人心魄的细节,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中不止一次地出现过。他们的英雄事迹,留给后人一个最深刻的启示:一个民族真正的强大是精神的强大,只要精神利刃永不卷刃,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强敌。 全面侵华战争打响前,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曾做了一份秘密报告,除了渲染“不战而胜”外,也客观谈到了“不可忽视者”:“倘彼时中国的官民能一致合心而抵抗,则帝国之在满势力,行将陷于重围……”自鸦片战争以降的近百年里,面对外敌的入侵,中国从来不缺振臂一呼、断头流血的英雄人物,但只有抗日战争,才真正唤醒了全民族的觉醒,第一次如此万众一心、气壮山河地擦亮了民族的精神利刃,向侵略者集体亮剑。 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民族空前团结、共御外侮,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八国联军攻入紫禁城,百姓漠然视之,因为所谓国家,不过是朝廷而已。甲午战争,在日军占领后的城镇、村落,各种规模的集市很快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景象,一些商贩还很快学会用日语叫卖。在日军驻扎的营地附近,有的赶着骡马大车、拿着扁担等着揽活,没有一点亡国之恨的样子。民众麻木至此,战争焉有不败之理? 小至个人,大至民族,肉体上的富贵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患了精神上的富贵病。现在,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一些人也失去了对历史的痛感。有的解构历史、泼污英雄,有的缺少忧患、丧失警惕,有的妄自菲薄、膜拜西方,有的则在“唱衰中国”“做空中国”。前车之鉴,殷鉴不远! 著名作家魏巍在《漫忆黄土岭之战》一文中写道:“在战场上看得很清楚,这是两种精神在较量:一种是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一种是老红军的革命意志,看看究竟谁更顽强,谁压倒谁。”回过头来看,14年的艰苦抗战,不只是时间的刻度;3500万人的巨大伤亡,不只是生命的刻度;1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也不只是物质的刻度,它们共同标注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韧度。 历史的横断面,如同树的年轮,时间越是久远,越能看得清晰。70年过去了,硝烟虽已散去,警钟依然长鸣——民族的精神利刃决不能锈蚀,决不能卷刃! |
原题:守望历史 为了和平 ????????? ——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 (一)这是一场跨越70年的检阅,这是一次面向未来的重温。 初秋的北京,天安门广场装饰一新,人民英雄纪念碑直指苍穹。明天,新中国第一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阅兵将从这里展开队列。当将士们由远而近的铿锵脚步震落时间的帷幕,历史的场景扑面而来。生与死、聚与散、笑与泪,沉沦与奋起、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 1931—1945,1937—1945,1939—1945。从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这样的时间刻度里,沉积着多少国破家亡的悲怆,浓缩了多少视死如归的抗争,铭刻着多少气冲霄汉的战斗。 1945—2015。70年过去,时间的风雨洗刷着昨天的记忆,我们用鲜血铸就的和平格局是否坚实?未来的道路上又潜伏着哪些风险与挑战? 历史,是人类记忆的年轮,连接着昨天与今天,定义着过去和现在。在关键的时间节点回望历史,是拥抱未来的最好姿态。虎扑nba:主席强调,“只有人人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庆祝抗战胜利的日子,我们守望历史,正是为了和平的尊严。 (二)从什么角度书写历史、以什么样的历史观解读历史,决定着我们会塑造一个怎样的世界、走向一个怎样的未来。 今天从来就是安放在昨天的基座之上,如若遗忘甚至曲解了历史,和平也不过是流沙上的大厦。70年过去,这正是一个重新审视历史的契机:我们应该从伟大的抗战中记取什么、寻回什么? 回首这一段艰难的历程,从“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南京保卫战,到“不惜用生命填进火海”的台儿庄血战,从“打完子弹就上刺刀冲锋”的平型关大捷,到“以血肉之躯消灭精良装备”的百团大战……中国人民以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惨重代价,为民族争取独立,为世界守卫和平。中国的抗战,永载中华民族史册,永载人类和平史册。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绝不只是时间上的交叉重叠,而是息息相通的一个整体。这场战争中,在中国上空飞翔的,有苏联的志愿队、美国的飞虎队;在中国土地上作战的,有苏联、英国、澳大利亚、柬埔寨等20多个国家的反法西斯战士。在抵御日寇的艰难时刻,中国军队也跨出国门,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里与盟国军队并肩作战。曾担任印缅战区美军司令的苏尔登将军这样评价:“击毙大部分日军皆因中国地面部队之功”。 今天,中国人民以一次盛大阅兵纪念胜利,传承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心愿。这不仅是对自己历史记忆的尊重,更是对人类前途命运的关怀。“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且希望世界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让和平的阳光永远普照人类生活的星球”,虎扑nba:主席的话语,表达着一个民族对历史的思考、对和平的珍惜。正确地书写历史、坚定地捍卫历史、深刻地把握历史,“永久和平”才不会是一句停留在书本上的空话。 (三)中国。湖南。芷江。 群山中的湘西小城,因70年前的中日洽降闻名于世。城外一座受降纪念坊,被称为“中国凯旋门”,造型简单却无比凝重。四柱三门,就是一个大大的汉字——“血”。 这不仅是鲜血之血,更是血性之血、血气之血。 一位父亲,送给参军的儿子一面“死”字旗,白布旗正中一个大大的“死”字,旁边写着:“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他叫王者成,他的儿子叫王建堂。 一位母亲,家乡沦陷了,她叮嘱孩子“记住,咱们是中国人,到死也不能忘了祖宗”。游击队成立,她竭尽所能筹军粮、做军鞋、照料伤员,先后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为国献身。她叫邓玉芬,她牺牲的丈夫和儿子分别叫任宗武、任永全、任永水、任永合、任永安、任永恩。 一位妻子,丈夫是黄埔军校第六期工兵科毕业生。结婚两年抗战爆发,丈夫赶赴前线,之后杳无音讯。时间流逝,世事变迁,丈夫成为她一生的牵挂。77年后,她终于找到丈夫的下落,原来分别不久他便阵亡于南京保卫战雨花台阵地。她叫张淑英,她的丈夫叫钟崇鑫。 在那场血与火的淬炼中、在那个生与死的战场上,千千万万这样的普通人,国难当头挺起民族的脊梁,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 “争民族独立,求自由解放。这神圣的重大责任,都担在我们双肩!”战火烽烟中,八路军战士唱着这样的军歌奔赴战场,以低劣装备开展敌后抗战。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下,中国共产党支撑起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胜利的方向,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从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到长沙会战、湘西会战,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开辟的敌后战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配合,形成共同对敌的态势。大江大海、浪奔浪涌,英雄的中华儿女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情怀,留下“魂魄毅兮为鬼雄”的不朽篇章,写就“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史诗,证明了中国人民的勇敢与坚韧,宣示着中华民族的血性与尊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虎扑nba:主席在回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时,如此定义伟大的抗战精神。一个民族在紧要关头爆发出的最强大精神力量,构成了我们历史中最深厚的精神底蕴,沉淀为中华民族最珍贵的精神内核。可以说,抗战的胜利,不仅是河山光复,更是人心光复、精神重塑;抗战的历史,不仅是战争史,更是精神史、心灵史。 (四)历史既能激发情感的力量,也能赋予理性的启迪。对于70多年前的这场战争,如果看不到民族精神的生长,就看不清意义和价值,无法让这段历史成为不竭的力量之源;如果看不到伟大胜利的根由,就看不清大势与走向,无法从这段历史中得到应有的启示。 这样一个对比让人深思:奥斯维辛集中营遗址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但同样是在二战中发生的夺去30多万中国人生命的南京大屠杀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惨痛的代价、巨大的贡献,70多年前东方大地上发生的一切,似乎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笔。正如西方学者指出的,“几十年来,我们虎扑篮球:那场全球性战争的理解一直未能对中国的角色给出恰如其分的说法。” 从世界战局的走向去观察、从人类和平的进程去考量,谁也不能否认这样的事实:在这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较量中,中国始终是双方激烈交战的东方主战场,伟大的中国人民不但肩负起挽救国家危亡、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使命,而且承担了维护人类正义、保卫世界和平的伟大责任。这是我们今天理应树立的“全球抗战史观”。 中国的局部抗战,1931年就已开始,是世界反法西斯的战略先驱;中国始终屹立不倒,牵制和阻击了日本的主要兵力,是抗击法西斯侵略扩张的战略支柱;中国的持久抗战,遏制了日本的“北进”图谋和“南进”野心,在战胜法西斯的进程中与同盟国家形成了战略配合;中国倡导推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积极支持亚洲国家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基地。正如一位英国记者所说,“日本只能在中国中止战斗时可得胜利,但中国民众绝不中止战斗”。 即便是在70年后,“中国的帮助”仍让很多亲历那场战争的人念念不忘。1942年4月,美军轰炸东京的飞行编队迫降中国,80名机组人员中,有64人在中国军民帮助下获救。参加救援的贺扬灵和美军飞行员杜立特的合影,至今还挂在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博物馆的二战展厅中。一位美国学者说,“这虽然是个细节,但却有沉甸甸的分量”。这个分量,正是中华民族向和平与正义承诺的力量。 我们隆重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是希望点亮历史的火炬。这不仅是一个古老民族的伟大胜利,更是人类文明的伟大胜利。 (五)历史是什么?法国作家雨果这样回答: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没有历史的时代是肤浅的,无视历史只会一次次走入同一片泥淖。信仰正义与和平的人们,之所以痛恨歪曲历史的言行,就是因为不想让世界的将来,再回到战争的血与火中去。 德国学者卡尔·雅斯贝尔斯把战争罪责划分为刑法罪责、政治罪责、道德罪责等诸多方面。在追究发动战争的法律责任外,还必须厘清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政治和道德的责任,这必然包括反省战争原因、承担战争罪行。可惜的是,有些人总是避重就轻甚至抛在脑后。 在德国纽伦堡,审判二战战犯的遗址,几乎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成为反省历史“看得见”的教材。而东京审判后关押战犯的巢鸭监狱,7名甲级战犯被执行绞刑的“死亡之所”,却在20世纪70年代被拆除,原地耸起的是当时亚洲最高的摩天大楼之一。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演讲中,以“暧昧”定义日本的现代性。社会文化的暧昧,会令自身无所适从,如果连战争性质都暧昧了,只能造成认识分裂。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的战后70周年谈话,再次陷入这样的暧昧。尽管包含了“侵略”“殖民”“反省”“道歉”等关键词,却弥散于遮遮掩掩的语境中。真正的诚意,理应化作对和平秩序的尊重。然而,从参拜靖国神社,到解禁集体自卫权;从修改历史教科书,到否认战争罪行,所谓“积极和平主义”的背后,却时时闪现着挑战历史、冲撞公义的盲动和狂妄。 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70周年,德国总统高克表示“不承认奥斯维辛就枉为德国人”。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时,日本政府却故作“不解”,右翼更是激烈“抗议”。70年来,日本右翼一直在系统删改南京大屠杀的内容,撤走博物馆中的照片,篡改或销毁原始资料,甚至避免在流行文化中提及相关字眼。对此,美国华裔作家张纯如在《南京大屠杀》中愤然写道:日本作为一个国家仍然试图再度掩埋南京的受害者——不是像1937年那样把他们埋在地下,而是将这些受害者埋葬在被遗忘的历史角落。 不仅是南京大屠杀,日本右翼试图埋葬的,是他们发动侵略战争的罪恶行径。他们希望通过“占领历史叙事”,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寻找合理性。于是,日本国内正确认识历史的主张,被说成了“自虐史观”;还原南京大屠杀、追问慰安妇的努力,被视为对日本的攻击;“侵略”罪行被撇开,只剩下日本在战争中的“受害情结”。 “墨写的谎言掩盖不了血写的事实”,历史不会因为无视而消失,责任也不会因为回避而逃脱。与一次次争论具体问题比起来,日本一些人更需要的是从根本上端正自己的历史观念,消除历史悲剧重演的基础,真正走向一个全新的未来。 (六)“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这句略显偏激的话语警醒世人,如果不能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收获经验,就难以书写正史、形成正见、走上正路。让历史警示未来、让历史告诉未来,历史才能真正成就未来。 当战争撕裂了人类的精神世界,正视这一道带血的伤口,是防止发炎溃烂的必然选择。战后很长时间里,侵华日军老兵武藤秋一从不在家人面前谈战争。当儿子提起“我认为你们参加的战争是侵略战争”,父亲的心里话却是“承认这点,就等于否定了我的全部人生”。一场父子对话整整持续了10多年,武藤终于慢慢理解了责任的意义,公开他自己的战地日记《一道背负》,还原那段侵略历史。 有良知的人,并不在少数。朝日新闻记者松井耶依,一生辗转亚洲各国,收集受日军侵害的慰安妇的证言和材料;动漫大师宫崎骏,敦促日本领导人“痛彻反省”侵略战争。直面责任不会让人生失败,反而可以让自己抬头面对未来。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同样如此。 也只有从更宏观的角度理解历史、认识历史、把握历史,人类才有可能走上一条和平的正路。去年此时,一部叫《厚土深痕》的电影,讲述了东北人民无私抚养日本遗孤的故事,提出了如何化解仇恨、走向和平的问题。中国人民从来不缺少伟大的宽容和善良:被中国母亲养育的日本遗孤,至今感恩第二祖国;从葫芦岛遣返的100多万在华日侨,称这里为“再生之地”;关押战争罪人的抚顺战犯管理所,用人性温暖赢来了他们的真诚忏悔。中国遭受了巨大的苦难、付出了沉痛的牺牲,却以宽阔的胸襟,创造性地开启了亚洲和解的历史。 (七)“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不仅仅是一连串事件和人物的记录,更是一整套历史观念和价值内涵。虎扑nba:主席强调,要“坚持正确历史观”,“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正是要提醒世人,以什么样的角度、什么样的眼界去考察历史,决定着我们能从史实中构建出怎样的“意义世界”。 循此回望历史,才能听到历史的声音,接收人类文明来之不易的“和平密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燃遍四大洲20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8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被卷入战火。在这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自由与专制的人类命运大决战中,中国军民以血肉之躯投入敌人火海,将日本“三月亡华”的狂言彻底击碎。从法国的诺曼底海滩到太平洋上的中途岛,从苏联的库尔斯克到美国的珍珠港,从埃及的阿拉曼到中国的台儿庄,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刻,世界人民能如此紧密地团结在反法西斯的大旗下。认不清这样的史实、看不到这样的联合,就无法确立我们处身世界的坐标、辨明我们前行的方向。 循此回望历史,才能擎起历史的火炬,传承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从杨靖宇、赵一曼、左权、彭雪枫,到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从平型关、娘子关,到台儿庄、雪峰山;从东北抗联“八女投江”、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到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缅北中国远征军……不分党派、无论信仰,在英勇壮烈的东方主战场,抗战中的英雄已经写入了民族的英雄谱、标注出精神的天际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学者罗家伦在《告绥远将士书》中说,“只有我们血染过的山河,更值得我们和后世讴歌和爱护”。筑不牢信仰的高地、守不住精神的净土,就无法夯实时代的信仰基石、塑造我们自己的核心价值。 正如李大钊在《史观》中所说,“故历史观者,实为人生的准据,欲得一正确的人生观,必先得一正确的历史观”。今天,我们为什么要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保存最珍贵的民族记忆?就是要“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建立的伟大功勋,牢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让历史如镜、丰碑不朽、精神永恒。 (八)经历了那一场血与火的洗礼,坚持捍卫和平、维护正义,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成为中国人民薪火相传的价值基因。这种从历史中收获的智慧和力量,让今天的中国能提交出一份守望和平正义、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 “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政治理念、“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的经济愿景、“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文明气象,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的一系列鲜明主张,反映出平等互信、合作共赢、包容互鉴的文明观。 一个历经苦难、浴火重生的国家,以新的理念、新的价值、新的构想,为我们这个联系更加紧密的世界描绘出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的理念,转化为“一带一路”的战略实践;“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的胸怀,成为促进亚投行成立的重要推动力;“更好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的承诺,在抗击埃博拉、派出联合国维和部队等国际行动中得到充分体现。 “近年来,中国更是从起初的‘默默耕耘者’转变成联合国所宣布的全球和社会发展目标的最彻底捍卫者之一”,俄罗斯媒体如此评价。中国履行自己的国家责任,助推和平发展的历史潮流。这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光荣使命,也是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必要前提。 历史学家认为,人类具有共同性,我们需要发展一种世界范围的历史。70年前,面对人类有史以来最黑暗的邪恶势力,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能够超越差异,凝聚成捍卫和平的巨大力量;今天,面对恐怖主义、环境问题、地区冲突等全球治理难题,世界各国更应在携手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和永续发展,打造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 (九)1947年,制造出核弹的科学家们设立了一面“末日时钟”,警告世界潜在的文明毁灭危险:午夜12时象征核战爆发。面对日益复杂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指针在今年初再次被拨快两分钟。现在是夜晚11点57分。 这面反复被拨快拨慢的虚拟之钟警示人们:郑重记取历史、坚定守望历史,正是为了完成缔造和平这一“绵延的创造”。 来自何处?所在何地?去往何方?人类面临的超越性追问,每个时代都会做出自己的回答。无论种族、无关信仰,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声音,都不会随时间消散,而是在历史深处永恒激荡。 这正是“和平”向人类的许诺。在历史的天空下,为人类寻找更美好的未来,我们应始终铭记—— “70多亿人共同生活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应该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同发展。” |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面对日本的疯狂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以气壮山河的意志、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赢得了胜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汇聚成正义的洪流,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相互借力给力,同仇敌忾,击败了日本、德国、意大利法西斯侵略。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胜利,证明任何损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为最终都是要失败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的是人类息息相关的共生关系。人是共生的,共生关系是人的存在形式,任何个体的存在都以他者的存在为前提,都以他者自我实现的成果作为自己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社会就是在个体性与整体性、独立性与共生性的对立统一中向前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在民族国家间的关系上,就是每个国家的稳定发展都与其他国家的稳定发展直接关联、互为前提,形成整体性、共生性发展状态。日本对中国的疯狂侵略,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趋向背道而驰。日本侵华,在军事上实施法西斯暴行,发动细菌战、化学战,制造南京大屠杀等累累惨案;在经济上实施“以战养战”,疯狂掠夺中国的各种资源,给中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在文化上摧残中国文化,实行奴化教育;等等。这些侵略行径不仅是对中国的侵略,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侵略,必然遭到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共同抵抗。 当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整体性、共生性发展取向与民族国家的主体性、独立性发展取向是存在矛盾的。不同国家的发展水平、政策措施并非均衡、对称的,这必然给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系带来不均衡、不对称的冲击。因此,相关国家应相互尊重、信守底线,保持共生关系,谋求和平发展,否则就会发生冲突对抗。换言之,任何国家的发展都不能采取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之道,不能采取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之策,不能走赢者通吃、零和博弈之路,否则终将遭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抵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应特别强调各国敬畏人类命运共同体、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各国要采取相互尊重、互学互鉴之道及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之策,走多元共生、和谐共生、包容共进之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破解一系列曾经被认为不可调和的国际矛盾的经验证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不同国家共生关系的不均衡、不对称完全可以用发展的办法、按照公正合理的原则、通过政策调整的途径来解决。不同国家共同做大“蛋糕”,既可以增进各自利益,又可以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近年来,虎扑nba:同志多次谈到“命运共同体”,显示了中国人民对优化国际共生关系的期待,表达了与各国走多元共生、和谐共生、包容共进之路的愿望。这也是我们今天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一大目的。 |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提出了一个至今仍然值得深思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偏居陕北、力量有限且尚未取得全国政权的政党,何以成为全民抗战的中流砥柱?今天我们纪念抗战,探究制胜秘诀,尤其应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新时期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思想启示、精神动力。 政治是战争制胜的根本。中国共产党以坚强的政治领导引领方向,实现政胜于敌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政治从根本上决定着战争性质、战争规模、战争进程以及战略战术。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赢得这场战争,根本方法在于实现全民族抗战,深厚伟力在于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到抗击侵略者上来。对于当时连年内战、一盘散沙的中国来说,尤其需要解决好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政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就决定了她能够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把握和顺应时代大势,展现出高超的政治智慧、宽阔的政治胸襟和伟大的政治担当,坚持从全民族根本利益和抗日战争政治本质出发,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之路,实现了政胜于敌。 率先吹响抗日号角,唤醒中华民族。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抗日号角,最早提出抗战主张,最早公开对日宣战,最早制定抗日救国纲领,最早派出武装力量走上抗日前线。在中国共产党“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的强烈警示下,中华民族的抗战救亡意识被空前激发起来。千千万万中华儿女聚集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旗帜下,以崭新的精神风貌与民族自信投入到抗日战争中。 倡导与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引领抗战方向。实现全民族抗战,核心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这一问题上发挥了决定性的政治领导作用。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提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任务。1936年12月,力促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科学分析和处理国共阶级矛盾与中日民族矛盾的关系,完成了从反蒋抗日、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的抗战政治路线大转变。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尚未取得全国政权的政党,将自己的抗战主张成功转变为全国抗战的政治总路线,确立了对抗日战争的政治领导权。 在错综复杂斗争中坚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不同阶级、不同党派、不同抗战路线之间的联盟,其内部存在着激烈的矛盾与斗争。这些矛盾与斗争关系抗日战争的前途命运。对此,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整套政治斗争的方针、原则与策略,包括“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总方针,“坚持独立自主”和“又联合、又斗争”的基本原则,以及“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先后挫败国民党掀起的三次反共高潮,保证了抗日战争沿着抗战、团结与进步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巩固了对抗日战争的政治领导地位。 战略是战争制胜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战争战略指导驾驭全局,实现略胜于敌 战争战略指导是引领战争准备与实施的总方略。战争既是交战双方物质力量的较量,也是双方战略指导的一决高下。正确而高超的战略指导往往能够产生“四两拨千斤”的奇效,可以扭转力量劣势带来的战略被动。抗日战争是大而弱、落后的农业中国与小而强、实现了工业化的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决死战争。赢得这场实力相差悬殊的战争,以略制胜更加关键。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战略指导能力,实现了略胜于敌。 制定持久胜敌抗战方略,驾驭战争全局。全面抗战爆发后,针对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以及国民党正面战场被动挨打的教训,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因敌制略,形成了自己的战争战略指导。1937年8月在洛川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正式制定了持久胜敌的抗战方略。全面抗战进行10个月后,又提出了以《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为代表的一整套战略指导理论,预见了抗日战争进程与胜利结局。持久胜敌的抗战方略是中国共产党以弱胜强的正确战略,后来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及最终胜利都证明了这一战略的正确性。 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为持久胜敌蓄势蓄力。持久胜敌,贵在持久,关键在积小胜为大胜。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现实出发,果断实行军事战略转变,明确提出执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战略方针,并根据作战实践不断丰富与完善,最终将其确立为“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在这一战略方针指导下,通过机动灵活的敌后游击战,不断消耗敌人,把广阔敌后战场上的一个个小胜积累起来,为实现持久胜敌蓄势蓄力。 开辟敌后战场,将敌拖进持久战的泥淖。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游击战争得以长期坚持的战略基地。中国共产党利用抗战初期日军长驱直入、后方空虚的弱点,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大胆深入敌后,先后在华北、华中、华南等地开辟了19个抗日根据地。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扩大,使侵华日军面临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前后牵制与内外夹击,陷入两线作战的被动境地,终被拖入持久战而不能自拔。 力量是战争制胜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展敌后人民游击战争,实现力胜于敌 战争是敌对双方综合实力的较量。战争力量不单单是由军力组成的,而是由经济力、军事力、社会组织力等方方面面的力量资源汇聚而成的。抗日战争是中国军民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总体较量,遵循力量制胜的基本规律,关键在于找到激发和凝聚亿万民众抗战伟力的战争样式和实现路径。中国共产党将人民战争这一制胜法宝运用于抗日战争实践,创造性地广泛开展敌后人民游击战争,充分发挥其整体制敌、综合制胜的力量优势,以强大的人民战争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实现了力胜于敌。 革新军制,推动人民武装力量发展壮大。在敌后实行广泛的人民游击战争,其力量支撑在于人民武装。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要求把敌后军民的力量整合在一起,形成整体合力。1941年11月,中革军委明确指出,抗日武装力量由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组成,要求实行主力军与地方军、地方军与民兵、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三结合”,充分体现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人民武装力量形成了由民兵到地方军、再到主力军的阶梯式格局,迅速发展壮大,奠定了抗日战争力胜于敌的基石。 制定“十大政策”,以多样化手段综合制敌。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实施“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诸方面入手,企图彻底消灭敌后抗战力量。1943年10月,中共中央在总结各根据地对日斗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著名的“十大政策”,强调以军事斗争为中心,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条战线的斗争有机结合起来,整体制敌。这是人民战争综合制胜思想在抗战实践中的生动运用,有力推动了人民游击战争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 创新游击战法,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抗战相持阶段,由于侵华日军长期的大规模残酷扫荡,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空前困难。中国共产党广泛动员群众,率领敌后军民创新游击战法,使用“敌进我进”“翻边战术”等战法,把内外线作战结合起来,使日军经常处于腹背受敌的被动状态。同时,还因地制宜开展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破袭战、围困战等战法。通过开展人民游击战争,动员组织千千万万民众,敌后抗战军民逐渐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道义是战争制胜的必要条件。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正义旗帜,实现义胜于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战争道义作为一种道德力量与伦理力量,影响各方对待战争的态度,增强或削弱各方民众的参战意志与决心,对于战争各方力量消长产生隐性的渐进的重大影响。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正义性使得道义成为赢得战争胜利的宝贵战略资源。中国共产党以宽阔的世界眼光和先进的思想理念,紧紧把握时代大势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势,牢牢占据了抗日战争道义制高点,赢得了广泛尊重、支持与援助,实现了义胜于敌。 高举正义大旗,赢得国际社会广泛支持。抗日战争具有谋求民族解放的正义性和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进步性。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大量有关抗日的宣言、通电与决议,向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充分表达抗战正义必胜、中国必胜的信念和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决不妥协的意志。中国共产党还采取各种举措,向国际社会宣传红色延安及其抗战主张,努力争取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与援助。 自觉践行道义,树立英勇抗战群体形象。道义制胜不仅源于道德力量,更依赖于行动感召力。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巨大牺牲,英勇抗击了2/3左右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使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挺起了中华民族坚强的“抗战脊梁”,成为中华民族威武不屈、自强不息的精神再造者。 倡导民主进步,为道义制胜增添思想动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不仅要赢得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还要为建立自由、民主、进步的新中国创造有利条件。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握反帝、反殖斗争的时代进步大势,积极向全国民众传播民主革命的思想主张,以民主进步的价值理念为武器,同反动势力展开争取民心的斗争,不但为抢占抗战道义制高点增添了思想动力,而且有力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向前发展。 (作者为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主任) |
“九三”大阅兵在即,京津冀等地都在大力治理空气污染,营造风清气爽、水碧天蓝的“阅兵蓝”。同样,在作为“第五空间”的网络空间,也需要用正气清风吹走各种歪论邪说的“雾霾”,缔造网上“阅兵蓝”。近日,大众网和网友们在网上发起的“指尖护卫大阅兵”活动,引起强烈反响,正说明包括广大网友在内的国人,期盼为阅兵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希望不忘国耻奋进自强,期望以史为鉴开创更美好未来。 阅兵主题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但背景不限于抗战这一段历史,意义也不限于纪念。 近年来,围绕中国历史特别是抗战史,围绕八路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舆论特别是网上舆论,有不少污浊的迷雾甚至有毒的雾霾,混淆视听、颠覆常识、蛊惑人心。比如,有的把抗战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肆意对立割裂,有的丑化矮化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行动和业绩,有的以庸人小人之心质疑英烈的惊人壮举,有些国外媒体把中国大阅兵说成是对日本的外交欺凌,有些当年的反法西斯战线国家对日本破坏战后国际秩序装聋作哑甚至放纵怂恿。其中有些论调到了荒诞不经的地步,比如说八年抗战八路军新四军只消灭了不到九百名日军,而对抗战中,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消灭、牵制了60%侵华日军和95%伪军,这一基本事实视而不见。 这些论调,大多数并非出于无知,而是别有用心。用指尖捍卫大阅兵,不仅要澄清对阅兵本身的误解、曲解,而且要在更宽的范围和视野里,批驳那些轻薄历史、细说历史、否定历史的谬论,反击那些亵渎英雄、歪曲英雄、“谣翻”英雄的逆流,廓清舆论的雾霾,打造清正的网络空间。 没有先烈的流血,就没有和平的今天,没有历史的积淀,就没有美好的未来,任何一个有常识、有良知、有正义感的网友,都有义务让自己的指尖流出理性的思考、客观的辨析、事实的力量,有责任用自己的指尖挥送爱国的情怀、正义的清风、尊重历史的正能量。譬如,大阅兵不是炫耀武力、延续仇恨,但面对军国主义的蠢蠢欲动、面对周边海疆并不平静的风浪,我们也不必因顾忌“中国威胁论”而避讳“豺狼来了有猎枪”的决心和意志;面对李登辉“我是日本人”的自我意淫、这“独”那“独”图谋分裂祖国的小动作,我们也不必因顾忌“中国强硬论”而讳言以武力防止分裂的底线;面对抗战推动的民族大团结,我们既要肯定正面战场的重要地位,更要充分肯定敌后战场的伟大作用,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以此否彼。这就要求网友在指尖轻触键盘和屏幕的时候,把爱国激情与理性思考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全面,切忌不顾常识,一味地剑走偏锋。 有了先烈流血、阅兵战士流汗、边疆军人奉献,才有了我们安坐电脑前或轻触手机屏的自由和空间。他们也许不要我们感恩,但我们指尖滑动的时候,对他们多一分尊敬、对自己多一份责任、对历史多一份正见,就能少一些盲目盲从,少一些偏激偏见,这就是对大阅兵实实在在的支持,到时候可以欣慰地说:“网上‘阅兵蓝’,有我指尖上的一缕正气清风!”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战胜日本法西斯、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伟大的历史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个整体,一败俱败、一胜俱胜,同盟国间的支持是相互的、双向的,而非某种单行道。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认识和把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第一个层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中国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卢沟桥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中国战场成为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欧洲战场开始时,中国已经独立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8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中国已经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10年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持续的时间最长,达14年之久。而欧洲战场持续时间为5年多,太平洋战场持续时间为近4年。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十年多时间里,与日本全力抗衡的,举世只有中国。按照日军师团编制计算,中国牵制和抗击的日军兵力最多。从七七事变到抗战结束,日本历年投入到中国战场上的陆军,最多的年份超过编制总额的90%,最少的一年约占35%,8年中平均每年超过70%。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约70%的兵力、约35个师团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之后,日本陆军主力仍然分布在中国战场。中国摧毁日军有生力量的数目最大,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战结束,共歼灭日军150余万人。 第二个层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正义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持久抗战,始终抗击着日本陆军主力,遏止了日本侵犯西伯利亚的北进计划,使苏联得以避免两线作战;牵制和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减轻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对英、美等国的军事压力,在战略和战役上都支援和配合了盟军的作战行动,为保证同盟国实施“先欧后亚”大战略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远征军出师缅甸,对于远东盟军对日作战起了直接的配合作用。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战略基地,中国为同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援了同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 同时,中国积极倡导和推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并为创建联合国和建设战后国际新秩序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也是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为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当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到全球范围时,中国主动加强同美、英、苏等盟国的联系,促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战争后期,中国又参与了联合国的创建,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不仅与同盟国并肩作战,而且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支持邻国的独立运动,维护弱小民族的利益,为彻底打败法西斯和建立战后国际新秩序,发挥了重大作用。 总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反动势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作者刘荣刚是中央党史研究室宣教局副局长)? |
【既然战争是从人的心灵开始的,我们必须在人的心灵上建起和平的壁垒】 “二战期间,两万多犹太人从被纳粹占领的欧洲逃至上海避难,我爷爷就是其中的一位。今天我们只想说,谢谢!”——几天前,以色列推出了一部公益宣传片《谢谢上海》,不同身份的犹太人,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谢谢”。简单的两个字,道出的不仅是对情谊的感恩,也是对人道的致敬。 70多年前,纳粹疯狂迫害、屠杀犹太人,如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所说,当几乎所有的城市关闭了给犹太人避难的大门时,上海却张开双臂拯救了犹太难民。直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仍有2.5万名左右的犹太难民把上海当作避居地。据纳粹大屠杀研究机构西蒙·维森塔尔中心统计,这个数字超过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新西兰五国当时接纳犹太难民的总和。 上海“护犹”事件,呈现出的正是战争中人道主义的伟力。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许多上海市民自身也沦为难民,但仍在克服困难、帮助犹太难民。“如果我们口渴,中国人给我们水喝。如果我们饿了,他们给我们米糕吃。尽管我们的日子不好过,但他们比我们更惨。”事实上,从中国农民舍命营救美军飞行员,到八路军将领在战场上救下日本小姑娘,从日本遗孤被中国母亲赐予二次生命,到日军战犯在被俘之后“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的善举,与法西斯所制造的压迫、屠杀、暴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日本侵略者当年不仅有组织地制造了南京大屠杀,而且千方百计地阻止这一罪行外泄。而在人道精神的感召下,德国人约翰·拉贝设立“南京安全区”,保护了20多万中国人,并以日记留存罪行以示后人;美国人约翰·马吉冒着生命危险拍下400英尺的日本军人屠杀中国人的纪录片,并向日本方面提出了400多个抗议和报告;丹麦人贝恩哈尔·辛德贝格不仅保护了约2万名中国人,还为南京城内从事人道救助的国际人士提供消息和食品。可以说,反法西斯力量能够集结,与全世界对人道的认同和呼吁息息相关,更离不开对法西斯反人道反人类行径的同仇敌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人道与反人道、正义与非正义、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在战时乃至战后,法西斯犯下的有组织反人道罪行,一直是作为伤害全人类正义的罪责而存在的。不仅战后国际法对侵略和反人道做了层层防范,所有捍卫人道、热爱和平的人都有权清算这一罪责。曾经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只有通过与过去的非正义路线彻底决裂,通过对反人道行为的深刻反省,才能实现自我救赎、赢得世人谅解。 正因如此,纪念二战,不仅要继续弘扬人道精神,更要坚持铲除反人道的思想残余。法西斯的反人道哲学,表现在暴行上,根源却在思想上。日本军国主义者曾如此教导“神风特攻队”的飞行员:撞向舰体的时候不能闭眼,这样你就能在一刹那上升到空中,还能看到母亲的容颜……在这种思想的蛊惑下,暴虐疯狂成为理所应当,施害者往往变成失去理智的杀人工具。死在自杀飞机上的飞行员佐佐木曾留言,“什么是爱国?几百万人为了另外几百万人而被剥夺生命与自由?”今天很有必要把这样的发问提给那些用所谓的“感动”“爱国”来掩盖侵略的人,也很有必要用这样的发问来揭穿恐怖主义者的洗脑手法。 不管阴影多大,人道精神就如同一缕阳光,能够破开黑暗照亮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中有句话说得好:既然战争是从人的心灵开始的,我们必须在人的心灵上建起和平的壁垒。战后70年,世界人民不会忘记中国在抗战中释放的人道光芒,中国人民也不会忘记全世界人民对抗战的支援。是崇尚人道、守护和平的信念,最终激励和指引人们夺取了抗战胜利。在人类走向“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确认和铭记这一点,并继续高举这面旗帜,仍然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
在北京密云县张家坟村中心广场,矗立着一尊雕塑。她是谁?非为声名显赫的大人物,而是一名普通农村妇女——邓玉芬。这位英雄母亲为了抗战,把丈夫和5个儿子送上前线杀敌,皆战死沙场。1944年春,敌人在密云猪头岭搜山,她背着小儿子,和八路军伤员、乡亲们躲在山洞,小儿生病啼哭,在危急时刻,她将一团棉絮塞进儿子嘴里。当鬼子下山后,可怜的儿子永远离开了心爱的母亲! 当中华民族遭受日寇铁蹄践踏时,中华儿女用血肉筑成一道新的长城。而这道长城的基石,包括千千万万抗日根据地的英雄母亲。她们以宁折不弯的气概面对残暴之敌,靠坚忍不拔的意志战胜艰难困苦,用感天动地的母爱抚育子弟兵。她们秉承民族精神、民族大义、民族基因,书写出一篇篇可歌可泣的“战争与母亲”的诗章。 白文冠是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母亲。马本斋指挥的回民支队屡屡给日伪军沉重打击,敌人在无可奈何之下,把白文冠监禁起来,软硬兼施,逼她给儿子书信劝降。老母宁死不屈,绝食殉国,写下了“儿子,骁勇抗日,威震敌胆;母亲,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壮歌。 抗战时,担任平山八路军伤员转运站站长的戎冠秀,置生死于度外,冒着战火抢救、护理过多少伤员,她自己也数不清。被她从死亡线上抢救生还的战士邓世军,重返沙场建立赫赫战功,成为晋察冀边区战斗英雄。八路军官兵皆亲切地称她为“戎妈妈”。开国大典上,她是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英模人物。戎妈妈,不是绝无仅有的单个人,而是英雄母亲群体的杰出代表。 在残酷的抗敌岁月,太行山区10多个县,成百上千的农妇用乳汁、亲情甚至生命,哺育着八路军的后代。她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太行奶娘”。1943年年关,鬼子开始扫荡,在左权县下武村“太行奶娘”桑狗的家,一只母鸡跑出去,三个鬼子端着明晃晃的刺刀冲过来,一把抓住母鸡。“母鸡还要给八路军的孩子下蛋吃啊!”她不顾一切往回抢,却被鬼子的刺刀捅进胸膛……战争摧残“太行奶娘”,她们却用柔弱而不屈的生命养育和保护革命后代。 那些平凡而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文化、见识不多,为什么有那样的家国情怀?请听听一位“太行奶娘”的质朴心声吧:“没有国哪有家,人家八路军抛家舍业,钻在咱这穷山沟里打鬼子为了甚?还不是为了保家卫国。给八路军做点事,是咱的本分啊!” 敌后根据地,每一位母亲的背后,都有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曲感天动地的颂歌。她们把“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到战场”。当年,聂荣臻元帅曾无限感慨地说,我们有这样的靠山,敌人还不失败吗? “您的乳汁凝结了战士的血肉,您的大爱塑造了英雄的灵魂;您的奉献孕育了胜利的果实,您的一生感动了奋进的后代。”一位记者采访英雄母亲后写下这样的诗句,这是对抗战英雄母亲的赞歌,亦为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鱼水之情的心曲,也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源的深刻诠释。 |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进行时】 “特赦体现制度优越性和执政自信”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热点聚焦 40年后重启特赦、加大反腐败制度建设、大幅提高科技人员转化科技成果奖励比例、从源头治理大气污染……29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虎扑篮球:特赦部分服刑罪犯的决定、刑法修正案(九)、虎扑篮球:修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决定、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多部社会广泛关注的法律案。 在随后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围绕这几部法律案的热点话题,有关部门负责人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特赦之后还要做好衔接性工作”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郎胜介绍说,特赦制度是一个国家依照法律对特定的罪犯、犯罪给予赦免或者减轻的一种制度,在我国宪法中有明确的规定。新中国成立后,从1959年到1975年曾经进行过七次特赦,充分发挥了特赦的感召作用。 “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历史时刻,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对部分罪犯进行特赦,反映了我们制度的优越性,也反映了我们执政的自信。”郎胜说。 那么,如何做好对老年犯和未成年犯特赦之后的衔接性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副主任李寿伟表示,对于符合决定所规定的特赦条件的人员,要经人民法院依法作出裁定以后予以释放。 “除了法律程序外还有一些具体衔接工作,比如对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犯,不是简单地让他们回去,还要对其采取安置和救助措施。对未成年罪犯,不是一赦就不管了,还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和管理,帮助他们进一步树立遵守法律的意识,更好回归社会,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守法公民。”李寿伟说。 “毒驾入刑还须继续追踪研究” 针对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毒驾未能入刑问题,臧铁伟解释说,立法工作机构对毒驾问题做了多次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从调查研究情况来看,各方面对毒驾的危害和应当对其进行规范和依法惩治的意见是一致的,但对于什么情况下、通过什么手段规范、是否要入刑,目前还有不同意见。 “我国刑法意义上的毒品即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列入名录的有200多种,吸食哪一种毒品、有什么后果、如何划分吸毒和治疗,这些罪与非罪的界限划分起来不容易。另一方面,快速检测毒驾的技术手段也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目前只有几种常见的毒品可以做到比较快速地检测,大多数的还做不到。”臧铁伟说。 “综合考虑,鉴于各方面还有不同意见,执法手段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次未将毒驾列入刑法修正案(九)。但是,我们要在今后修改、完善刑法的工作中对于这个问题继续追踪研究。”臧铁伟表示。 “希望科技人员成为百万富翁” 修改后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大大提高了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奖励标准,由原来规定的不低于科技成果转化纯收入的20%直接提高到50%。有记者问:“这是否会在科技人员中产生一大批百万、千万富翁?”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负责人郭林茂回答,这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改体现了改革的精神,改革就要给我们带来实惠,给科技成果的持有单位及科技人员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利好。这些修改说到底就是一个目的,极大地激发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根据相关报道,1980年美国通过一个法案,极大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短期内美国科技成果转化数量提高了十倍。”郭林茂表示:“我们这部法修改以后,也希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一个大的水平,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我们当前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当然我们也希望,成千上万的科技人员能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 “没有人能够操纵大气法立法” 不时发生的雾霾天气,让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改成为社会热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副主任童卫东介绍,这部法律的修改,一是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二是坚持源头治理;三是抓住主要矛盾;四是加大处罚力度,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有129个条文,其中法律责任就有30条,具体的处罚行为和种类接近90种。 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增加规定,可以通过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对机动车排污状况进行抽测。修订过程中,曾有媒体引述个别专家的观点称,遥感监测无法治理污染,法条里作这种规定是在“推销产品”“会形成腐败”。 对此,童卫东明确表示,立法过程中存在不同意见非常正常。立法是民主决策的过程,每个问题都有充分的讨论,最后通过民主表决的方式形成法律案,因此没有人能够操纵立法。 “法律的表述是用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并没有排斥有其他的技术手段能够对环境治理监督。目前,遥感监测在不少地方性法规中已经有规定,实践中也已经采用了,是一种辅助的执法手段,所以法律做了规定。”童卫东强调。 (光明日报北京8月29日电 光明日报记者 殷泓 王逸吟) |
(抗战若干难点问题简释)抗日战争:民族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新华网北京8月30日电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回望屈辱和悲壮的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后的百年间,世界列强几乎都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尽管中国人民进行过一次又一次抵抗,但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中国失败而结束的。抗日战争则不同,亿万中华儿女逐步凝聚起来、团结起来,形成举国御侮的伟大力量,最终赢得了近代以来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抗日战争是一场促进民族觉醒和团结的战争。抗日战争以前所未有的气势震撼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心灵,激发起全国人民团结御侮的巨大能量,彰显出气贯长虹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这种伟大的民族觉醒和空前的民族团结,比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进行的历次抗争都表现得更强烈、更广泛,从根本上决定了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改变了中国自近代以来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屈辱地位,一扫近百年屡战屡败的悲观阴霾,鼓舞着中国人民走出灰暗的历史低谷,重新找回民族的自尊与自信。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不但是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力量支撑,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抗日战争是一场改变国家命运的战争。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之前,中国在世界上是一个饱受列强欺压的对象,不要说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就连起码的平等对话的资格都没有。抗日战争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创造了历史机遇。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中国获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国际地位也随之提高。中国初步废除了各国通过对华不平等条约攫取的许多特权,使一个世纪以来世界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开始崩溃,重新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 抗日战争是一场推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进程的战争。这场战争不仅是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民族战争,而且是追求民主与进步的深刻社会变革。在抗日战争中,作为中国两大政治力量的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抗日,共赴国难,创造了团结御侮的光辉业绩。但国民党统治集团,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不敢放手发动群众,不肯放弃反共政策,不断强化独裁统治,逐渐失去了民心。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行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得到了广大群众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拥护和支持。经过抗日战争的洗礼,中国社会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了重大改变,为新中国建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人民解放战争三年多就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随之诞生。不久,新中国又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踏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所有这些,归根到底就是由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个历史转折、这个力量准备所造就的。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这是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