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考教师猝死,不见得非要怪谁

2016-01-19  第029期

近日一位教师的猝死,引起了社会关注,起因是《江苏女教师监考中去世,中学生平静做题——冷血无知的考试机器何以造就?》文章的广泛传播。然而,据记者反复核实,基本事实是:1月14日,泰兴济川中学一名吴姓女教师在监考过程中突发心脏骤停。孩子们发现之后,立即喊来老师,大家一边紧急施救,一边打120并尽快送往医院。 [详细]

教师监考猝死,怪考生冷血无知?

据该校校长杨军说,当时吴老师坐在教室的最后面,所有学生背对该教师,学生发现监考老师没有站起来收卷子,便通知了隔壁班老师。这显然更符合逻辑,也更近乎人情。老师在教室最后面监考,学生不可能回头看老师;老师发生意外时没有激烈声响,沉浸于答卷之中的学生没有想到老师遭遇意外。这很正常。在未掌握真相之际,便痛“殴”学生,谴责应试教育,显然不客观。 [详细]

或许因为,把孩子批评成“考试机器”更易获得价值认可

“老师猝死在监考中,学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此情节在社交媒体上很容易发酵成一篇“热文”。“只知道分数而缺乏最起码的生命敬畏”,这样的批评角度也很适合拿来描摹中国教育病。不明真相的网民,就这样被裹挟在炮轰中国教育病的情绪中,转发讨论时也忽视了去求证事实。

不夸张地说,自媒体时代的信息越来越廉价,信息的每一次“再传播”其实都强化了个人判断的色彩,它更大程度上也是情绪的多次发酵。 [详细]

不是所有教育问题都必然成为“大众痰盂”

学生冷血不冷血、基础教育偏激不偏激、生命教育缺失不缺失,这些都可以商榷,可以论辩,但不能因为有了先入之见,就罗织“事实”来坐实内心的想象。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箭在弦上,基层青年教师生存状况也值得关切,减负也好、转型也罢,都是迫在眉睫的事。但这些问题并不能和“年轻女教师猝死监考中”发生联系。非要制造“愤点”来施压,倒不如心平气和想办法。 [详细]

面对悲剧,应是理性反思而非强词夺理式的指责

尽管事件突发,实属偶然,也不妨作进一步的理性思考。假如同类事件发生在其他地方学校,结果会有很大不同吗?恐怕不会。多数从课堂到课堂的学生对应急救护知识看之不多,缺乏基本救护技能,到了危急关头,难以从容面对。因此,反思应急救护教育,一是意识要到位,二是技能要到位。 [详细]

自媒体时代,充斥着大量吸引眼球、符合情绪但却与事实不符的“主观信息”,网友很容易有“点赞”和“转发”的冲动。也正因为如此,更应注意尊重事实,认真甄别,切不可脑补真相轻易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