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过半,在夏令营市场上,短期海外游学夏令营十分火热。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的游学机构与学校之间有一条潜在的利益链。一些游学机构坦言,组织这些项目,学校能从每个学生的花费上得到的提成通常在5%-7%之间,而带队老师获得免费出境的机会,也成为游学项目的一个潜规则。
从日益低龄化的海外游学效果看,“游”远大于“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值得推崇的学习态度,可以实现知行结合,拓展视野。但眼下很多海外游学团,事实上游而不学。以某旅行社推出的一款海外游学活动为例,标注游览5所大学,每所大学游览时间均为半小时,其他游览地为旅游景点。还有一些海外游学团的行程中包括与当地人士交流的活动,但是这种交流更多流于形式,效果并不理想。 [详细]
与国外比较成熟的游学市场比较,中国的游学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政策和监管机制还不健全,这既损害相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影响这一行业的健康和长远发展。从市场份额方面稍加分析,海外游学市场的蛋糕绝大多数被旅行社瓜分了,这无形中将海外游学变成了旅游产品。如此游学,严重背离了“国际性跨文化体验”的初衷,也脱离了教育产品的本质属性。[详细]
当下的国际游学并不符合研学旅行政策的基本要求,学校借助国际游学盈利的行为更应该严厉禁止、严厉处罚。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建立更加明确具体的规范性指南,让研学旅行的线路、目标、费用等事项公开透明,经得起监督和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