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今年的主题是“新消费我做主”。若以时间论,新消法至今也已施行了两年。然而,我们仍不得不以复杂的心态面对这个日期。一方面,“3·15”的维权高效是可以想象的,而另一方面,我们所面对的,可能仍是一个不那么让人放心的消费环境。
在新消费时代,3·15也需要升级版
今天,我们已生活在一个“新消费时代”。各种新型的消费方式、消费渠道、消费领域纷至沓来,公民的消费观亦在改变。我们希望拥有一个法定且强大的权益保障机制,但事实却往往不能尽如人意,比如市场竞争仍不充分,比如日常的市场监管仍显乏力。【详细】
执法部门是时候与互联网公司携手用大数据来“打假”
当前的互联网已经无远弗届,大数据应用越来越成为新技术时代的价值选择。所有这些,都使得过去那种完全依赖于行政执法部门“地面部队”式的监管以及单个的打假模式,与现实产生了严重的不适。
一些互联网公司出于自身治理以及公司社会形象的需要,早已开始寻求对维权以及打假防假的互联网化应对之道。他们的探索,也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监管部门一直存在的技术和人才短板。二者一旦有效结合,执法部门借助大数据对造假售假者的行为轨迹分析,无疑将能更迅捷地实施执法应对。【详细】
而对于一些执法部门的“假执法”同样要零容忍
以打假出名的王海,到现在还在打假,市场上甚至出现了一批职业打假人。这不能不说,和一些职能部门的不作为、消极作为有极大的关系,监管走形式、“以罚代管”、与不法商家串通,都不是真正的执法。某种意义上,“假执法”就是假货背后的“保护伞”。无论是媒体还是有关部门,是时候换换思路,打打“假执法”。【详细】
“3·15”不应该只是一个日子,更应该是每天都可以践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新消费”时代已经来临,只有消费者权益保护不断升级,营造消费者敢消费、能消费、放心消费的消费环境,才能让消费者真正做到“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