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进校园 监管勿"掉链子"

2017-04-28  第059期

近日一款名为“水滴直播”的网络平台出现全国多地学校的课堂直播画面,引起舆论热议。参与视频直播的学校涉及多个省份,从幼儿园至高中毕业班均在其中,直播场景多为教室,也有学生宿舍。家长对此态度不一,有人认为这能让他们“见证孩子的点滴”,也有家长担心出现安全隐患。[详细]

直播课堂宿舍 学生答应吗

家长也好,老师也罢,设身处地,鲜有人愿意活在探头之下。报道中不但教室装有监控,食堂、运动场、学生宿舍等地均设了探头,画面清晰且向全网公开直播。置身于此,学生的一言一行极可能染上“自我表演”的嫌疑。

特别对于正值成长发育期的孩子而言,保不齐会因为千千万万的“观众”,在镜头前竭力“表现”自己。出于对可能遭受惩罚的畏惧,或出于自我掩饰的需要,丧失了“真我”的成长快乐和天性的自由。 [详细]

"监督"初衷再美 也不能逾越边界

“校园直播”需经过每一个学生、老师和家长的许可,哪怕只有一个人不同意,这样的直播就不该存在,这是原则问题,也是隐私意识的现实凸显。[详细]

课堂直播上线,监管不能掉线。网络平台出现全国多地学校的课堂直播画面,相关部门理应重视,及时出台相应法规予以规范,在保护师生权益和发展信息化教育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详细]

见证孩子成长 不能仅靠监控镜头

如果说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父母时刻关注孩子的动态情有可原。那么小的孩子刚到陌生环境,父母无法放心是正常的。但是,孩子上了小学、中学、高中后还被“监督”,显然有悖常理。

父母都是关心孩子的,这种关心可以表现在关心孩子的学习、关心孩子的生活,关心孩子的心理活动等方面。监控下“见证成长”,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只有走进他们的内心,才算参与儿童的成长。[详细]

“水滴直播”渗进校园,全网公开在校生的一举一动。家长渴望“见证孩子点滴”的心理可以理解,但需采用更好的方法。学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社会和舆论的“监督”易对师生造成影响,侵犯了他们的相关权利。校园直播亟待监管发力,明确监控界限及基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