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一生的向塘中学就这样消失了
来源:东南网 2012-09-12 编辑:黄水来
向塘中学老师遣后,原址摇身一变成了“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南昌分校”,但当时的宣传一直是说共大是“白手起家”。 “林彪叛逃”事件后,文革虽未结束,但已经不那么狂热了,邓小平复出(后被称为右倾翻案风)期间,下放的教师被招回,向塘中学复校,我和姐姐却面临失学。因为“共大”是文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不能否定,所以向塘中学无法回到被“共大”占领的校园,只能推平了一个小山头另建。这个另建的学校,后来被称为“新向中”。新向中地处偏僻,近处只有“向塘化肥厂”有个子弟小学,校领导与化肥场联系了教工子女就近借读,早回校的教师孩子都入学了,我们家接到复校的通知比较晚,待我们要去上学时,校领导不知道什么事与化肥厂闹翻了,人家不肯收我们姐俩。后来费了很大的周折,我和姐姐的户口迁到新余的外婆家,才解决了上小学的问题。那时候我上小学三年级了。 好不容易小学毕业,我们把学籍转到向塘中学父母身边。没想到那时受“读书无用”的影响,开学时发现报名人数不足,未能开班,我和姐姐又一次面临失学。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因为“新向中”是推平了一个小山头建起来的,地盘很大,被少年体校看中了,体校的田径队借学校的大操场和小山坡训练体能,顺便委托向塘中学的老师给运动员上点文化课。于是我委身于体校的文化课班读书。“搞体育”的向来不重视文化课,但是“下放”归来的老师们,格外珍惜重上讲台的机会,认真负责,这个“体训班”文化课上得倒也很正规。只是那一年邓小平又被“打倒”,下放到江拖当工人。各单位忙于“反击右倾翻案风”,到了开学还没把课本印出来,数学课用板书对付一下还可以,语文课有点难办,受命任“体训班”语文老师的我母亲,想到每人家里肯定都有《毛泽东选集》,就从《毛泽东选集》中选取了十几篇文章作课文,我记得我学习过《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反对党八股》…… 后来,就是周恩来、朱德、毛泽东三巨头相继逝世,粉碎“四人帮”,邓小平复出,知青回城……时事变化令人目不暇接,次年传来恢复高考的消息,向塘中学学生开始爆满,老师开始忙碌。当时教育界提出了“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把文革十年浩劫的时间夺回来。”可按百分之一的比例推荐优秀在校生提前高考。向塘中学推荐了三个,我姐姐是其中之一。我父母觉得,高中课程还没学完,与积累了十年的精英一同考试,不可能考上,只是想让姐姐经历一下考场气氛,来年高中毕业参加高考时不会紧张。但是我姐姐很认真,各科老师心气也高,对要参加高考的学生加班辅导,有问必答,没想到姐姐竟然考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