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谁给村庄起了这么美的名字
来源:东南网 2012-12-26 编辑:黄水来
一溪清水从云雾山中流来,眼看它该再往前流去,偏偏它拐了弯,缓缓向上方流去,沿岸边凹出一个弧形之后,进入一片树林,再折弯继续下行,奔向前方的大樟溪。原来,山溪这么费心地周旋,为的是造一个月亮。真的,那一片被溪水萦绕的地盘,恰似半个月亮。于是,这个长得像月亮的村庄,就被人称为月洲。不知是谁给村庄起了这么美的名字。似我等俗人到那里,虽也能见到清溪绕田,清溪绕屋,倘若无人点拨,就不会往天上的月亮去想像。不用说,村子里有高人。慕名从省城赶来,就因为这里曾走出一代词人张元幹。到了这里才知道,位于永泰县嵩口镇的这个村庄,书香人家多的是。“谁把玉环分两片,半沉沧海半浮空”。张元幹的二伯父就曾用这样的诗,形容月洲的风光。流过村前的那条山溪,有口蛰龙潭,潭边的岩石上刻着一首诗:“蛰龙潭里蛰,潭上风波急。一旦飞上天,鱼虾不相及。”那是族人张沃七岁时脱口吟出的诗句,他也是永泰县的第一位进士。这个小小山村,曾传出“父子六进士,丹桂五枝芳”的佳话。好一个读书人扎堆的地方,周围的山水经他们的慧眼点击,诗心点化,能不灵光四溢?这个长得像月亮的村庄,它的表情是亲切的。几片村居,数丘菜园,树荫覆屋,野竹缘溪,鸡啼鸭叫,鸟喧虫鸣。张元幹的故居"半月居",就藏在一片竹林与李树之中。木质的墙板,散发着缕缕源于岁月深处的香气。沿着门前的鹅卵石路走去,不远处便是桃花溪。 荡着清波的水面之上,成丛连片的芦苇泛起阵阵微澜。向来喜欢乡间的芦苇,节杆似竹,叶禾似稻,清雅,但不清高,坚直,但不呆板,与泥土相亲相融,与风雨相依相偎。张元幹自号“芦川居士”,据说就缘于对故乡遍地芦苇的思念与喜爱。“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想不到如此苍凉悲怆的词句,竟然出自从如此秀美的山村走出去的诗人。多读几首他的诗词,你才发现,他其实满腹清辞丽句。如果不是国家蒙难,奸贼当道,一腔悲愤难消,他也许会有更多的时间,吟咏他的“ 情知醉里惜花深,留春住,听莺语”。然而,豪放也罢,幽婉也罢,清纯如月的情怀,在他的作品里贯穿始终。千古传诵的《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谪新州》,也是他怀着对朋友的如月情怀,甘冒被迫害的危险而写下的悲愤诗篇。若是心怀利害算计之人,对那个因反对议和被一贬再贬的胡邦衡,躲之惟恐不及,而张元幹不仅亲到南浦为他送行,还赠词抚慰朋友,表达敬意。虽然换来的入狱抄家的政治迫害,他无怨无悔。如今,他的雕像就立在月洲之上,他的神情是坦荡的。一生心如明月,不藏阴暗,他没有玷污这个长得像月亮的故乡。到了这里才知道,有一个被奉为神仙的奇人,也出生在月洲。他就是张圣公。月洲上的圣公坪遗址,如今已建起奉祠张圣公的庙宇,永泰及周边的无数山里人,乃至海外的信众,都到这里敬香膜拜。张圣公出身贫苦,四岁丧父。在应该读书的年龄,他却上山放牛去了。想必是月洲的山水赋予的灵气,没读过书的他照样有超人的聪慧与机敏。民间传说,某日他入山遇仙,“食以桃,因忽忽若狂,谈未来事无不验。素不谙书,竟能奋笔作字,得羲、献体,因度为僧。作字多以左手,或足指扶笔。”传说固然离奇,不过,他18岁那年上闾山学法,立志修炼武功,扶正祛邪,救世救民,却是真的。此后他云游于本邑和邻近的五六个县,做了数不清的好事。无职无权的平民百姓,不能让这样的好人做官,便把供他为神仙,褒奖他的善行,表达感恩之情。虎扑篮球:他的传说,此后便越来越多,越传越奇,甚至说他在某地遇大旱之时,跃上天庭把玉帝御案前的洗笔盂水倒下凡间,让它化为豪雨,滋润干裂的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