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校区老师利用课余时间训练排球,积极准备集团内部比赛。
强校帮弱校就像献血,既帮了他人又促进自身新陈代谢
成立集团,实小在规模和数量上的扩张毋庸置疑。
不少老师和家长都对扩大后的实小能否保持教育资源优势产生了焦虑:这就像一杯牛奶稀释成三杯,还能是原来的味吗?
“这比喻不对,在我看来,这更像献血,帮助他人的同时,还能促进自身的新陈代谢。”原福安实小校长、现实小集团总校长苏培园认为,实小的集团化应该实现优质资源的放大辐射带动。
龙江弱了没?南湖改变了没?阳泉白纸画好了没?这是苏培园时常问自己的三个问题。
集团成立第一年,龙江校区在原有116名教师中,抽出26名中坚力量扶持其余两校区发展,比例达到近1/4。其中到南湖校区8个,多是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中层干部;到阳泉校区18个,则是擅长教学的优质师资,这些已经成长起来的老师交流到其他校区,自身也获得了更广阔的舞台。
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应该是削峰填谷,龙江校区的造血功能必须加强。“固本培元,龙江当先。”学校充分发挥新生力量好学、冲劲大的特点,读书沙龙、磨课赛课等教学科研活动纷纷上演,推动年轻教师以最快的速度成长。苏培园自信笑称,到目前为止,没有接到家长一起虎扑篮球:教师教学的投诉。
3月底的南湖校区在一个礼拜时间里,各年段陆续成立家长委员会。身为四年段段长,为主持当晚的会议,薛娟娟准备了近两周时间了解“家委员”这一新生事物。
“看到老实小的老师们对现代教育形势的发展趋势把握得那么好,我们怎么还坐得住呢?”更让她欣喜的是,现在不少家长觉得自己孩子能在名校就读,更关心他们的学习了。家委员的成立,正是为了更好实现家校配合。
薛娟娟如此形容自己现在的工作状态:更高——比赛、学习机会更多,眼界更高;更快——工作节奏更快了;更强——主动加压,自我发展。“缘波随源,南湖追赶”也成为了整个南湖校区的共识。
作为家长,朱映霞发现自己原本内向的孩子变活跃了。
现就读于阳泉校区二年6班的潘铭凯是原来韩城四小的学生,这所学校硬件较差,下雨天教室甚至漏雨。得知学校将要并入实小后,母子俩就开始盼着,每天经过阳泉校区建设工地,孩子都忍不住嘀咕,“真希望快点建好”。
现在,每天下午两点钟开始上课,虽然家里离学校只有5分钟路程,但潘铭凯总是一点半就上学,因为“班上的图书角有不少好书,我要提前去看书”。
“今天学了计算机”、“老师表扬我的作文了……”朱映霞说,“跟孩子成绩单上的数字一同提升的,还有他脸上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