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党群> 清新福建任你游> 漳州 > 正文
轧内村

2017-01-10 09:54:08??来源:福建省旅游局责任编辑:陈晓青    我来说两句
    

漳浦县佛昙镇轧内村历史悠久,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该村拥有较多古迹、古祠、古民居,汇集灵山、秀水、奇石、古树于一体,具有生态、人文、交通之优势;是唐代开漳治州、传播中原文明的重要基地,是明清引领地区文化发展的书香望族,是闽台两岸、粤、赣等地太傅派陈氏的开基祖地;是漳州市富美乡村的名片、福建省知名的休闲旅游度假村。

一、千年古村聚落

地理位置。轧内村位于漳浦县佛昙镇东南部,东边为台湾海峡三公里海滨沙滩,西边是灶山余脉松子岭延伸地带,南隔岩山、莲花山与赤湖镇半石村交界,北与后许村为邻。村北为鉴湖沿岸,鉴湖系漳州市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水清如镜而得名。鉴湖也是地名,轧内村和后许村自古同属鉴湖,俗称大坑,雅称代卿。鉴湖地区地理奇特,四周八座山两两相对,环抱鉴湖,形成以湖为中心的九宫八卦图地形。陈氏祖先独具慧眼,选址肇基,并从轧内村分衍至鉴湖北面成聚落,形成后许村。

交通状况。从唐代开始,轧内村是从广东潮州、经漳浦、至泉州的必经之道,是唐代漳州南北交通驿道。现从佛昙镇经轧内村通往赤湖镇已建水泥路县道。轧内村东部一公里,是海西沿海大通道佛潭段,轧内村是沿海大通道通往佛昙镇的必经之路。

经济资源。轧内村村域5125平方公里,土地总面积9343亩,森林面积4304亩,沙地1600亩。拥有耕地1752亩,其中水田505亩,农地1247亩,主要农作物水稻、芦笋、萝卜、及其它蔬菜等。近年大力开发海岸滩涂,养虾、养鲍鱼、养河豚蔚然成风,成为佛昙镇水产品养殖基地。全村人口年收入1.8万元。

开社历史。轧内村山环水抱,风景优美,怪石嶙峋、浪涌涛声,是漳浦县最具特色的古村落。据发现的轧内村两处远古人类岩画,可见在6000年前此地已有人类活动。据《鉴湖陈氏族谱》(清代重修版)载:“唐有讳浮光者,於垂拱间居漳浦鑑湖坊”;“人和楼为唐陈元光兵营(即行台),由陈浮光驻守”。足见轧内村开村已有一千三百余年。现轧内村99%属陈姓,系元初从外地迁入,且同宗衍派。该村是漳浦县近半个县陈氏村社的祖籍地,还是国内粤、赣鉴湖太傅派陈氏的祖根。一世祖陈史修生陈寿,陈寿生天叙,天叙生6子:翼、肃、亹、搏、穆、环。六大房祖后代除在轧内村三个自然村繁衍外,还分传本地后许村的三个自然村,分传本县赤湖、深土、长桥、六鳌、赤土乡、绥安等乡镇,远传平和县,广东省、江西省、台湾省等地。尤其是在清代,轧内村陈氏分几批人相继渡台,在台湾宜兰县、台北市、高雄县等县市区建立村落,人口数万人,现在台湾有相同的村名和祖祠堂号。轧内村与台湾宜兰等地宗亲同血缘、共神缘、一家亲,改革开放以后,海峡两岸往来频繁,台湾宗亲组团回到祖地轧内寻个谒祖近30次。

政区沿革。宋时属嘉宾乡常乐里所辖,明、清为十七都赤水保所辖。几经历朝变迁,轧内村在民国二十九年(1940)属赤水乡的轧内保,民国三十三年(1944)合并于赤湖乡。新中国初期属第五区(佛昙区)所辖的轧仔内乡,1956年改为大坑乡。1958年9月改属佛昙公社大坑管理区所辖。今为佛昙镇轧内村,现共有610户,2313人,辖轧内、径口、楼仔头三个自然村。

村落分布。轧内村所辖的三个自然村,沿鉴湖的南面至西面分布,轧内属主村落。轧内自然村从开阔地转入小山山谷下的地方而称轧仔内(“轧”为方音用字,读如斡)。径口自然村因其位于通往赤湖的“径路”开口处而成“径口”社名。楼仔头因其位于唐代行台“人和楼”前面而成“楼头”地名。轧内村当地方言通行闽南语漳州方言漳浦佛昙腔调。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