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漳州市委书记陈冬:把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落到实处
2012-09-23 10:36:22??来源:东南网-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黄丽红 黄丽红 |
编者按:在“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蹲点调研,摸实情,听实话,求实效,出成果。福建日报今起特辟《调研手记》专栏,报道各级领导有新闻价值、有深入思考、有启示意义的调研成果,以提倡、弘扬这种解剖麻雀、探寻规律的作风和方法。欢迎赐稿,敬请关注。 调研手记 把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落到实处 ——漳州市深化华安新圩经验、推广诏安倾听群众诉求常态化工作的做法和启示 陈冬 随着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利益关系多元、利益诉求多样、矛盾冲突多变等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处理好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对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是一个重大挑战和考验。胡锦涛总书记、虎扑nba:副主席多次强调,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实践证明,群众工作什么时候做好了,各项工作就能够顺利推进,各项事业就能够加快发展。 近年来,漳州市华安县新圩村和诏安县就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他们的做法和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突出一个主题—— 贴近民心民生,巩固基层基础 新圩村位于群山之中,有9个自然村,地广人稀,村落分散,村民办事很不方便。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村党支部利用村民“五日一圩”赶集的传统,三十年如一日,坚持“一圩一日”集中办事制度,不断拓展服务内涵和形式,创造出“村干部110”承诺服务、民主管理“五要”等农村管理服务新模式,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连续10年零上访、零诉讼,30多年来没有一位党员干部因违法违纪受到处理。 今年4月9日,省委书记孙春兰在新圩村调研时,充分肯定了新圩的做法。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福建日报等对新圩经验做了报道。4月19日,漳州市在新圩村召开座谈会,推广“一圩一日”服务群众的经验。 在诏安,近年来,随着项目建设和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因利益调整分配产生的矛盾增多,群众工作难度加大。针对这一情况,诏安县出台《虎扑篮球:建立干部倾听群众诉求常态化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组织各级干部深入基层,听诉求解民忧,转作风促发展,受到群众的欢迎。 华安新圩和诏安服务群众的实践,突出“贴近民心民生、巩固基层基础”这一主题,体现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解决了群众工作中不愿做、不会做、不敢做的问题,突破了群众工作谁来做、怎么做、做不好怎么办的瓶颈,探索出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新路子。 抓住两个环节—— 倾听和常态化 倾听是对待群众最根本的态度问题,常态化是群众工作具体化、制度化的问题。 倾听,就是要放下姿态,和群众站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多听群众心声,多问群众意愿,做到“朋友式交往、平等式交流、协商式沟通、亲人式关照”。华安新圩和诏安县在倾听群众诉求的工作中,始终突出七个关键字。第一是“心”字,心中装着群众,心里想着群众,与群众以心换心;第二是“平”字,与群众平等相待,而不是居高临下;第三是“说”字,说群众的话、讲群众的事,用群众能够接受的方式对话,把话说到群众的心坎上;第四是“实”字,老老实实地调查研究、听取意见、改进工作,为群众办实事;第五是“理”字,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妥善处理群众诉求;第六是“信”字,言而有信,做到承诺有度、承诺有信、知行统一;第七是“正”字,以身作则,公正处事,一身正气,以德服众。 新圩经验和诏安做法充分说明,倾听是和群众交往的良好开端。只有善于听取群众的诉求和意见,才能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常态化,就是把践行党的宗旨具体化、制度化、程序化。 首先是具体化。诏安县规定,县处级领导每月第一个星期一到挂钩乡镇定点接待群众,乡镇干部每星期一到包片的村(社区)定点接待群众,村(社区)干部全天候接待群众。明确规定村干部“三级联调”的具体职责,即发生矛盾纠纷,由村(社区)调解员和包片的村(社区)干部现场调解;现场无法调解的,由村(社区)支部书记、主任入户调解;若仍调解不成,召集村(社区)干部和老人协会,组织双方当事人见面,集体评判、集体调解,就地化解矛盾纠纷。这些具体化的规定,突破了一般号召、口头承诺的形式,变成实实在在为群众服务的具体行动。 第二是制度化。新圩村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村规民约等形式,将“一圩一日”集中办事作为长效机制固定下来,坚持了31年,是群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最生动的体现。诏安县实行群众工作两个保障制度,即定期研判和督查反馈,县委、县政府每月召开一次、乡镇每半月召开一次研判群众诉求工作例会,采取检查会议记录、群众满意度测评、群众诉求落实情况责任倒查等制度,让常态化机制落到实处。新圩经验和诏安做法,证明了群众工作是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的工作,不能单凭一时冲动、一时热度,只有形成制度,长期坚持,才能防止一阵风、走过场。 第三是程序化。新圩村把村干部、村民小组长的服务承诺、联系电话和服务单位的联系方式,制成便民服务联系卡发放给群众。诏安县设计“五单一记录”群众诉求路线图,细化事项登记、转送交办、处理时限、答复反馈、责任落实五个环节,流程清楚,接访干部对群众诉求一包到底,包掌握情况、包解决困难、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置,确保群众合理诉求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新圩经验和诏安做法,印证了程序化在服务群众中的重要作用,既为群众办事指明路径,引导群众反映合理诉求,又从制度层面明确了群众工作的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解决了“人人负责、无人负责”的难题。 体现三位一体—— 作风建设、信访维稳、社会管理创新有机结合 新圩村实行“110”承诺服务制度,随时随地、随叫随到为村民服务。诏安县实施干部倾听群众诉求常态化以来,干部作风更加深入务实,浮在上面的少了,下基层的多了;敷衍应付的少了,破解难题的多了;推诿扯皮的少了,主动作为的多了,今年初以来,县乡干部共下访11186人次,发放便民服务卡5万张,结对帮扶困难群众1866户,深受群众好评。 新圩村搭建“一圩一日”集中办事平台,村民话有处说、怨有处诉、事有人办、难有人帮。诏安县开展倾听群众诉求活动以来,县乡干部共受理群众诉求1015件,已办结820件;化解上访积案27件,占84%;排查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596件,已化解551件,今年信访案件大幅度下降。倾听群众诉求常态化,既减少了矛盾隐患,又推动了经济发展。上半年,诏安10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漳州市平均水平。 新圩村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民主议事、民主理财、村民接待、便民服务、矛盾纠纷排查、两委集体调解等基层民主自治模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诏安县推动倾听群众诉求常态化机制从个人利益向铺路、修桥、饮用水等公共领域延伸。 强化四个机制—— 化解矛盾、问计施策、维护权益、民主治理 新圩和诏安的群众工作做得好,关键是机制健全、常抓不懈,解决了主体性、程序性、操作性、实效性四个瓶颈问题。 一是建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化解矛盾机制。新圩村创新矛盾纠纷协调机制,村民小组长、调解员、村干部分片负责,自下而上,抓早抓小,及时在第一线调处化解纠纷。近三年来,共调解矛盾纠纷100多起。诏安县随时为群众提供表达诉求的畅通渠道,把矛盾纠纷发现和处理在初始状态。他们的共同经验,就是靠平时的工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是建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问计施策机制。新圩村每年召开村民代表通报会、党员通报会、老干部通报会和年终双述双评通报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村务决策由“一言堂”变为“群英会”,工作推进由村干部“一头热”变为干部群众“两负责”,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热情高涨。诏安县把倾听群众诉求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紧密结合起来,从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拓展到强农惠民政策的宣传,让党的政策深入人心,化作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是建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维护权益机制。新圩村要求每一位村干部、村民小组长上任前承诺当好村民的“110”,为村民及时提供无偿上门服务,成为村民满意的“贴心人”。诏安县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尽心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四是建立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民主治理机制。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更多的资源,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司法机关、人民团体发挥作用,调动更多的人自愿来做群众工作,建立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基层治理模式。 (作者:中共漳州市委书记) |
相关阅读:
- [09-23] 中共漳州市委书记陈冬:把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落到实处
- [09-23] 中共漳州市委书记陈冬:把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落到实处
- [09-23] 中共漳州市委书记陈冬:把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落到实处
- [09-23] 中共漳州市委书记陈冬:把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落到实处
- [09-23] 中共漳州市委书记陈冬:把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落到实处
- [09-23] 中共漳州市委书记陈冬:把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落到实处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