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天下>>国内热词>>云南鲁甸地震

中新社鲁甸8月9日电 (马骞)每天晚间,叶志涛都在震区帮助安置点洗碗——地震后她就开始这份志愿者工作。她今年17岁,腼腆,害羞,说话轻声细语,今年高考,她考上了西南民族大学。

地震时,爸爸妈妈和姐姐还在山上摘花椒,叶志涛看家,房子突然剧烈地摇起来,她本能地冲出门去,掉落的玻璃将她的脚划出一道口子,鞋子染成了红色。房子倒了,叶志涛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不知道被埋在什么地方,助学贷款的希望彻底破灭——之前,她去办理助学贷款,但没有排到号。马上就要开学了,通知书丢了,学费和生活费完全没有着落,叶志涛很着急,却无能为力。

“希望灾区的情况尽快好转起来。”她说。

8日下午,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龙头山镇中心小学安置点,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青团昭通市委联合启动“希望工程圆梦行动鲁甸地震灾区重点乡镇大学新生全覆盖资助行动”。

“距离各大高校开学只剩20多天的时间了,地震灾区重灾乡镇大学生最急迫的需求就是从家到大学的交通费和入学后短期的生活费。”共青团云南省委副书记罗永斌说,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出“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受灾家庭大学新生集结令”,召集所有重灾乡镇大学新生报名申请资助。此次行动将帮助鲁甸县、巧家县、会泽县、昭阳区、永善县重灾乡镇2014年参加高考并被二本以上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录取的大学新生,帮助他们解决从家门到校门的困难,每人资助5000元。同时,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号召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确保每一名重灾乡镇的大学新生都能获得资助,共同园灾区学生的大学梦。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已经在灾区展开抗震希望小学(学校)的援建工作,并对灾区小、初、高学生和特困学生的家庭开展资助。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将组织专门力量以抗震希望小学为阵地,开展专业社工服务,购置数字电影设备发运灾区,为学校和受灾群众放映电影。在灾后重建阶段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将在灾区援建希望小学。(完)

截至昨晚8时,因路途不通,救援大部队和物资,暂时还未进入云南鲁甸地震灾区的龙井村耐石山社内。

当夜,村民聚集在一起,开始悼念一位20岁的小姑娘。小姑娘,名叫田应先。

村民说,地震发生前,田应先和弟弟以及一位邻家的小男孩在家中看电视。地震开始后,弟弟最先跑出去,她也跑到门口。突然意识到家里面还有个小男孩,便转身冲回去。

几秒钟后,当田应先抱着小男孩来到屋门,土屋突然倒塌,最后一刻她伸手把男孩高举起来,递到了弟弟手中。然而,田应先自己却消失在黄色烟尘中。

半个小时后,赶来的村民把她从废墟中刨出来时,身着白色T恤和牛仔短裤的田应先已经没有呼吸——头部有一条很深的伤口,一根很粗的木梁压在她的脖子上,身体已经变形,但她的双臂,依然保持举着男孩的动作。

受了轻伤的弟弟和获救的小男孩至今惊魂未定。没人知道,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都说了些什么。

小姑娘本可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地震不久前,田应先收到了昆明师范大学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她即将成为多年来,社里走出来的第二个大学生。在偏远大山中,这是极为不易的事情。

她和父亲、两个弟弟、8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三个孩子上学的费用,都靠在昆明打工的父亲赚来,经济颇为拮据。奶奶种了些花椒、土豆和玉米补贴家用,假期里她一直帮着奶奶去地里做农活。

据她的同学兼宿友樊成燕回忆,她性格开朗,总喜欢哈哈大笑,是女生的闺蜜,男生们的铁哥们,大家都说她“像个假小子”。同学们遇到不开心的事情而难受时,她常豪爽地安慰。

因为总和一帮男生打成一片,班主任觉得田应先很调皮。因为阳光漂亮,还多次参加学校里的舞蹈比赛,有不少男生追过小田。她偶尔会偷偷在上课时,用自己几百元的国产智能手机看言情、恐怖小说。她最喜欢的明星是吴尊。

即便如此,田应先的成绩一直排在班级前五名,语文成绩很好。课余时间,她比较关注国内新闻,时常打开手机浏览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

因为就读的高中距离村里有近两小时车程,且没有宿舍楼,田应先租住在据学校十分钟路程的一座五层小楼中——大部分从偏远农村到此求学的学生都住在这里。

除了一张桌子和一座上下铺的双层床,屋子里仅剩一个容人侧身而过的过道。因空间局促,她和樊成燕只能在床上用小窗桌学习、写作业。房租一年1400元,两人均摊700。樊成燕说,这700元对田应先的家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睡前闲聊时,小田会说起父亲打工的不容易,奶奶那一美味红烧肉的手艺,读高二的弟弟一直想要个智能手机,而正读初三的小弟最想要一些复习资料。

因为教育条件颇不容易,他们的高中能考上一线大学的孩子并不多。高考前,田应先曾和樊成燕聊过未来的打算——如果这次没考上,想再复读一年。“我想考上大学,读一个不错的专业,走出山里,以后让弟弟、爸爸和奶奶过上好日子,不再那么辛苦。”

然而,地震让一切梦想破碎,这个如花朵般的姑娘,最后留下一双送出生命的僵硬双臂。

出殡时,几乎所有的村民都哭了。小田八十多岁的奶奶,地震中受了伤,却一直拒绝接受医治,守在小田身边寸步不离,“她要陪着孙女”。

如今,田应先已经下葬,入土为安。哭泣不止的樊成燕告诫自己,不能再哭了,“我们要好好活着,像她常说的那样,让悲伤什么的都见鬼去吧。”

8月8日,云南鲁甸一村民家中正在为去世的老人诵经超度,家人情绪稳定,生活逐渐恢复。图为身着孝服的孩子在树荫下吃野果。韩帅南 摄

中新网8月9日电 题:鲁甸地震七日祭:在哀思中反思 在灾难中砥砺前行

记者 阚枫

今天是云南鲁甸6.5级地震发生后的第七天,也是许多人因地震离世的第七天。这个国家,又一次因为大地震,哀思罹难同胞。悲伤之后,震区的鲁甸,需要在废墟上重建家园;震后的中国,需要在灾难中砥砺前行。

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这是截至8月8日15时的震后伤亡数字。地震后的一周,与这组数字竞赛的,是一场以“抢救生命”为主题的举国救灾。

抢救生命,从一周之前的那场地动山摇开始。

地震发生后,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做出“把救人放在第一位”的指示,亲赴灾区一线坐镇指挥救援。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部门到社会组织,四面八方的救援力量,在余震和暴雨中向灾区挺进,打通条条生命线。

地震发生后10分钟,解放军的首批救援力量就紧急驰援灾区;震后不久,地震、减灾、民政等多个部门就迅速启动应急响应;震后十余小时,官方的首场救灾新闻发布会就在余震中召开;震后24小时,中国红十字会就已募集到社会捐赠款物3000余万元;震后72小时,震区救援力量达到数万人……

灾难面前,当亿万中国人再度诠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时,官方救灾响应更加及时高效,社会爱心驰援更加科学有序。不可否认,在大灾的悲痛中,这个国家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在不断进步。

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回顾“抢救生命”这一周,废墟中传来太多的“人物表情”,触动着国人的心。

他们中,有废墟下大喊先救妹妹的11岁小学生,有希望把救治机会留给年轻人的七旬老人,有赶制万斤切糕送到地震灾区的维族老板,有为了营救群众在堰塞湖激流中牺牲的解放军战士……在生命救援的过程中,有反映生命奇迹的救援事迹,也有彰显人性光辉的温情故事。

此外,诸如“汶川地震幸存孤儿暑期打零工为云南灾区捐款”,“北川9名爱心人士赴鲁甸灾区开免费餐厅”,这些从鲁甸震区传出的新闻又折射出,这个社会曾经输送给一方的温暖,正在换来感恩之心的传递。

一个6.5级的地震,伤亡为何会如此惨重?这是鲁甸震后一周,持续困扰外界的疑问。

“鲁甸六成农民日生活费不足7元”,“震区多为无抗震设计的土坯房”……在媒体报道中,人口稠密、经济落后,是这个中国西南小城面对地震时如此脆弱的重要原因。

有评论称,在地震高发区普及更加坚固的抗震房屋,需要资金投入,而这些地区又多为地质地貌复杂且经济欠发达。这看似矛盾,但是在生命面前,一切人为可以做到的保障,似乎都不应成为问题。

地震过去一周之后,如今的鲁甸灾区,虽然还满是残垣断壁,但是排排的临时帐篷中,民众的生活正渐渐恢复。

突如其来的灾难,会激发一时的热情;漫长的家园重建,则需要坚毅和坚持。在哀思中反思,在灾难中砥砺前行。人们期待一个重生的鲁甸,更希冀一个均衡发展的中国。(完)

新华网云南鲁甸8月8日新媒体专电(记者罗宇凡、李放)经过昼夜搜寻,在龙头山镇光明村附近堰塞湖因抢险救灾失踪的武警云南边防总队战士谢樵遗体,8日9时45分在湖面被发现,并已打捞上岸。

4日13时许,武警云南边防总队救援队接到光明村9社村民求救,称其所在的大林村因地震发生泥石流,他们请求救援队到山体滑坡处看看,帮助寻找亲人下落。

搜救部队在前往大林村途中被因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挡住去路。为了解灾区情况,谢樵跳入堰塞湖游往对岸。在谢樵即将上岸时,余震发生,山上巨石落入水中形成巨大漩涡,谢樵也被落下的山石击中,消失在湖中。

谢樵失踪后,谢樵所在部队立即组织力量搜救。蓝天救援队、武警交通部队等先后参与搜救。

经过昼夜搜寻,8日上午9时45分,谢樵遗体在堰塞湖水面被云南武警二中队发现,9时50分被打捞上岸。

谢樵的遗体被战友们护送返回龙头山镇部队驻地。武警云南边防总队在灾区驻地为谢樵举行了简单而庄重的战地告别仪式。

战友安息,烈士不朽。

“灾害摧毁了我们的家园,但不能摧毁我们夺取抗震救灾胜利的决心,更不能摧毁灾区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决心。”昨日,省委书记秦光荣又一次深入鲁甸“8·03”地震重灾区鲁甸县龙头山镇和甘家寨子。他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好虎扑nba: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既要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也要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确保灾区社会稳定、人心安定。

这是地震发生以来秦光荣第二次走进龙头山镇。与前几天满目疮痍的景象相比,如今的震中地区搭起一排排救灾帐篷,显示出新的生机。龙头山镇龙泉社区是灾区最大的集中安置点,来自翠屏、八宝、龙泉等5个村寨的3000多名群众临时安置在这里。

“老人家,你们受苦了。”在一处安置帐篷门口,秦光荣拉着75岁老人陈大爷的手嘘寒问暖。陈大爷告诉秦光荣,他们祖孙三代和亲戚2家共7人住在一起,刚吃过午饭,有莲花白炒茄子、有炖猪肉,现在全家人都很安心。秦光荣回应,房子倒了不要紧,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你们把房子建得更好。他动情地说:“自然灾害带给我们的伤痛是巨大的,但灾害不能摧毁我们的信心和决心。活着的人要活得更好,这也是对遇难者最好的悼念。”

听说这个安置点有280多顶帐篷,有的帐篷里面住了7户人家,秦光荣当场对当地干部说,现在帐篷的数量比较充足,关键是要抓紧做好调运和分配,尽快让每户受灾群众都能住上一顶帐篷。

近期灾区天气炎热,秦光荣十分关心灾区防疫工作。成都军区在灾区建了4处饮用水净化系统,能保障3000多人的饮用水安全。秦光荣从储水池里舀起水喝了一口,他要求,当前要把灾区卫生防疫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吃上安全的食品,做好垃圾清运和消毒防疫,责任明确到人,一件事一件事地解决,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迷彩服;哪里最困难,哪里就有军旗飘扬。”每当看到奋战在一线的部队官兵,秦光荣都要上前慰问。他说,你们是抗震救灾的主力军、受灾群众的主心骨。通过这次抗震救灾的考验,你们不愧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过硬的部队,我代表省委、省政府,代表全省4600万各族干部群众,代表灾区人民感谢你们。

沿着昭巧二级公路继续深入,经过多处滑坡、塌方路段,秦光荣来到受灾极为严重的甘家寨子。看着几乎被山体垮塌完全摧毁的村庄,秦光荣沉默许久。他要求正在抢险救援的第14集团军某旅官兵,黄金72小时救援时间虽然过去了,但仍然要不抛弃、不放弃,不到最后一刻决不停止搜救。希望官兵们发挥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同时也要注意自身安全。

秦光荣还看望慰问了成都军区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云南省军区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和云南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官兵和工作人员,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他强调,当前既要继续加强搜救,又要更加重视受灾群众安置和生活保障,同时加强思想疏导和心理干预,确保灾区社会稳定、人心安定。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抗震救灾的实际行动检验教育实践活动成效,为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曹建方,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石晓一同深入灾区。(记者 谢炜)

  8月7日,云南鲁甸龙头山镇一男孩在地震废墟上找寻物品。 中新社发 张浪 摄

中新社鲁甸8月8日电 (石雨 和晓莹)记者8日从昭通市鲁甸“8.03”地震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获悉,中央下拨鲁甸地震灾区应急救灾综合补助资金6亿元人民币已分配到昭通、曲靖两市各个受灾点,其中昭通市5.5亿元、曲靖市0.5亿元。

云南省民政厅厅长段丽元在发布会上公布,为支持做好鲁甸“8·03”地震应急抢险、受灾群众安置工作,中央下拨鲁甸地震灾区应急救灾综合补助资金6亿元,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及时研究制定分配方案,报省政府领导批准后,于8月5日下达昭通市5.5亿元、曲靖市0.5亿元,统筹用于抢险救灾、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生活救济、地震受伤人员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地质灾害监测、遇难人员家属抚慰,以及公路、通讯、水利、电力、农业、教育、卫生等损毁设施修复等方面的支出。

为妥善安排好转移安置群众的基本生活,云南省民政厅还及时研究制定了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方案,对紧急转移安置的受灾群众实施10天的应急救助,并将救助标准从每人每天23元提高到25元;应急救助阶段结束后,继续对受灾群众实施3个月的过渡性生活救助,将救助标准从每人每天12.5元提高到15元;对因灾遇难人员的家属,按照每位遇难人员2万元的标准发放抚慰金。

截至8日,中央、省级已下拨救灾资金6.23亿元,遇难者抚慰金和应急救助资金已拨付到乡镇,正在陆续发放到户到人。

目前,受灾群众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初步实现了有饭吃、有水喝、有安全临时住所。(完)

8月7日,云南鲁甸龙头山镇村民将找寻出的衣物洗净后在废墟上进行晾晒。 中新社发 张浪 摄

中新社昆明8月8日电 (记者 史广林)云南省民政厅8日发布,目前,受灾群众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初步实现了有饭吃、有水喝、有安全临时住所。其中,重灾区龙头山镇的11个村组已实现救灾物资发放全覆盖。

云南省民政厅厅长段丽元介绍,本次地震灾区处于滇东北高原山区,道路交通条件较差。地震发生后,云南省采取直升机空投、组织部队官兵和志愿者搬运、摩托车分段倒运、人背马驮等方法,迅速将各类物资送达受灾的5个县62个乡镇570个村7248个村民小组。并在龙头山镇、乐红等乡镇的八宝、翠屏、光明、银屏等村组设立5个空投点,对龙头山、乐红等地实施空投,通过直升机空投救灾物资80架次,共投放大米15吨、方便面8000件、矿泉水2300件等受灾群众急需的生活物资。

目前,重灾区龙头山镇的八宝、龙井、银屏、翠屏、新民、西屏等11个村组已实现救灾物资发放全覆盖。

此次地震造成22.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云南省通过搭建帐篷、用彩条布搭建临时过渡安置房等集中安置方式安置29897人、分散安置方式安置71507人、投亲靠友安置方式安置128331人。共设立集中安置点125个,配套设立社区工作站、医务室、警务室。与此同时,积极做好遇难人员善后处理工作,对遇难人员遗体运送开辟绿色通道,在征得遇难者家属同意的基础上,通过火化、土葬等方式对遇难者遗体进行妥善处置。截至8日8时,地震灾区已安葬遇难者480名。

截至7日19时,云南鲁甸6.5级地震已造成615人遇难,114人失踪,3143人受伤。(完)

人民网鲁甸8月8日电 (人民网前方报道组)8月8日9:30,武警云南总队第二支队官兵在支援甘家寨搜救的路上,发现旁边的堰塞湖里漂浮一具遗体,打捞上来后,经确定死者为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医院战士谢樵。

8月4日13时,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医院战士谢樵在鲁甸“8.03”地震救援中营救受灾群众时,被山上滚落石头不幸击中后卷入堰塞湖激流中。

原标题:鲁甸龙泉社区党总支书记唐正云:失去6名亲人仍坚守岗位

唐正云用水给他的摩托车坐垫降温。(人民网 李发兴 摄)

  唐正云用水给他的摩托车坐垫降温。(人民网 李发兴 摄)

人民网鲁甸8月7日电 (人民网前方报道组)“突发地震了,才更加明白党支书的重要性。”云南省鲁甸县龙头山镇龙泉社区党总支书记唐正云说。

7日中午,灾区地表温度已超过30℃。记者见到唐正云时,他满脸大汗,正在救灾安置点向群众了解灾后生活状况。“我就是个大管家,老百姓的生活起居我都要负责。”

龙泉社区是地震的震中,地震发生后,满目疮痍、血泪满地,全社区5000多群众惊慌失措。“大家快点撤离到广场,照顾好老人娃娃,注意安全,赶紧转移,快,快!”唐正云一路狂奔,一路呼喊。

“我哥哥、表弟等死了6个人,还有四个重伤。”唐正云哽咽地告诉记者。

从地震到救援队进入的一个多小时里,唐正云带领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徒手救出了15个被埋的群众,安全转移了3000多名群众。

中新社昭通8月7日电 (马骞 胡远航)云南省卫生厅7日晚间在鲁甸地震灾区发布消息称,目前卫生防疫工作在重灾区行政村已实现了全覆盖,灾区未发生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但风险依然存在。

云南省卫生厅副厅长徐和平称,8月5日卫生防疫工作在重灾区行政村即已实现了全覆盖。到目前为止,灾区共有来自国家、省、市、县及军队卫生防疫专业人员366人,开展水质检测、消毒、健康教育宣传等工作,建立了70余个卫生防疫监测点。

“尽管目前灾区未发生疫情和公共卫生事件,但风险依然存在,”徐和平说,由于重灾区人员密集、部分县区结核病高发,加之气温高、交通不便、环境复杂,灾区容易发生聚集性结核、呼吸、消化道等疫病,各项防病措施有待加强。

徐和平还透露,6日下午卫生部门采集了震区陆家龙潭、砚池山水库、茨院净水厂入水口等14份水样,结果令人担忧,灾区存在发生肠道传染病的风险。

徐和平表示,卫生部门将加强传染病防治、饮用水卫生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工作,严防发生传染病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完)

中新网鲁甸8月7日电 (石雨 马骞)7日晚,云南鲁甸“8·03”地震救灾指挥部发布,地震重灾区龙头山镇中心卫生院遭受严重损毁,其中5名医生遇难。

7日,云南省卫生厅副厅长徐和平在鲁甸作为“8·03”地震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主发布人。今天之前,她一直带领云南省医疗救护队奔走在各个重灾区。

徐和平介绍,地震发生后,当天卫生院在班的20多名职工中,有9名职工被埋,其中刘晓燕、邹玉恩、莫大波、童润、唐茂海等5位遇难。

地震中,龙头山镇中卫生院院长邵浦受伤,两根肋骨骨折,但他不顾伤痛,迅速组织职工自救,帮助病人脱险。“大家强忍失去亲人和同事的悲痛,又立即投入灾区的伤员救治工作,真正体现了白衣天使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完)

红岩村村民黄观禹正在摘花椒。

  红岩村村民黄观禹正在摘花椒。

人民网巧家8月7日电(记者李平 王洪江王军)“现在正是卖花椒的时节,往年我的花椒要卖七八千元,可是今年地震后,收花椒的进不来,到现在一点儿也没有卖出去。”50岁的巧家县包谷垴乡红岩村村民黄观禹坐在自家的花椒地旁,望着成片的成熟花椒,愁容满面。

红岩村与鲁甸县一江之隔,山脚下就是红岩村堰塞湖,由于这个村离鲁甸地震的震中鲁甸县龙头山镇只有几十公里,据在此救援的云南省军区昆明警备司令部司令介绍,此次地震共造成红岩村36人死亡,4人失踪,所有土坯房几乎全部倒塌。

“我的5间土墙房子全部垮了。”黄观禹在几年前修了一座小平房,在这次地震中,几间平房安然无恙,而挨着平房旁边的5间土坯房全部垮塌了。“我所有的粮食、物品包括厨房全部都在土墙房子里,一样东西也没有拿出来。”

黄观禹告诉记者,这次地震还将他养了几年的两头肥猪埋在了废墟里,两头猪都在400斤以上。

“就是卖活猪也要卖10多元一斤,按照市场价,两头猪至少要卖八九千元。”黄观禹抹了抹满是尘土的脸。“不过很幸运,地震时我们在外面摘花椒,逃过一劫。”

“现在唯一的指望就是地里的花椒,以往每年都要卖七八千块钱呢,往年都是花椒贩子上门来收,可是今年地震了,没有哪个敢来买,再加上道路不通,自己也没有办法运出去。”黄观禹无奈地摇摇头,他拿起篮子,从花椒树上扯下一把青油油的花椒放在鼻子上深深吸了口气。“多香的花椒啊,可惜现在变不了钱。”

记者了解到,红岩村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花椒,在当地,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成片的花椒树。村民们告诉记者,地震发生时,正因为很多人在花椒地里摘花椒,才避免了更大的伤亡。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红岩村满山遍野都是成熟待收的花椒。

  红岩村满山遍野都是成熟待收的花椒。

中新社宜宾8月7日电 题:云南鲁甸地震见闻:病床旁的陪伴

中新社记者 殷樱

“头发还会长起来,你变成光头,我依然爱你!”25岁的林潇在病床旁握着妻子陈利红的手说,保命比爱美重要,“实在不行,我也剃成光头陪你。”

6日晚,首批外送的32名云南鲁甸地震重伤员抵达四川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陈利红便是其中之一。7日早上,经过医生的诊断,建议陈利红剃掉头发以免头部伤口感染。

“这长发我留了很久,怎么能说剪就剪。”陈利红用手捂着头,死活不肯,一旁的剃头师傅已等待许久。

林萧告诉记者,妻子平时很爱美,没事也喜欢用手机自拍,一下子让她剃成光头,实在难以接受。“但不剃不行,能活着就不容易了。”

地震时,陈利红与妹妹林湘被倒塌的房屋埋在了废墟里。在外做事的林潇赶紧跑回家,跟朋友花了很长时间才把两人救出来。“要是再晚一点,妻子就没气了。”林潇说,妻子当时在废墟里头部朝下,呼吸困难,救出来的时候意识已模糊。

陈利红也深知这条命捡来不易,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无奈地答应剃掉头发。

随着剃头师傅下刀,陈利红的眼泪夺眶而出。林潇也只能边替妻子擦眼泪边不停安慰,“不光只有你,妹妹昨天晚上也剃掉了头发。”

在楼下的病房里,8岁的林湘已渐渐从剃头的悲伤中走出来,但剃头后被误认为男孩的她还是有点小情绪,“他们总说我是男孩子,我明明就是女生。”

“8岁的小女孩一样懂得爱美。”林湘的母亲告诉记者,昨晚为了让其女儿剃头,劝了整整4个小时。“她头部受伤缝了七八针,之后一直高烧不退,就怕伤口感染。”

据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医教部副主任刘盛君介绍,乘坐增开的专列火车来的地震伤员只有32名,但实际上昨晚共收治33名,多出的那一位伤员是昨晚自己从昭通开车过来,此人便是林潇。

“在废墟中救人时,脚部也受伤了。”同样穿着病号服的林潇被安排在了其他科室病房,但他一点也不在意自己的脚伤,来回穿梭在妻子与妹妹的病房。

“即使在病房,也要团聚。”林潇告诉记者,当妻子和妹妹被送上火车来宜宾的那一刻,他就舍不得。“经历了生死,更加懂得珍惜,无论怎样,也要呆在一起。”

随着妻子的情绪慢慢平稳,林潇准备下楼去看看妹妹,临走时还不忘叮嘱妻子“想开点”。

望着丈夫一瘸一拐离开的背影,陈利红抹了抹眼角的泪水,随后望向病房的窗外。她相信,经历了大灾后,会有一个新的开始,一切都会“从头再来”。(完)

图蓝天救援队带着声呐探测仪等设备在有10多米深的堰塞湖里搜寻失踪的战士谢樵。

云南网讯(记者 禹江宁)8月4日13时许,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救援队战士谢樵,为了寻找失踪的救灾群众,在泅渡堰塞湖时被石头击中卷进漩涡,下落不明。

得知这个消息后,来自北京、四川等地的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员和其他救援队,紧急赶赴龙头山镇甘家寨附近的堰塞湖搜寻失踪的战士谢樵。

由于堰塞湖水下环境复杂,截至7日下午6点记者发稿时,仍未找到失踪的战士。

中新社鲁甸8月7日电 (记者 彭大伟)“来晚了吗?”2014年8月7日11时,作为到前方增援的记者,看着手机里的时间,我在心里默默地一遍遍问自己。

就在前一天下午,8月3日16时30分爆发的鲁甸大地震,施救的“黄金72小时”已经无情地流逝殆尽。

然而,行驶在昆明到鲁甸县城的公路上,沿途长龙般绵延不断的大小货车、救护车分明告诉记者,一场争分夺秒的生命接力赛仍在进行着。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鲁甸加油”……沿途尽是在车头和车身打着这类横幅的车辆,车牌既有云南省内的,也有不少来自周边的四川省、重庆市和贵州省,还有一些来自更遥远的河南、广东深圳等地。

“上来吧,不要钱。”7日下午,由于我们的汽车无法通过检查站,记者在30多度烈日下步行向震中龙头山镇进发,这时,一位骑摩托车路过的四川汉子李勇给记者带来了希望。

李勇是四川广安人,在鲁甸做电器维修。这一次,他的老板鼓励他和其他员工去当志愿者,搭载救援者和媒体人员去灾区。

“你看,肯定还有幸存者。”李勇朝坐在身后的我说,这时,一辆昆明牌照的救护车鸣笛呼啸而过。

就在记者坐在刚刚经历一次停电的龙头山镇龙泉中学帐篷里敲下这些文字时,云南鲁甸地震遇难人数已增至615人,同时仍有114人失踪。

在龙头山镇最大的一处安置点采访当地民众时,住在帐篷里的陈朝英告诉记者:“死了太多人,你看看,那边帐篷里我认识的一个小孩子,他家里就死了好几口人。”

而当记者见到陈朝英口中那位幸存者,他身边的大人又纷纷诉说着他们自己或旁人遭遇的不幸与苦痛。

采访告一段落,记者返回龙泉中学,发现中学门口,一位工作人员正在往中国移动设立的寻人白板写上新的名字。

“Me·朱利恩”——密密麻麻的名字后面,新加上的是一个外国名字。不知这位赶来救灾的瑞士好人,何时能与他的家人重逢。

逝者已矣,而不管愿意或不愿意,生活都在渐渐恢复它原本的宁静。

无论是龙头山镇中心小学门前小河畔洗衣服的妇女,还是安置点嬉戏打闹、互相拍照的小女孩,都让人感到,天灾之后,生者努力重返生活当中的顽强。

龙头山镇的夜,除了偶尔的电闪雷鸣,静谧地只剩下发电机的轰鸣。身处一群彻夜工作的同行当中,来路上听到的那首《后会无期》,再次回响在记者脑海:

“你不知道

他们为何离去

那声再见竟是他最后一句。”

祈生者早日痊愈,愿灾难后会无期。(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