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天下>>国内热词>>云南鲁甸地震

?

中新网鲁甸8月5日电 (王林和晓莹)鲁甸县城往东10公里的桃源回族乡拖姑村,坐落着拥有234年历史的云南省五大古寺之一——拖姑清真寺。经过鲁甸“8.03”6.5级强震后,它依然完好无损。5日,记者驱车前往该寺一探究竟。

良田环绕,树木成荫。这座由正殿、唤醒楼、无倦堂、后亭等构成的清真古寺丝毫没有破败感。

“老祖先建的,没问题,我们的房子都开裂了,它一点灰也没有掉。”正在清真寺一侧摘花椒的回族老人马应孙告诉记者,鲁甸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地震,寺院的教拜楼曾被震歪过,但另一次地震又把它震归原位。与拖姑寺一墙之隔的马应孙家及其两个哥哥家的房子则在此次地震中受损,墙体多处开裂并部分脱落。

地震发生时,当地村民刚刚过完开斋节,学生放假。寺里教学的老师马关灿也回老家威宁去了。

“威宁离这片很近,地震的时候地动山摇,就像筛子筛东西一样,人都站不稳。”得知鲁甸地震,马关灿心想“完了。”但当他4日赶回拖姑寺时,却发现这座古老的寺庙完好无损,心里的大石头才完全放下。

礼拜时间还没到,马关灿坐在空荡的院子里晒太阳,他向记者介绍,拖姑寺的建筑完全用圆柱和横梁交接而成,卯榫环环相扣。“整个建筑没有用一颗钉子,十分牢靠,而我们现在的房子就没有这么牢固,甚至有些房子,外表看上去很好,实际上内里很差。”

应正马应孙的话,这座屹立在鲁甸大地上的拖姑清真寺,最近几十年里,经历过5级以上地震20余次。

傍晚6点半,记者即将离开时,诵经声响起,通过高处的喇叭向远处传去,三三两两的村民来到这里,开始了一场再平常不过的礼拜。(完)

中新社鲁甸8月6日电 (王艳龙 马骞)“当我们发现她还活着,简直像打了鸡血般兴奋,要知道,这是多么鼓舞人心!”云南鲁甸地震发生50个小时后,88岁的老人熊正芬于5日下午六点半在灾区废墟中被救出,21时20分左右被救护车送往当地医院,目前总体生命体征平稳。

“我们住在八宝村,地震后差不多有10次不断地寻找我母亲,但都无果。”熊正芬老人的儿子李宪伟说,5日上午11时左右,家人仍不死心,在废墟中扒开一条缝隙,听见了里面有动静,随即向附近来自成都军区某部的救援队伍求助。

参与救援的退伍老兵黄佑陌说,用生命探测仪发现地下2米深度有生命迹象时,数十名官兵飞奔着跳上一个又一个房顶,赶到了李宪伟家开始救援。

但是,下午两点左右,一名官兵再次爬进废墟朝里面呼叫,令人紧张的是废墟里没有回音。搜救官兵再次加快搜救速度,他们开始在混凝土房顶开凿另一条生命通道。这时,伴随着时有的余震,乌云压顶,雨点滴落,搜救现场变得湿滑,官兵们只得冒雨作业,这给搜救带来不小的难度,他们挥锤和挖掘的速度却更快了。

下午3点整,房顶的通道被凿开了一条缝隙,搜救官兵再次呼叫,之后,一名官兵喊道,“活着,还活着,听不懂她说什么,但她在说话!”通道被继续扩大。搜救官兵借助通道下潜废墟,傍晚6点47分,被困超过50小时的熊正芬被抬出废墟。现场爆发一阵欢呼。

救出后,早已等候在一旁的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为老人检测身体。医生介绍,除了头皮下有淤血外,老人身上没有明显伤痕,身体体征平稳。21时左右,老人被救援人员抬着送往医院。由于当时镇中龙头山镇通往县城的一座钢架桥梁还没有完全架好,救援人员用挖土机拖斗将老人运过激流。(完)

新华网长沙8月5日电(记者 谢樱、谢立言)5日上午,湖南梦想起航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阿迪力·买买提吐热与工作人员一起把1万斤切糕打包装好,捐赠给云南地震灾区。

捐资,赠物,献血,争做志愿者,收救重伤员,提供卫星电话……鲁甸地震牵动着各族儿女的心,爱心像潮水一样涌向鲁甸。在源源不断的输送到灾区的各类救灾物资中,这1万斤切糕也许并不起眼,但却让人有了一番不一样的感动。

切糕作为新疆特产,原本是古代丝绸之路上国内外商队重要的食物补给。对于缺水缺食物的灾区人民来说,易保存、易食用、高营养的切糕正可谓雪中送炭。

温情暖人心。阿迪力的想法很简单,他只是希望这批酥甜的切糕能够令灾区人民的心得到稍许抚慰。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越是在危急的时刻,越能显现出中华民族大家庭善良、坚韧、团结的天性。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56个民族是亲不可分的一家人。一万斤切糕的背后,闪亮的不仅是阿迪力的一颗爱心,还有民族兄弟之间血浓于水、弥足珍贵的手足之情。

中新网8月5日电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2014年8月4日至5日,一些外国领导人分别致电、致函虎扑nba:主席、李克强总理,就云南鲁甸地震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慰问和支持。

老挝国家主席朱马里、总理通邢致电表示,相信在中国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关怀帮助下,当地受灾群众一定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越南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国家主席张晋创、政府总理阮晋勇、国会主席阮生雄联名致电表示,相信在中国党和政府领导下,灾区人民一定能早日克服困难,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

缅甸总统登盛致函表示最深切哀悼和慰问,相信灾区人民将很快恢复正常生活。

泰国国王普密蓬、公主诗琳通致电表示,对这一悲剧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损失深表哀悼和慰问。

新加坡总统陈庆炎、总理李显龙表示,相信云南人民将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决心渡过难关,新加坡愿随时提供帮助。

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致函对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对受伤人员和遇难者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致电表示,坦桑政府和人民将同遇难者家属、全体灾民和中国人民携手走过这段悲痛的日子。

德国总统高克、总理默克尔致电表示,祝愿伤者早日康复,德国政府愿为中国抗震救灾提供支持。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致信表示,相信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化悲痛为力量,克服一切困难。

此外,塞内加尔总统萨勒、毛里塔尼亚总理拉格达夫,阿曼苏丹卡布斯、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首相阿卜杜拉、巴林国王哈马德、王储萨勒曼、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马尔代夫总统亚明、保加利亚总统普列夫内利埃夫、希腊总理萨马拉斯、塞尔维亚总理武契奇以及印度尼西亚、文莱、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加拿大、新西兰、墨西哥、阿根廷、秘鲁、智利、乌拉圭、格林纳达、玻利维亚、英国、法国、荷兰、芬兰、西班牙和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欧盟对外行动署等国家和国际地区组织也以不同方式向中方表示慰问。

中新网8月5日电 据水利部网站消息,8月5日上午,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陈雷再次主持召开会议,分析会商云南昭通红石岩堰塞湖应急处置和水利工程震损排查及抢修情况,进一步安排部署水利抗震救灾工作。陈雷强调,当前要把堰塞湖应急处置、震损水利工程排险除险和提前转移危险区群众作为水利抗震救灾的重中之重。

陈雷要求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沟通联系。要加强与前方工作组和地方防指的沟通联系,为前方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及时掌握堰塞湖排险、震损水利工程抢修等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二是确保信息同步。要加强对现有数据的复核与分析,进一步核实堰塞体的特征数据,加强水文监测,动态掌握和分析堰塞湖的蓄水量、水位、入流等参数,为风险分析提供科学依据。水利抗震相关信息要及时、准确、统一对外发布。

三是落实转移避险预案。抓紧进行堰塞湖溃坝洪水流量分析,编制洪水淹没风险图,并据此进一步完善群众转移避险方案,落实危险地区群众转移的各项责任制,明确预警手段、避险地点、转移路线等,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工作。

四是抓紧排险抢修。要抓紧制定实施堰塞湖排险方案,科学调度上下游水利工程,为堰塞湖应急处置争取时间,确保险情安全、科学、高效得到处置。在震损水利设施险情排查基础上,抓紧开展震损水利设施抢修,确保度汛安全。

五是做好统筹兼顾。在加强次生灾害防范的同时,要抓紧抢修震损供水设施,设立临时供水点,全力保障应急供水工作。

会后,国家防总再次向云南省防指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相关信息的归口管理,统一对外发布口径,抓紧分析绘制堰塞湖溃决影响区域风险图,制定完善堰塞湖上下游危险区群众转移安置预案,落实监测预警措施。同时,要求做好震损水库、堤防的险情排查和应急抢险工作。应云南省请求,国家防总紧急从中央防汛物资仓库调运水泵、冲锋舟、发电机等防汛抢险物资,支持云南开展水利抗震救灾工作。

据悉,目前堰塞湖应急处置采取的措施:一是调度堰塞湖上游的德泽水库关闸拦蓄洪水,减少堰塞湖入湖水量,为堰塞湖应急处置赢得时间;二是调度堰塞湖下游天花板和黄角树电站预泄(堰塞湖下游约19公里和59公里处有天花板和黄角树2座电站,总库容分别为0.75和0.36亿立方米),为后期蓄滞堰塞湖下泄洪水腾空库容。三是落实堰塞湖威胁地区群众转移安置工作。

据查,震中周边50公里范围内共有水库及水电站71座。截至8月5日8时,地震已造成昭通和曲靖两市19座小型水库震损,其中小(1)型4座、小(2)型15座,鲁甸县猫鼻子水库和尹家海子水库险情较为严重。目前猫鼻子水库蓄水已由630万立方米降至260万立方米;尹家海子水库蓄水已由54万立方米降至20万立方米,险情已初步得到控制。

新华网香港8月5日电 记者5日从李嘉诚基金会网站获悉,为帮助云南省抗震救灾,李嘉诚基金会启动紧急援助机制,向云南省人民政府捐款3000万元人民币作赈灾之用。

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上百万人受灾。李嘉诚基金会启动紧急援助机制,向云南省人民政府捐款3000万元人民币作赈灾之用。基金会向云南鲁甸地震遇难者致哀,向受灾群众表示慰问,并盼望灾民能早日重建家园,恢复正常生活。

据介绍,李嘉诚基金会辖下设紧急援助机制,遇有天灾和突发事故,均会立即启动,以作迅速支援。

新华网香港8月5日电(记者姜婷婷)记者5日获悉,为帮助云南省抗震救灾,多家香港机构纷纷捐款捐物,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关心和慰问。

香港中华总商会捐款400万港元,华懋集团捐款250万港元,黄大仙祠管理机构啬色园慈善团体捐款50万元人民币。工联会捐款80万港元给云南鲁甸地震以及江苏昆山爆炸事故受难家属。款项将由中联办转交。

记者5日从李嘉诚基金会网站获悉,为帮助云南省抗震救灾,李嘉诚基金会启动紧急援助机制,向云南省人民政府捐款3000万元人民币作赈灾之用。

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上百万人受灾。地震发生后第二天,香港红十字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香港委员会等机构以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香港中国商会主席陈经纬等已向地震灾区捐款捐物。

灾区中的正能量 2014-08-05 22:27

新华网云南鲁甸8月5日电(记者白靖利 曹凯)进入震区已经两天,总有一些人与事让人感动,从背着食物连夜从昭通、文山、昆明甚至广东回到家乡参加抗震救灾的村民,到家中受灾却毅然赶赴灾区运输物资的武警战士,再到淳朴乐观、自助自救的灾民。悲伤还在,但大家已经开始站起来。

8月4日,记者在鲁甸县城至龙头山镇的路上见到大批前往灾区方向的村民。几经询问得知,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是从昆明、文山、昭通赶回来救灾的。

尽管已经走了一早上,但快步行走的杨美能和代开荣仍然没有停下的迹象。他们都是龙头山镇龙井村村民,现在昆明打工。杨美能提了两大袋子食品,有面包牛奶等等,代开荣则抱着两箱方便面。

“听说家里出事了,我们老乡全都回来了。”杨美能告诉记者,他们连夜开着面包车拉着七八个老乡一起赶回家乡。但是车子到了鲁甸县城后无法继续前进,只好步行。“按照这个速度,晚上七点左右我们就能到家了。”代开荣坚定地告诉记者。

在车流和人流穿行的路上,有一位穿着白色背心的小伙子引人注目。小伙子名叫常道奎,并不是鲁甸人,但是他从4日下午就开着摩托车来到现场载人。据他介绍,上午已经从灾区拉了两名伤员出来,还送了三名救援人员进入灾区。

“刚才拉了一个人,以为我要收钱。”常道奎有点委屈地告诉记者。他很遗憾,汶川地震和镇雄滑坡他都在外地,没能参与救灾。“这次家里发生事情了,怎么着也得尽点自己的努力”。

同常道奎一起来到鲁甸参与抗震救灾的“外乡人”还有他的两个朋友。4日中午12点左右,记者见到繆家辉和李正富的时候,他们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合眼,也没有吃饭。他们开着重型挖机,连夜从昭通赶到灾区。他们谦虚地表示,老板人好,让他们开着公司的机器来参与救灾。

5日上午,记者来到了此次地震受损严重的龙头山镇翠屏村。在青山社,64岁的老社长李国发正在带领社员们生火做饭,饭菜很粗糙,酸菜汤、南瓜汤和稀饭。但在地震灾区,这已经弥足珍贵。

记者了解到,做饭的粮食、油盐都是青山社到翠屏村街上赊回来的,总共有500斤大米、10斤油、20斤盐,这些粮食可以支撑300人左右的青山社区三四天左右。

“家家的炊具和粮食都被埋起来了,不能让大家没吃没喝的。”已经当了34年社长的李国发认真地告诉记者,“我们社是村里受灾最轻的,政府现在主要精力肯定都在救人上,我们必须自救。”

武警云南总队曲靖支队通信股股长巨洪刚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在他们向灾区进发的第一天,路过一个村子,村民们纷纷拿出水果让他们吃,“不吃就不让走”。

这样的故事很多,李国发所在社的“大锅饭”有不少就提供给了路过的救援人员、疲惫不堪的返乡村民。“他们吃就行了,我们再去想办法”。

李国发有4个儿子,在昆明工作的大儿子带了两大包食物和十几个手电筒回家。“一路走一路发,到家的时候食物只剩下一小点,手电筒也只剩下一个。”李国发笑着告诉记者,最后那只手电筒也送给了连夜回家的灾民。

各方力量齐集鲁甸,武警曲靖支队战士王天贵是鲁甸县龙头山镇银屏村人。他家在这次地震中也损失惨重,房屋全部垮塌。尽管第一时间就得知家里受灾的消息,王天贵还是服从命令,驾驶车辆往返于昭通市、鲁甸县和沙坝村之间,尽职尽责运送物资,至今未能到家里看一眼。

在记者的再三请求下,腼腆的王天贵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谈起不能回家救灾,王天贵表示不遗憾:“我是一名军人,必须要服从命令,运送物资就是我的工作,也是在抗震救灾。”

已经当兵五年的王天贵说,家里人都没事,就很安心了。“房子倒了可以再建。但如果我不是军人,肯定会选择回家救灾去”。

新华网杭州8月5日电(记者韦慧、张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后,一些公益机构通过网络平台发起爱心募捐活动。阿里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5日12时,超过68万人次通过阿里巴巴各平台(淘宝爱心募捐、支付宝、支付宝钱包)向灾区捐款总额超1340万元。

据介绍,爱德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壹基金3家公益机构与淘宝网联合,在淘宝网上线爱心募捐平台“救在第一刻”。支付宝也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等公益组织进行合作,通过支付宝的捐赠入口,爱心人士可以向灾区实行捐助。

据介绍,这次发起的第一批募捐计划中,网友的爱心捐赠将用于购买方便食品、粮油、帐篷和防雨用品、温暖包,并在第一时间到达灾区。

淘宝方面表示,对于后续捐款使用情况、物资购买和运输,将发挥平台力量让3家公益机构接受网友的共同监督,募捐结束后,页面将自动更新为善款的追踪监督页面,透明、公开地把每一分善款、每一份救援物资走向完整展示。

有网友表示,无论捐多捐少,捐款者的意愿只是真心希望用于灾区之中,求实、务实、落实,在公益机构频遭信任危机之时,大灾让他们再一次接受群众的考验。

据了解,一些民间的专业救援队伍也从四面八方赶到灾区。杭州市户外应急救援队公羊队4日下午出发,与四川分会的队友会合后将紧急赶赴灾区,他们携带救援物资,主要任务是灾后救助工作,包括震区防疫、消杀、医疗救助等。

新华网云南鲁甸8月5日电(记者胡星、骆飞)牛栏江支流沙坝河沿岸山高谷深,云南鲁甸县地震造成这里大面积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

5日,一支消防部队在此遇险,正在抢险作业的武警水电部队紧急施与援手,在牛栏江上成功进行了一场救援队伍之间的生死营救。

据云南省公安消防总队特警支队政委妙学应介绍,地震发生后不久,消防部队就开始在沙坝河沿岸的村寨抢险救灾。5日上午,特警支队和昭通消防支队的60余名官兵在沙坝河沿线排查险情,在从天生桥往沙坝方向返回的途中,来到了一处山体滑坡体上。

在消防官兵行进的山脚,正是滚滚奔流的沙坝河。记者看到,地震造成的山体滑坡,半面山体积的土石冲入河里,截断了沙坝河形成堰塞湖。不断涌入的来水,以及不时的余震,使这里随时有溃坝危险。

消防官兵正在行进的同时,武警水电部队三总队九支队正奉命在此排除堰塞湖险情。九支队支队长郭建和告诉记者,部队调动数量大型挖掘机,从4日晚开始抢险,以期尽快拆除这一悬挂在下游天生桥附近3个村寨300多户村民头上的“定时炸弹”。

5日13时许,由于上游来水量激增,堰塞湖开始自行泄洪,冲垮了河流中山体滑坡。此时,消防官兵正好行进到对岸的一处山体滑坡体上,水流截断去路,山体不断被冲刷,险情万分。

收到遇险部队的“隔岸呼救”后,武警水电部队迅速调来一台大型挖掘机,将挖掘机机臂伸向对岸,让遇险官兵坐在挖掘斗里“临空过江”。挖掘斗一次坐3人,20余次来回,60余名官兵乘坐“特殊交通工具”成功脱险。

踏上安全地段,两支救灾部队战友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共同经历过艰险,彼此互道感谢与珍重,两支部队又踏上抢险救灾征途。

福建省民政厅紧急向云南地震灾区运送帐篷。

东南网8月5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记者从福建省民政厅获悉,福建省已紧急向云南地震灾区调运帐篷等物资。

8月4日下午,接国家民政部通知,福建省迅速行动,紧急调拨2012年产12平方米单帐篷1332顶至云南鲁甸地震灾区,至昨日23:30,所有车辆完成装车启运,预计8月6日下午可送达。目前,我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已清点好折叠床、简易厕所等救灾物资,随时可按要求启动调运。

中新网昭通8月5日电 (吴忠梅)8月5日,距鲁甸县6.5级地震已有两天。两天里,不断有伤员被救出送往昭通市昭阳区的各大医院。为了保证伤员不被耽搁,昭阳交警一大队全警动员,为伤员开通生命通道,保证救护车辆顺利抵达医院。

地震发生后,大批的救灾车辆涌入昭阳城区,使得昭阳城区车辆剧增,又因连续下雨,路面湿滑,导致昭阳城区交通压力增大。为了确保从灾区运送到昭阳区医院的伤员得到及时救治,大队对辖区的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昭通市中医院三个重点医院进行重点的管控,并采取紧急措施。利用大队的高清监控明确救护车辆的具体位置,再联系所要通过路口的路面执勤队员。队员在接到大队指令后,立即对路口实时管控确保救护车能在第一时间通过,并在每家医院的路口、周边道路包括医院急救大楼都安排队员站岗执勤,疏通医院门口车辆,以防无关车辆占用医院绿色通道导致救护车无法进入医院。

两天以来,昭阳城区没有一辆救护车因为交通堵塞而耽误对伤员的救治。(完)

中新网昭通8月5日电(唐远均)云南鲁甸6.5级地震导致巧家县包谷垴红石岩村受灾严重。地震后,红山岩村交通阻断,通电中断,山路上全是泥石流和落石,使得原本就偏僻的红石岩村成了与世隔绝的一个“孤岛”。

灾情发生后,巧家警方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紧急抽调两个梯队共警力240人,步行8小时挺进“孤岛”红石岩村。

4日清晨6时许,救援梯队第三分队奔赴赶到包谷垴乡梨园社时,得知88岁的胡崇英和年仅2岁的曾孙女埋在废墟下已10小时。民警在救援过程中,发现房屋属土木结构,墙体由泥土夯成,加之泥土松软,垮塌的房屋经暴雨冲刷,已形成一个一个的大泥团,救援时,民警无从下手。

民警小心翼翼地用锄头挖、用手刨,经过4个多小时的刨挖,终于从废墟泥土上找到了已经死亡的祖孙俩。只见曾孙女紧紧地依偎在曾祖母的怀里,曾祖母怀抱着年幼的曾孙女,将其保护在身下。民警兰景奎、张兴文见此情景,潸然泪下,将遗体抬出废墟后,擦干眼泪又开始新一轮的搜救。

8时,第二梯队救援民警赶到了红石岩村。途经龙头坪时,民警在一栋震垮的土房前一残垣下,发现了猫腰藏身于塑料薄膜下的老人吴玉珍。老人已经80岁,房屋垮塌后,行动不便的她便找来塑料薄膜搭起一个小窝棚,卷曲着身子栖在里面。

民警夏万斗了解到,老人患有半边疯的病,行动十分吃力,儿女都外出务工了,平时生活都难已自理。夏万斗弯下身子要将老人背到村公所,老人接连说:“使不得,使不得”。夏万斗屈膝背上老人:“老人家,没有什么使不得,我就是您的儿子。”

救援的黄金时间过去了近48个小时,在垮塌的房屋前,在泥泞的废墟里,在堰塞湖边的搜救中,都是民警忙碌的身影。

5日11时多,梨园社的群众在垮塌的砖瓦中支起一口大锅,煮了看似像面条又像是面糊的午餐,热情地朝民警呼喊:“民警同志,歇一歇吧,吃了饭再干。”民警嘴里一边答应着,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转眼就到了下午2时,多数民警都还没有顾得上吃上午餐。

截至5日13时30分,民警昼夜奋战40个小时,安全转移群众400人,成功救出掩埋群众4人,从废墟中搜寻出7具遇难群众遗体。(完)

新华网云南鲁甸8月5日电 山摇地动、房屋倒塌、道路中断……

冒着余震挺进灾区、徒手刨挖营救被埋者、仔细在废墟上搜寻……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付出百倍努力。”灾区汇起搜救爱的洪流。

“人民子弟兵”第一时间驰援灾区

在云南境内自2000年来最大地震来袭之际,解放军、边防、消防、武警等部队官兵第一时间驰援灾区。截至5日上午,近万名官兵开展了生命搜救和转移伤员。

地震发生后,云南消防部队第一时间出动。昭通市消防支队迅速出动27车148人前往鲁甸县、巧家县救援。总队迅即调集总队特勤、昆明、曲靖等8个支队赶赴现场增援。

到达灾区后,云南总队把参战力量划分为鲁甸、巧家和会泽3个战区,鲁甸重点在龙头山、乐红、火德红、金甸展开救援。道路损毁,通讯中断,大型设备无法进入……地震救援工作难度大。用手刨、用棍撬……消防官兵们在废墟瓦砾中开始了生命接力。

8月3日晚8点10分,鲁甸县消防大队第一支搜救队2车15人到达重灾区龙头山镇。在龙泉村,一小女孩被埋压在一民房废墟下,女孩不时传出哭喊声。由于埋压太深,徒手无法救出。消防官兵使用顶杠、气垫和破拆工具,经过3个小时的努力,小女孩被救出。

5日上午,消防总队又将昭通鲁甸战区参战部队分成37个组,继续对龙头山镇重灾区各受灾点进行全面搜救;将昭通巧家灾区分成6个组开展救援;将曲靖会泽灾区分为2个组,分别负责堰塞湖排危除险、人员疏散和战勤保障任务。

目前为止,云南消防部队共投入153车1010人、17犬进入灾区开展救援工作。

截至4日晚,军队、武警、民兵预备役部队共7185人到达灾区参加抗震救灾。截至5日1时,救灾部队共救出逾200人,转移伤员近500人,安置受灾群众10000多人。

“下一步的首要任务还是救人,继续把抢险救人放在第一位。”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石香元说,救灾部队要抓紧72小时黄金救援期,争分夺秒抢救生命。


当地群众积极自救

“突发地震了,才更加体会到当支书的重要性。”鲁甸县龙头山镇龙泉社区党总支书记唐正云说。地震后,满目疮痍,全村群众惊慌失措。“大家快点撤离到广场,照顾好老人娃娃,注意安全,赶紧转移!”灾情就是命令,唐正云一路狂奔,一路呼喊。

“党员干部站出来,年轻劳力干起来,我们一起帮助群众安全转移!”一瞬间,五个党支部的127名党员和青壮年劳动力,迅速投入“战斗”。从地震到救援队进入的一个多小时里,唐正云带领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徒手救出了15个被埋的群众,安全转移了3000多群众。

地震发生后,巧家新店派出所闻警而动,在交通中断,救援队还无法赶到现场的情况下,所长胡国华率4名民警立即赶赴辖区核查灾情,当得知胃姑村灾情较为严重时,便直赴胃姑村开展救援。

一路上落石不断,民警们徒步前行,途经平地营村凉风台村民小组时,发现两间倒塌的房屋下传出哭喊声,民警立即展开营救。没有施救的大型工具,民警们就用手刨,用肩扛。听到从倒塌的屋里传来哭声,民警觉得营救还有很大的希望,就朝里面喊话。“老乡,不要怕,你们一定要挺住,我们一定会把你们救出去的……”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施救,从废墟中徒手刨出了5名群众,并及时将伤者送往医院救治。

在前往胃姑村的路上,突然发现一辆面包车被落石砸坏,车内7人被困。民警手头又没有任何的拆装工具,5名民警和赶来的群众,便用自己的肩、手和头充当千斤顶,将严重变形的面包车顶起,从夹缝中一个一个将被困人员救出,当把人员全部救出时,发现有两人已没有了生命气息,民警和群众一道,用门板、竹竿作成担架,将另5名伤员抬下山,送往医院治疗。

当把伤员送下山时,已是晚上8时多,天空又下起了瓢泼大雨,民警们冒着暴雨和余震继续朝胃姑村挺进。

生命至上 各方紧急行动

地震发生以来,各方力量坚持把人员搜救工作放在第一位。

4日晚上8时30分左右,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长远山一赶到鲁甸县,就直奔救援队设在县第二幼儿园里的大本营。“一定要想办法进入巧家县深处,争取把大本营建在包谷垴,然后建立与鲁甸县龙头山镇灾区最便捷的通道。”远山指着地图说。“现在的重点是要突破盲区,在震后黄金时间展开救援。”

据介绍,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已经在鲁甸灾区展开了救援,在离龙头山镇附近10公里处,塌方严重,救援非常艰难。

据中国红十字会救援队领队孙硕鹏介绍,红十字会救援队在鲁甸地震灾区救援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人员搜救,第二阶段主要是救援物资的发放,第三阶段是灾区卫生设施、受灾群众转移安置等工作。目前,红十字会已有50多人进入龙头山镇灾区,与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在现场进行搜救。

“手动破拆,快!”“要出来了,小心脚下!”“把孩子脸盖上!”在龙头山镇中学背后的山坡上,一处倒塌的民房废墟上,十几名来自中国救援的救援人员正紧张地忙碌着。

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终于从完全倒塌的房子底部抬出了一个刚满10岁的小女孩。

中国救援三支队指导员张务宽告诉记者,震中区域倒塌的民房多修建在山坡上,呈天梯状分布,倒塌瞬间冲击力大,致命伤较多,伤者难以撑到救援的到来。

他说,中国救援派出100人的专业搜救人员紧急进入灾区,分成四支队伍全力开展搜救工作。4日从北京赶往灾区时队员们各自带了一点压缩饼干和一瓶水,到现在没有正式吃一顿饭,实在困了,就在路边露宿。期间,是靠灾区群众给点水喝撑过来的。

他说,中国救援的救援人员用探测仪定位了12个被埋者,可惜都没有生命体征了,到目前已经搜救出4具遗体。随着更多专业救援设备运到重灾区,搜救效率会越来越高。

地震发生后,云南省地震局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I级响应。

中国地震局派出由修济刚副局长带队的有关单位部门专家共15人连夜赶赴灾区。

4日下午,在总队长霍树锋的带领下,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也投入到了鲁甸地震的搜救工作中。据救援队队员于新坤介绍,救援队100名队员共分成四个小组,分别进入鲁甸县龙头山镇、巧家县包谷垴乡和新店乡三个灾情最为严重的乡镇进行搜救。

“我们带了8条搜救犬、6套搜救设备以及多台发电机、排烟机、剪切破拆设备等,4日下午每人负重几十斤徒步三四个小时进入灾区。”于新坤说,从4日到5日上午我们已经搜出了7具遇难者遗体。

中新社北京8月5日电 (记者 陈康亮)针对云南鲁甸地震灾区的金融服务状况,中国银监会5日表示,除两家受灾严重网点,灾区其他银行网点已全部恢复营业;民众存款支取正常。

8月3日,云南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8月5日10时,灾区银行业无人员伤亡情况报告;而就银行机构而言,仅龙头山农信社和乐红农信社受灾情况较严重,目前已派出工作组采用人力徒步搬运方式,送去帐篷、发电机、水、食物,待通信恢复后即可开设帐篷银行,恢复金融服务。

此外,针对舆论关注的灾区存款支取情况,负责人表示,民众存款支取正常。截至8月5日10时,鲁甸县农信联社已筹集现金1775万元(人民币,下同)用于柜面支付,农行鲁甸县支行调运现金800万元保证网点柜台支付,并充实15万元现金用于惠农取款点群众现金需求。

“已经开辟16个金融服务绿色通道。灾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已要求休假员工全部回到工作岗位,轮流上岗。”负责人说。

值得注意的还有,针对如何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发挥金融支持作用,银监会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最大限度让利灾区,对受灾农户贷款实行利息优惠政策,适当延长贷款期限,严格按要求减免账户查询、补办等费用;对经营正常、信用良好,仅因灾害造成偿债能力下降的企业和农户,信用评级不降低等。

银监会进一步指出,将对灾区以实施信贷倾斜,建立“灾后重建信贷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审批时效,积极支持灾后重建。加大对灾区小微企业和“三农”的信贷支持,拓宽贷款抵押担保物范围;对灾区农户、个人家庭创业贷款,创新流动资金贷款服务模式,发放面向灾区的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根据实际需要扩大贷款额、延长贷款期限等。(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