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徐黎丽:十年历程 六大特点
www.fjsen.com?2009-12-29 09:11?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大陆哲学社会科学已经走过十年的历程。十年中,我们在党和政府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各项政策支持下,面对全球化背景下西方科学主义与东方人文主义的融合与冲突、金融危机的挑战与机遇、自然灾害与边疆安全问题的凸现,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呈现出与改革开放前20年不同的六大特点。

第一,指导思想的统一性和学术观点的多样性并存。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下,我们不仅对解决国内社会问题提供政策建议,而且形成新的指导实践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和观点,存在于不同学科及分支之间,也存在于不同学科之间,促使哲学社会科学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进一步加强。

第二,学术视界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并存。这一时期大陆哲学社会科学界因与世界其他地区交往频率加快、范围扩大而使学术视界更加全球化。与此同时,改革开放前20年在全球化过程中吸收的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及应用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后产生的冲突则使更多的学者强调地方性知识的重要性和西方知识体系的本土化。这是中国与全球哲学社会科学交流和合作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与世界接轨后的反思与探索。

第三,研究内容的广泛性与深入性并存。其广泛性主要体现在涉及从人类起源到如今面临的多种问题;其深入性不仅表现在因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力量不断壮大而使更多的学者长期从事某一问题的研究,而且也表现在对某一问题的理论升华和实践应用。广泛性与深入性在国家层面上的结合,有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与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构建。这是大陆哲学社会科学界解放思想的结果,更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诸多社会问题的必然诉求。

第四,研究结果的创新性与重复性并存。十年来,中国大陆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各个领域均有创新性成果的产生。如区域经济理论的深化,性别研究的异军突起,金融危机和边疆危机的中国理论、社会阶层理论等等。但也存在大量重复性成果。近年来不断曝光的学术抄袭、剽窃等案例就是学术成果重复性的体现。这与学术体制有关,更与研究者的修养有关。

第五,知识体系学科化与解决问题跨学科化并存。学科细化来源于社会化生产与社会生活的多元化。但近年来学科内部细化趋势明显。如在人类学领域,除了语言学、体质人类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四大分支外,文化人类学内部则又出现医学人类学、心理人类学、经济人类学等等。但近年来凸现的诸多社会问题均不能靠哪一门学科单独解决。如边疆问题,必须由民族学、宗教学、人类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共同研究解决。

第六,研究方法上质化与量化、比较与分析并存。中国大陆传统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以质化方法为主,但近年来面对不断增多的社会问题和对西方量化方法的吸收,已经走上以量化方法采集第一手资料、以质化方法分析和归纳问题的交叉道路。除此之外,历时性比较与共时性比较的范围受全球化影响而不断扩大,从而使研究结论更具有客观性。

以上六点并存的特点,表明大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正处于理论升华并正确指导实践的过渡时期,它是社会平衡和谐发展的写照,也是局部社会冲突的学术反映。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