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热点关注 > 正文
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引导工作
www.fjsen.com?2010-04-20 15:56? 石永昌?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现实情况看,一些大学生在择业心理上存在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科学分析大学生的择业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对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积极意义。

准确把握当代大学业生择业心理特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就业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就业由计划经济时代的“统包统配”变成了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双向选择”。同时,大学生的择业心理也呈现出新特征。

职业评价标准的现实化。当前,经济收入、社会地位、职业稳定性、专业技能等已经成为大学生对自身职业价值评价的几项重要指标。除了考虑个人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大小、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等因素,不少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收入逐渐成为其择业考虑的重要因素。一些高收入行业,如信息技术业、金融业等成为不少大学生青睐的行业,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工作也是众多大学生追求的目标,而西部地区和一些基层单位却较少有人问津。这些都说明,大学生的职业评价标准越来越现实化。

职业选择行为的矛盾性。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既受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也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特别是功利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影响。同时,这一年龄段的群体在心理上还不稳定、不成熟,因而他们的一些行为会呈现出矛盾性。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一方面受物质利益的驱动而倾向选择经济效益好的地区与单位,另一方面也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志愿者精神等的影响,表示愿意到艰苦地区奉献自己的青春与力量。在实际择业过程中,他们很难将二者兼顾。经常处于矛盾的交织与碰撞状态,是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的重要特征。

职业目标的理想化。当前,一些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能客观评价自己,导致择业目标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行为较为急功近利,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以某地区的调查为例,在对最低收入的预期值方面,有大量大学生将标准定在2000元—3000元之间,还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定在3000元以上。这部分大学生由于在薪酬待遇上的理想化倾向,在就业竞争中错过不少机遇。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