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日历是四根光秃的“棍子”,单身意识强烈者照例排队到“光棍节”的名下,以“咸与光棍”的心态,领一份自嘲、期待或坚韧。前后几天,网络上当然是热闹的,前赴后继地“耍”光棍,也是每年的一道例牌。或公开示爱,引发网友心灵共振;或发下毒誓,和光棍划清界线,来年“脱光”;或借机明志,把光棍之路走到底。当然了,也就凑集了不少过节的法子:用一根油条两鸡蛋做早餐的,坐11路公交留念的,临时征友的,等等。
“光棍节”,近年才兴起,虽然不能入享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待遇,毕竟是民间单身的叫唤,且借助网络的传播或起哄,声音是越来越大了,假以时日,把它扶正,进节假日的正途,成民俗新景,也未逆料。早先,对光棍人士、大龄男女,妇联和街坊大妈是操心的主,如今,此一群体在网络上“光”出了气势,打出了“我们是光棍”的旗帜,且队伍很庞大,数字很吓人。据调查,广东仅大专以上学历的单身白领人数约在150万—160万之间,广州、深圳占六七成,尤以单身女白领为多(今日《南方都市报》)。情感要“维稳”,不是买份鸡蛋油条那么好打发的,方方面面要重视。
个人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了。社会学的理论说,以白领为主的中产阶级构成的“橄榄核”的中部越饱满,社会越稳定,它是维稳的主力军。而大面积的光棍在游荡,找不到情感的出口,势必蚕食改革开放的成果。工会、妇联、媒体出面了,组织了阵容庞大的“职业方阵”,进行相亲总动员;街道、父母、热心的邻居发动了,自发在公园里常过来看看,搂草打兔子,或有一得;商业性的婚介网站也热火了,据说月入上千万元的此类电子媒婆也尽享中介之利。一个光棍的身后,忙碌着数个热心的身影,用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为“脱光”事业发力。尽管如此,光棍群体却愈显壮大之势,一个光棍离队去,十个光棍站进来。难啊!
对特定的时间赋予意义,不少是从宗教中来的。如千禧年,如1991这样的颠倒年,也许有这样的心理:特殊的时间点,总该有一种特别的意义在,至少总得存放或安置些意义在里面。在11月11日这四根触目的棍子面前,有些寂寞和冷清的话就非说不可了。其实,只要不“脱光”,天天都是光棍节。演绎一句名言:我家窗前有两本日历,一本有四根棍子,另一本也有四根棍子。
电影《立春》里的台词,“每年的春天一来,我的心里总是蠢蠢欲动,觉得会有什么事要发生;但是春天过去了,什么都没发生。就觉得好像错过了什么似的。”把“春天”置换成“光棍节”,怕是一样的心理吧。里面的主人公说,宁吃鲜桃一口,不要烂杏一筐,要寻找心灵波长一致的家伙匹配自己的人生,其情状,犹如抱柱而死的尾生,是伟大的光棍。不少的光棍仍然抱紧棍子死等,想必是同样的打算。所以先“光”着,也无妨。
- 2008-11-26光棍节新民俗折射严重社会问题
- 2008-11-11美女拍卖光棍节的爱心
- 2008-11-11女孩拍卖光棍节的爱心很可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