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查三代”的人才观是一种无知
www.fjnet.cn?2009-11-15 09:58? 黄陈锋?来源:红 网    我来说两句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近年来中国社会的人才观出现了一种畸变,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本科学历”(这已经涉嫌学历歧视),还加上了“名牌大学”、“211院校”等前缀。遇到博士,某些用人单位还要“查三代”,即本科、硕士、博士三个阶段是否都毕业于名校,如果有一个环节不是名校,博士也将惨遭淘汰。案例层出不穷,近日第一学历是大专的博士冯勤(化名)应聘哈尔滨理工大学,简历被拒收,它不过是无数学历歧视现象中的普通一例。

一所大学招聘讲师,不严肃看看人家在博士阶段的研究成果价值几何,就盯着母校是否出名,显然是偷懒的也是很贱的人才观。高考成绩决定了第一学历的成色,如此看重第一学历,等于基本上否认了后续努力的价值;此外,对本硕博每个阶段都要求名校毕业,不仅表明用人单位有着异常执着的名校崇拜,还表明用人单位在选聘人才方面的无知与狭隘。

高学历人群拥有较大的竞争优势,还遭到就业歧视,但他们或早或晚总会找到称心的工作,而更低学历的人群在这种低贱的人才观面前,只会受到更激烈的学历歧视,从而被排除在主流社会之外,这等于无端剥夺了低学历者公平参与社会竞争的机会。一个社会整体进步的动力,来自于公平有序的阶层流动,等级森严的学历歧视显然阻塞了底层居民上行的合法道路。一旦正常的上行路径被堵塞,人们将会尝试通过非正常的途径来达成,而这,常常导致犯罪。

要改变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首先还是要从教育界开始,如果教育界的各种就业歧视不能被打破,那么教育界还有什么资格指责其他领域不够公平公正,没有给毕业生应有的竞争机会呢?

民国时,梁启超向清华校长曹云祥举荐陈寅恪,曹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大怒:“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陈寅恪后来位列清华国学门的四大导师。差不多一百年过去了,在就业上的学历歧视与今为烈。教育界人士,谁个不知学历“查三代”之无聊与虚妄?但遇事时,哪一个能说句公道话呢?谁个不知大学在当下中国,其“国家单位”的属性似乎远较“教育机构”为大?纵是有人肯说这话,还有从善如流的大学校长吗?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