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奥巴马昨天在上海与中国青年的对话交流,是以他对中国日新月异的现状和博大精深的传统的由衷赞叹和最高尊重作为开场白的。这既是必不可少的客套,也符合上台一年的民主党新政府国际政策的总路线图。
如果做一个简单概括的话,奥巴马在他的演讲和回答中,主要传递了以下意思:美国愿意倾听中国——特别是中国年轻人,因为他们肩负着中国的明天——的声音,愿意通过与中国更多、更深的接触和沟通来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和理解。就世界而言,在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美国愿意接纳中国作为日益重要的国际力量,与美国一同制定规则,参与行动,承担更大责任,共同为世界勾画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就两国自身而言,美国无意将自己的政治制度强加于中国,但美国依然视诸如人人平等、多元文化、宗教自由、言论自由、人民对政治的普遍参与权利等为共同价值,美国自身强大的奥秘正源于这些价值,因而美国愿意以一种并非强制的方式帮助世界各个角落——包括中国——的人们落实它们,并从中分享到美国已经因此享有的好处。
从这里,我们能够再一次比较清晰地把握奥巴马新政府的国际政策指导思想,即它并不打算放弃美国既有的价值观,并且仍将不遗余力地在全世界推广它们。所不同的是策略,美国希望摆出更谦虚的姿态、更多地通过与其他国家交流协商来实现这一目标。也就是说,不变的是目标,改变的是手段,更多地依赖加强沟通(而非单方面说教)、率先垂范等“软实力”,而不是经济制裁、武力威胁之类“硬实力”。
对于广大将信将疑的中国听众而言,有一点一定是非常值得欣慰的:在这次亚洲之行中,美国的最高领导人第一次用清晰明确的方式表达了美国并不打算遏制中国的崛起。不仅如此,美国还愿意在许多领域主动与中国分享世界的领导权。
然而,任何交流和沟通都是双向的。我们除了欣然接受了世界唯一超级大国领导人充满善意的承诺,并向他表达了我们对等的友善以外,中国又向或者打算向美国以及整个世界传递出什么我们自己的价值理念呢?
从昨天的交流来看,中国年轻学生的提问大多温文尔雅且中规中矩。这并不是说他们对奥巴马没有提出任何代表中国方面的诉求,而是说,他们的诉求大多仍然集中在希望美国对中国的核心利益给予保证这样一个现实层面上。换句话说,中国人最关心的问题仍然是美国打算怎么做?应该(我们认为)怎么做?尤其是对中国怎么做?这是一种典型的以美国(西方)为中心的世界意识。
- 2009-11-15长江“发烧”,我们还敢欠多少环保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