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缺乏人情味的城市如何奢谈宜居
www.fjnet.cn?2009-11-25 10:31? 李妍?来源:中国网    我来说两句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讲究人情的社会,所谓礼仪之邦,不仅在待客之道上讲究礼数周全,更在日常生活细节中注重人情体谅,邻里往来,嘘寒问暖,那也是常有的事儿。故乡因家人而依恋,城市则因人情而温暖。当怀揣梦想的人们纷纷涌向城市生活的快车道,试图在那片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归属时,却不曾想到,在这个崇尚“陌生人社会”的城市里,他们注定只能成为彼此陌生的蜗居者。

城市人群间的淡漠,对研究社会关系学的人来说,也许只是一个老话题。对研究城市规划建设的人而言,兴许能造成不错的噱头效应。针对当下中国城市的宜居状况,住建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徐宗威23日就表示,中国城市的建筑密度太高、环境质量不尽人意、人际交流淡薄,不符合城市宜居的标准。

将人情与城市宜居结合起来,这的确能激发不少人的心理共鸣。就像人们熟悉的一句广告词一样:恋上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只有注入了感情元素的城市,才能真正让人产生心灵的归属感,对城市的感官认知也才能因人情而改变。爱人、亲人、朋友、邻里,这些都是你留在城市中的情感因素,一个缺少人情,没有感情寄托的城市,注定只能是一片精神沦陷的荒漠,就像上海的一些白领在既缺乏心灵寄托,又压力巨大的城市生活中,最后只有选择被迫出逃一样。留不住人心的土地,只会让人陷入如围城般的困顿,而这样的城市又何谈宜居呢?

城市因人而改变,人情却在日益高耸的城市钢筋水泥中越发疏离。倘从如此状况来看,淡薄的人情的确让当前的城市无法奢谈宜居。互信的缺失,人与人之间兀立的屏障,动辄树立的“不要与陌生人说话”的招牌,这也几乎成为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有图景,以至于但凡谈及中国与外国城市的区别时,不少侨居海外的同胞脱口便是“人情淡薄”四字。只是,人们在埋怨中国城市人情淡漠,埋怨城市无法让人产生认同感,甚至影响到居住的愉悦感时,是否也应该想过,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城市人情的疏离?我们是否本身就缺乏这种人情交流的制度与土壤?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