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刻画都市“房奴”生存状态的《蜗居》引起了观众追捧。《蜗居》红了,然而我们总归要回到现实。《蜗居》终究成为社会热议话题,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起初有人说《蜗居》“很黄很暴力”, 有人说“可以直面都市生活”,有人说“可以透视真实情感”,后来转到了对贪官和小三道德扭曲批判,也有人说“《蜗居》产生这么大的反响,或许是因为它敢于直面真实的人生吧。”
《蜗居》讲的是一个房奴,一个第三者的故事,反映了大都市各阶层人群的心态,特别是是转型社会中年轻人在光鲜外表之下不能承受之重。年轻人顶着压力,带着困惑和焦虑,面对就业、生活、家庭,面对从学校到社会、孩子到成人的跨越,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艰难地朝未来的目标缓行着,而未来就是“未知”。 海萍的求富梦、宋思明和海藻的假爱情、苏淳的懦弱………在无尽的浮华下面,在“时间就是金钱”的社会,“奔奔族”如何才能选择一种“幸福而平淡的生活”?
将视角放在百姓的生活琐事上,平凡而亲切,《蜗居》很是引起了观众的共鸣,也带入了不尽的思考。在沉重的生活里,“爱” 是什么?肤浅却没人能揣摩得透;城市淹没了每一个人,如何逃脱得了?命运也弄人。《蜗居》一如我们生活的社会,看不太清。我们没有必要去指责一种生活,其实故事里的每个人就是现实的,所面临的残酷无法回避:最终,宋思明在被追捕途中主动撞向了卡车,海藻因为宋太太的殴打而流产,摘了子宫,从此不能生育。似乎有点悲惨。“《蜗居》展示的恰恰就是繁华下的这片沉重,很多人偶尔见一次沉重就会恐惧。”这样也好,现实正是让我们回归人性,思考人生,找到自己生活的方向。
《蜗居》中说:“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连串数字蹦出:房贷六千,吃穿用两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费三百四,手机电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至少!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这就是现实!
面对都市生活里无法回避的问题,拍摄《蜗居》“要表达一种基础的价值观,我生活的改变要靠我自己的奋斗努力。”
有所思,一定要行动,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现在的生活状态,让生活变得更好。我们也能有平凡而精彩的人生。
再看《蜗居》,已不再追风,因为已经明白:实现平凡而精彩的人生,还有很多要自己去做!
- 2009-12-03《蜗居》:梦开始的地方,人逐次死亡
- 2009-12-03凭什么中国年轻人非得“蜗居”
- 2009-12-02比蜗居更不幸的是碰到任志强这张嘴
- 2009-12-01别把“蜗居式生存”归于购房焦虑症
- 2009-11-29《蜗居》给社会的伤口撒了一把盐
- 2009-11-29迪拜危机是房地产泡沫魔咒的“蜗居版”
- 2009-11-28《蜗居》,精神高地的又一次“沦陷”
- 2009-11-26谈谈《蜗居》引发的几大社会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