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推荐“偏才怪才”要防止成闹剧
www.fjnet.cn?2009-12-15 10:09? 黄冠?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偏才怪才”近日颇受青睐。先是北京大学向他们招手,结果中学校长推荐来的少有“偏才怪才”;继而,四川大学又向他们招手,明确明年自主招生将对“奇才偏才怪才”进行“校长推荐”,对于高考分数未上线者拟报教育部批准后破格录取。

“偏才怪才”不常有,连中学校长都纷纷感慨“可遇不可求”。“偏才怪才 ”若能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多一条成才之路,这是时代的进步。但是,对大学招收“偏才怪才”的举措,人们愿意乐观其成,折射的却是人们对素质教育尚未成功、应试教育仍大行其道的不满与无奈。

通过“推荐”,大学能否招到真正的“偏才怪才”?有一道道槛摆在世人面前,不先破门槛,恐怕不仅招不到“偏才怪才”,反而可能出现一出出闹剧。

什么样的人能算得上“偏才怪才”?至今还有缺少公认的、可操作的标准。举例说明某某是“偏才怪才”,经推荐上了大学,或者成了专才,或者成了大师。这样的专才和大师是独一无二的,以他们为样板去找“偏才怪才”,打灯笼去找恐怕也找不到。当前,教育已经进入教育标准化、技术化阶段,在规范的教育模式下,很难产生真正的“偏才怪才”。北大的中学校长推荐制之所以没有详细的规定,恰恰说明对“偏才怪才”进行量化考察存在一定难度。如果像四川大学那样,把公开发表的论文、著作、授权发明专利等作为考察“偏才怪才”的标准,新问题立马出现,比如,这些标准能否被公认?如何客观、公正地执行标准?如何杜绝新的腐败和弄虚作假现象?如何鉴别证明“偏才怪才”材料的真实性、可靠性?

“推荐”,因为有过多人为因素和功利色彩,早已被证明不是发现人才的好办法。引入监督,“让推荐在阳光下运行”,就能避免失误吗?未必。近年来,高考中特长生加分、民族生加分在一些地方“造假”不断,而严查严惩的制度并未跟上,结果饱受诟病。现在,再加一项推荐“偏才怪才”,是否会给一些人可乘之机?

“偏才怪才”是否等于人才,目前尚无定论。一个人有无创新能力,并不完全取决于“偏”和“怪”,更多取决于综合能力。培养“偏才怪才”成才,若没有相应的机制“关照”,能否顺利大学毕业都成问题。在现实中,仅外语考试一项,就使许多立志搞研究的人被拦在考取硕士、博士的门外。与其把过多注意力和精力花在“偏才怪才”能否上大学上,不如花点心思,创新体制机制、营造大环境,以利于每个人成才。同时,中学教育实际上是基础教育,对于“偏才怪才”强调过头了,是否会造成一些学生偏科现象更为严重的后果,也值得考虑。

推荐“偏才怪才”,既然透露了高考中“降30分”“没上一本线”也能上重点大学的信息,防止出现闹剧不是空话。热热闹闹过后,推荐制能否成为一种改变应试教育现状的积极尝试,还须实践证明。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