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喧嚣的论文市场背后是“落寞”的文学
www.fjnet.cn?2009-12-18 08:52? 然玉?来源:红网    我来说两句

武汉大学副教授沈阳称,根据对买卖论文现象的充分调查发现,2007年中国买卖论文“产业”规模约为1.8亿元—5.4亿元,论文购买者遍布高校、研究单位等,搜索引擎是到达买卖论文网站的主要途径,论文主要发表于非法学术期刊上,而论文选题无所不包。(12月17日《长江日报》)

有关“论文”的话题从来都属于不甘寂寞的一类。记得不久前展开过一场虎扑篮球:论文存废的公共讨论,颇为热烈,只可惜最后复归平寂,没达成任何底线共识。如今,沈教授的论调再次把公众兴奋点拉回“论文”这个关键词。原来,国内“论文交易产业”已经发展到1.8亿元—5.4亿之巨,且还是保守估计。此番数据可说是情理之中,却也是意料之外:对所谓“论文市场”的存在,多少有些感知,但一直以为是“小股势力”。但新闻中“亿”这样的计数单位,最终还是让公众见识了论文买卖之兴盛。

“论文买卖”之红火自然不是件幸事,学术市场化泛滥到如此地步,蒙羞的是整个社会。“论文”之所以成为商品,与巨大的“市场需求”密不可分。现实中,论文扮演的角色早已不只是研究成果的文字载体。而是具备实利价值的工具。毕业的通行证、求职的敲门砖、升职的阶梯,“论文”承载了太多世俗的利益纠葛。而事实是,并非每个人都具备论文创作的能力。既如此,购买论文何尝不是必要的“投资”?为了可观的预期收益,掏再多钱也是件划算的买卖。论文消费市场繁盛的根源还是社会弥漫的“论文崇拜”情节。在很多人潜意识里,论文与才识、能力是全同关系。但现实一次次证明了这种逻辑是多么靠不住!

较之那些买论文博未来的人,也许论文市场中的“卖方”更有探讨的必要。他们是怎样一群人?又为什么要干着倒卖“学术商品”的营生?固然这是一个暴利行业,人都有逐利的冲动。但论文终究不是一般的商品,其从业门槛似乎不低。不排除某些学德沦丧的专业人士参与到论文的生产环节,但这些人想必是少数。更多的应该是职业论文写手,他们未必有多深的学科造诣,却一定深谙写作技巧、善于迎合审核者偏好。问题是,出于职业写手笔下的“商品化论文”鲜有实料和见地,却居然在现实中“左右逢源”。这是不是说明,我们的论文审核环节自降门槛,容忍甚至默认了论文的“格式化”、“去意义化”、“垃圾化”倾向?

“论文买卖产业”的兴旺更加反衬出学界的落寞,如果继续任其扩张、壮大,学术进一步式微可以预期。根除之,一方面要抛弃“论文至上”的偏执,剥离附着于上的太多利益纠结;另一方面,收束论文的认可流程,严控论文质量。杜绝剽窃之外,确保论文真正是“有论之文”至关重要。

?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