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东南锐评 > 正文
郑民生亲友不应受凶杀案“株连”
www.fjnet.cn?2010-03-30 11:36? 易艳刚?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我来说两句

惨案发生之后,相信郑家同样悲痛和惊愕,同样于心难安,一段时间内也不可能正常生活。对郑家加以讨伐、伤害,于法无据,于事无补,也不公正

南平“3·23”恶性杀人案牵动人心,犯罪嫌疑人郑民生已被检察机关正式提起公诉。据报道,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郑民生的母亲和6个兄弟都搬离了原住处;郑家兄弟所在的私营企业主也打算辞退他们;还有不少郑氏亲友怕遭到报复,纷纷向警方寻求保护。(3月27日《深圳晚报》)

当杀人者郑民生的“罪”被转嫁到无辜的家人身上,这种基于愤怒与悲痛的“株连”,与马加爵的家人当初的遭遇如出一辙。

在校门前举起屠刀的郑民生,罪不可恕,但是,其丧尽天良的滥杀行为,只能由其自身承担,不应扯上郑家。无论是那些死伤的孩子,还是等待刑责的郑民生,都绝非郑家所希望面对的。惨案发生之后,相信郑家同样悲痛和惊愕,同样于心难安,一段时间内也不可能正常生活。对郑家加以讨伐、伤害,于法无据,于事无补,也不公正。

常见于古代社会的“株连”,源于蒙昧与不开化,早已被现代法治理念抛弃。依现代法治理念,一个人的犯罪,哪怕如郑民生般凶残,只要没有证据显示有人胁从,也只能由其一人面对法律的制裁,其亲属不该被连带受惩处。郑家兄弟如果被所在企业辞退,郑家人被迫有家难归,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滥杀无辜”。

更重要的是,在很大程度上,犯罪分子的亲友,是犯罪行为直接受害者的亲友之外,另一群直接承担痛苦的人。毕竟,面对亲人成为罪人,面对亲人一手制造的死难,他们内心所受的煎熬、羞愧与懊悔,无直接关联者恐怕难以想象。因此,在一些国家,会把犯罪者的亲属作为安慰的对象。不妨看看曾经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故事。1991年,一名中国留学生卢刚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射杀了三位教授、一位副校长和一名中国留学生,惨案惊动了中美两国。但更让人震撼的是,惨案发生之后的第三天,被枪杀的副校长安·柯莱瑞的家人发表了一封给卢刚家人的信件,信中写道:“当我们在悲伤和回忆中相聚一起的时候,也想到了你们一家人,并为你们祈祷。因为这周末你们肯定是十分悲痛和震惊……我们知道,在这时会比我们更感悲痛的,只有你们一家。请你们理解,我们愿和你们共同承受这悲伤。这样,我们就能一起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同样,在2007年的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留学生赵承熙射杀了32名师生然后饮弹自尽,他和他的家长也得到了众多陌生人的宽容与安慰。

这种宽容与安慰,并非滥施同情,凸显的恰恰是文明社会的高贵之所在,也更加反衬出犯罪分子多么反社会、反人性。这也显示出文明社会的自信──文明,始终是比野蛮、残暴强大得多的力量。

总之,面对惨案,我们不可能让时光倒流,重要的是努力去愈合那些被伤害者的伤口,而这些受伤的人不仅包括学生家长,也包括郑民生的家人。如果我们在理解死伤者家属悲痛的同时,也能够用爱化解仇恨,用宽容消除株连,用悲悯克制滥施报复的冲动,才更有可能避免悲剧的重演,才更能让文明、人性的力量压倒野蛮与兽性。


责任编辑:李峰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