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纽约时报》刊文《写博客挑战体制的赛车手》。美国读者有不少回帖。有一个回帖是这么说的:“要是韩寒出生在美国,他说不定也是千千万万不满青年中的一个,没有工作,家庭破碎,教育低下。”另一个回帖是这么说的:“韩寒说‘他们的生活与我们完全不同。这些人和年轻人唯一的共同点是他们也有20多岁的女朋友,只不过他们的女朋友都是地下的。’这听上去像不像是在说我们(美国)的银行家和权力寡头。有钱的和权力相互勾结,美国跟中国一样。”
从韩寒联想到美国失落的一代年轻人,或者联想到美国的权金勾结,美国人看来并不懂得韩寒的中国意义。这是因为中美社会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首先,美国人不需要像韩寒那样转弯抹角的说话方式。他们有要说的话,完全可以直截了当地说出来,韩寒运用的是一种对美国人非常陌生,也不需要的说话方式。其次,像韩寒那样拐着弯,费劲地说话,难以设想在美国会有像在中国这么众多、这么热烈的听众。韩寒要求于听众的是一种对美国人非常陌生,也不太喜欢的听话方式。
韩寒的话语玩的是一种不按常理出牌的真实话语游戏。韩寒的许多听众从韩寒那里寻找的正是这样一种刺激感,而未必是什么振聋发聩、闻所未闻的全新见解。韩寒又很“会说”,更加增加了他说话的刺激感。
韩寒说话的“出题”和“应题”方式对美国人来说也是完全陌生的。例如,韩寒有一篇很有名的博文《城市,让人民死得早》,光在他的博客上,点击率超过了97万,评议近9000条。要是美国报刊上有一篇这样题目的文章,那必定会具体分析城市人死得早的种种原因。而光看韩寒的博文,写的则又分明不过是一则普通的车祸事故。
如此明显“煽情”的博文,却能有如此巨大的反响,在美国是不可思议的,而在中国却就有这样的事。韩寒无论写什么,都有明星效应,这个不假。但是,像《城市,让人民死得早》这样的题目,拨动的却是许多中国城市居住者焦虑不安的心弦。在美国人那里是“煽情”的说法,在中国语境中却成为一种合理夸大。
卡车撞死女孩,是韩寒眼见的一件事,他没有以此来作任何社会、政治评议,但是读者却会有这样的联想。这是因为,在城市无人性的快速发展面前,人变得越来越渺小,越来越微不足道,许许多多人早已在生活中有了这样的感受,韩寒不过是用真话、实话提醒了他们而已。
韩寒还常常运用非常“俗”的话语,甚至还有许多直接、间接与性行为有关的说法。这是一种自然人的“自然俗”游戏。这种回归“自然人”的手笔,虽然在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写作中就已屡见不鲜,但在中国却仍然是一种让人觉得又及时、又新鲜的游戏。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俗”颠覆的是中世纪那种貌似正经崇高,实质腐败肮脏的教会戒律和行为。既然这类戒律和行为已经从美国生活中消失,“自然俗”的游戏也就成为多余。韩寒在今天的中国还能把“自然俗”的游戏玩得这么好,不但不多余,还这么有人气,全是因为还有“自然俗”可以颠覆的东西存在。
- 2010-04-11徐静蕾:亲热戏不需要裸替 韩寒拍戏会很害羞
- 2010-04-09网帖曝韩寒“被韩国人” 日本开发别墅卖给中国富人
- 2010-04-09网帖曝韩寒“被韩国人” 8大证据曝光(图)
- 2010-04-09韩寒“被韩国人” 网帖曝光韩国人8大证据
- 2010-04-08韩寒有“全球影响力”吗
- 2010-04-07韩寒的无欲则刚
- 2010-04-07韩寒回应入围《时代》人物质疑:这事与我无关
- 2010-04-06韩寒候选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 两派网友激辩
- 2010-04-06韩寒的全球影响力来自常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