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救人宣传”喧嚣下,社会价值底线何在
www.fjnet.cn?2010-08-02 19:03? 李松林?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日,57岁的何大妈晨练时一头栽进了荷花池,82岁的孙老伯奋不顾身跳入池中救人。大妈心存感激,打算登门道谢,却被老伯要求找电视台报社,宣传一下他的行为。大妈的女儿得知此事,在网上发帖质疑老伯的救人目的,该帖引来网友热议。(8月1日《京华时报》)

对此事的态度,舆论既亢奋又纠结。“雷锋式”信徒认为“做好事不留名”理应成为社会常态;而作为救人者的八旬老军人,对当时情况下无数围观者的冷漠麻木痛心疾首,希望自己的事迹能够通过媒体散发出去,不为出名,只为“教育一下旁观的年轻人”。悲戚的是,这位老军人却忽略了一个前提:在这个“凡事皆炒作”的时代,任何本善的言行都有被贴上“炒作作秀”的标签。

无论如何,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落水大妈被救了上来,重新获得了生命。理应对救人者表达感激,戏剧性的注脚只是八旬老军人的事迹该否搬上媒体。救人者希望通过自己的事迹影响周围更多的人,唤醒那些冷漠麻木的围观者;被救方认为此事搬上媒体不仅“泄露隐私”,而且“雷锋做好事不留名”,老军人更应不在例外。

事件很复杂,舆论太喧嚣。谁也没有功夫去探求事件本身纷扰繁复的真相。可是,就是在这样喧嚣亢奋的争辩中,社会价值底线却很少被提及,犹如一朵羞答答的昙花,瞬间开放,转眼即逝。

我们亢奋,因为有太多理由论证此事的是是非非,我们纠结,只为自己是一个旁人却难免有朝一日沦为“落水者”。从“彭宇案”到到“罗生门”,再到前几天的“钻戒门”,一起起的道义之举被“伪道德主义者”异化。本该属于这个社会的正义、真诚、善良、和平屡遭强暴和玷污。人们开始习惯不去捡拾大街上的失物,不去伸手搀扶陌生人,不去搭救落水者,“明哲保身”在现代社会成为生活法则的同时,社会底线价值却一再被湮没,被消弭。

也许,我们正是习惯了这样粗放的生存法则,“救人求宣传”才显得如此突兀和格格不入。有人说,老人的救人行为本身值得称赞,但用不着媒体大肆宣扬。作为一个社会公民,作为社会的参与者和构筑者,我不敢苟同这样的观点。事实已经证明,我们整个社会的价值系统正千疮百孔,江河日下。无意再去谴责被救者的良心真空,只愿这一次老人的救人行动唤起诸多围观者的“道义发现”,那些本该属于这个社会的底线价值能够得到舆论的尊重和理解。

“蝴蝶一振翅,飓风瞬间起”。喧嚣浮躁的舆论争辩下,惟愿这样质朴善良的底线价值更多一些。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