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油价调整“意外”应该少出现
www.fjnet.cn?2010-12-23 09:09? 马红漫?来源:华商报    我来说两句

成品油价意外上调。国家发改委于12月21日21时公布,22日零时起,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10元和30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提高0.23元和0.26元。

之所以将此次油价上调称为 “意外”,并非是其偏离了既有定价机制的框架,而是因为在公众以为不会涨价的时候,油价却涨了。单从定价公式的角度看,油价上调的要素已然在10余天之前具备。但现实问题是,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产品,成品油价格的任何变化都会牵动市场敏感的神经。如若将此次调价放置于当前以农副食品涨价为代表的通胀大背景下,尤其是11月我国CPI指标摸高5.1%、市场普遍认为油价上调“窗口”已关闭之时,发改委对油价上涨的“放行”着实成为了一场“意外”,因为这将给本就高涨的通胀压力“雪上加霜”。

对此,发改委表态称,将部署多项措施严控调价连锁反应,但从缓解油荒、促进节能减排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角度看,上调油价势在必行。回顾以往,每当国际油价冲高恰逢国内物价水平高企之时,成品油调价就会陷入“两难”之中。如果国内油价随国际水平水涨船高,将直接加剧通货膨胀预期,尽管对CPI指标的直接推动不多,此次成品油价格调整推高CPI环比的涨幅也只不过0.07个百分点,但通胀压力却会通过运输成本蔓延至各个领域,带来物价新一轮普涨的预期。如果油价按兵不动,石油巨头便会因进口油价成本无法转嫁而本能地减少供油量,油荒问题接踵而至。此前直接的解决办法便是由财政资金为石油巨头提供补贴。2008年,中石油、中石化就曾以炼油业务长期处于巨额亏损状态为由,分别获得了157亿元和503亿元巨额财政补贴。其实质就是,全体纳税人为石油巨头所称的亏损买单,这显然背离了“谁用油、谁付费”的公平理念。而且,相关补贴事宜也未经人大等权力机构的审批,补贴金额与时点成为了主管部门的“一言堂”,难免引发坊间质疑。

从长远来看,资源定价体制改革不能因为当下的通货膨胀而止步,也不可能因此而止步。彻底打破油价调整“两难”,除了缩短盯住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的时间与幅度之外,还需要建立一套长期平衡的定价机制。比如,相关政策应当未雨绸缪地设定并事先获得权力机构同意:类似当国际油价突破诸如90美元界限时,对石油巨头的财政补贴应如何到位。借此来对以往临时性的财政直接拨款现象进行合理规制。在此基础上,如果石油巨头再以油荒为由无度地要挟定价部门与市场,则必须要受到严厉惩处。推而广之,只在未来成品油定价机制中,充分考虑到国际油价变动、国内具体经济局势等各方面因素,以此而定的油价将会自发消除调整障碍,给予市场更为清晰的预判。毕竟当下我国石油进口与自产部分各半,成品油定价机制对国内因素的考量偏少,难免给后续执行带来隐忧。

当成品油定价机制取得合理化,那么“意外”就不会再突然出现,市场也就不会因此而出现过度波动。更进一步讲,成品油价格真正回归理性,还需要在市场中注入更多的市场化因素,最终以优胜劣汰、供求博弈等自发调节机制逐步替代既有的行政化决策路径。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